高考作文写作模板公式:六步成文法高考作文写作最具实战性的一种写作方式

高考作文写作模板公式:六步成文法高考作文写作最具实战性的一种写作方式(1)

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讲,能写出一篇中规中矩、合格像样的高考作文来,其高三一年高考作文复习的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能否得高分,甚至满分,这只是少数确有写作天赋的考生有可能做到的事,对于绝大部分考生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那么,着眼于绝大部分考生,我们的作文复习如何去做,方能使这类考生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守住中规中矩这条合格线呢?这里,笔者依据自己组织学生复习高考作文的做法,介绍一种高考作文最具实战性 的一种作文法——六步成文法,供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一、何谓“六步成文法”

何谓五步成文法?顾名思义,即指考生写成一篇中规中矩、合格像样的高考作文,只需经过六个步骤即可完成。这六个步骤是:

第一步:挖掘中心话题;

第二步:围绕中心话题提炼中心论点;

第三步:围绕中心论点拟写题目;

第四步: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

第五步:围绕选定的论据安排文章的中间部分;

第六步:围绕中心论点设计开头段和结尾段。

第一步“挖出中心话题”属审题范畴。大家都知道,写作高考作文,首先绕不开的一件事就是审题。审题审什么呢?主要任务就是把作文题所提高的材料中所蕴含的中心话题挖掘出来,或者说提炼出来。审题只要能完成这项任务,而且完成得到位、准确,审题关就算成功通过。

第二步“围绕中心话题提炼中心论点”属于立意的范畴。高考作文立意,有两个要求考生必须落实好。一个是考生所提炼的中心论点不能偏离中心话题,考生所提炼的中心论点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话题,并将中心话题中的核心概念融入其中。第二个是考生所提炼的中心论点必须符合核心价值观、体现核心价值观。考生的高考作文如能做到以上两点,则作文的立意就属上上立意,就是成功的立意。

第三步的任务是拟写作文题目。为什么要把作文题目的拟写放在第三步呢?这同高考作文题目拟写的基本要求密不可分。凡是懂得高考作文的人应该都知道,从高考作文的文体倾向上看,议论文无疑是高考作文的首选文体。而好的议论文的题目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题目是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直接而简洁化的体现。因此,当考生将自己作文的中心论点提炼出来后,除了要选择恰当的论据外,围绕中心论点拟写出一个醒目、简洁、新颖的题目,自然也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

高考作文写作模板公式:六步成文法高考作文写作最具实战性的一种写作方式(2)

第四步“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属材料选择和使用的范畴。考生将自己作文的中心论点和题目一旦确定,接下来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围绕中心论点和题目选择真实、新颖、典型的论据,用选择出的真实、新颖、典型的论据来论证自己所提炼出来的中心论点。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是800字,这是一个底线要求。就大多数考生的实际写作情况来看,高考作文的实际字数一般为1000字左右。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使用几个论据比较合适呢?从我们能见到的一些高考高分作文或满分作文的情况而言,有三到五个典型论据即可。

第五步“围绕选定的论据安排文章的中间部分”属文章写作过程中结构安排的范畴。安排文章的结构,有不同的做法。有人从设计安排开头段开始,有人从设计安排中间部分开始,还有人从设计安排文章的结尾段开始,等等,不一而足。就高考作文真实的写作情况而言,笔者总结的这个“五步成文法”倡导从安排文章的中间部分,或者说文章的主体部分开始。之所以做,一个很重要原因的是,文章的中间部分——不论是何种体裁的文章——是靠坚实的材料支撑起来,对于议论文而言,这一特点尤为突出。

为什么呢?因为议论文的中间部分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部分,而要把中心论点论证得逻辑严密、说服力强、让人无可辩驳,论证时就必须使用真实、新颖、典型的论据。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议论文的中间部分事实上就是围绕选定的论据,并恰当地安排论据的一个过程。安排论据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一个问题,这就是段落安排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中间部分有三个厚实的论据,安排三个部分基本上就能把中心论点论证清楚了。

中间部分安排恰当了,就进入“六步成文法”的第六步:围绕中心论点设计开头段和结尾段。相较于前面五步,第六步就显得容易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考试文体,高考作文的开头段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写,最终都必须把第二步提炼出来的中心论点明明确确地表达出来。或者换句话说,开头段无论如何来写,有一个基本原则考生必须坚守: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来写,并将中心论点清清楚楚地、恰当地写在开头段中。

结尾段的写法同开头段的写法大同小异。大同指的是结尾段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样不能缺位,同样要出现;小异指的是结尾段还必须遵循文章结尾段的基本要求,比如结尾带有总结的性质、结尾带有号召的性质、结尾带有深化的性质、结尾带有启发的性质等等。

高考作文写作模板公式:六步成文法高考作文写作最具实战性的一种写作方式(3)

二、“六步成文法”的理论依据

1. 符合考试作文的特点和规律

考试作文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有人概括3条,有人概况为5条,还有人概括为6条,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这里无意介绍这些规律,笔者这里要指出的是,不论考试作文的规律有几条,但有一条规律是所有考试作文都必须遵循的,这条规律就是:符合题意的规律。何谓“符合题意”的规律呢?简言之,就是考生考场上所写的作文必须符合命题人给出的作文题目的中心含义;考生考场上写出的作文如果违背了这条规律,那么,考生的这篇作文基本上基本上就被枪毙了。

从我们前面对“六步成文法”的内涵的介绍上看,各位不难看出,“六步成文法”是符合考试作文的这条规律的。这一点从“六步成文法”的第一步“挖掘中心话题”上可以明显地看到。

2. 符合文章写作学的规律

普通文章写作学有许多常用规律,比如立意构思的规律、安排结构的规律、素材积累与运用的规律、拟写文章标题的规律、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的规律等等。看一看我们这里介绍的“六步成文法”,上边所列举的规律在这个写作模式中均全面地体现了出来。比如第二步提炼中心论点就体现了立意的规律,第四步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就体现了素材积累与运用的规律,第三步拟写文章标题体现了拟写标题的规律等等。

3. 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

作文教学中有一条很经典的规律:方法引领的规律。对此,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其所著《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现在教中文的最大的毛病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见梁启超著《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其实,如果把眼光再放得远一些,我们就会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亚圣孟子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孟子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大匠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之巧。”

从这两位国学大师的论述上读者诸君不难看出,教学生作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教给学生科学的写作技法开始,由此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写作的圣殿。至于文章写作中所说的“创新”,笔者始终认为那是一个写作者在入了门、登了堂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完全不需考虑。

4. 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教育教学中有一条凡是读过几年书的人都知道的规律:因材施教。这条规律是说,教育人要针对被教育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施教,教育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条教育教学规律出自朱熹的《论语集注》。朱熹在注解《论语·为政》篇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这两条内容时,引宋程颐的话说:“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这是因材施教这条教育教学规律的最早、最明确的表述。

其实,从实践的角度看,在我国教育史上,这条规律的运用很早就出现了。其中,儒学的开创者孔子就是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规律教导学生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们读《论语》,几乎在每一篇中都能看到孔子运用这条规律教育他的弟子的情况。比如在《论语·颜渊》篇的开头部分,记述了孔子的三个弟子向孔子问仁的事:一个是颜渊问仁、一个是仲弓问仁,一个是司马牛问仁。孔子是如何回答的呢?给每个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对颜渊,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对仲弓,孔子的回答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对司马牛,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其言也仞。”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回答呢?因为这三个人的境况、性格、为人、追求不同。在《论语》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这样经典的答问。这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六步成文法”是如何体现这一规律的呢?这一点在本文的开头已有涉及。说得详细一点,“六步成文法”是针对绝大数中低写作水平的考生而总结的一种作文模式。对于这类考生来讲,要想让他们写出一篇中规中矩、像模像样的考试作文来,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恐怕比登天还难。所以,就绝大部分高三学生而言,只要他们能够用心体会这套作文模式,认真按照这个五个步骤反复演练,相信写出一篇合格像样的考试作文来,易如反掌。

高考作文写作模板公式:六步成文法高考作文写作最具实战性的一种写作方式(4)

二、使用“六步成文法”的过程中考生要注意的问题

“六步成文法”是一种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考试作文成文策略。作为一名考生,如能理解到位、平时准备到位、平时训练到位,那么,在考场上写出一篇逻辑严密、中规中矩的考试作文来,应该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相反,还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不仅如此,如果能运用熟练的话,写出一篇高分作文来,也并非没有可能。虽然如此,但鉴于作文过程本身的复杂性,鉴于考生个体差异的巨大性,所以,在运用“六步成文法”的过程中,还有四个需要考生正确对待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第二步提炼中心论点和第三步拟写题目、第四步选择论据的位置不是铁定不变的。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第三步完全可以移到第二步,第二步完全可以放到第三步。

第二个问题,第五步安排文章的中间部分同第六步中的设计文章的开头段,有时也可互换,但绝不可同第六步中设计文章的结尾段互换。因为后一种互换显然不合文章写作的逻辑规律。

第三个问题,第一步的位置是铁定不能变更的。只要考生写的是考试作文,那么,第一步就永远是老大;如果在这个前提下还将第一步的位置变更了,那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绝对是离题的文章。

第四个问题,要重视审题能力训练,要重视素材积累。“六步成文法”只是考试作文的一种写作策略,因此,用它写出一篇颇具章法的作文来,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但考生写出的这篇作文是否符合题意、是否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还和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个是审题,一个是素材积累。考生在审题上如果不过关,审题能力如果不过硬,那么,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甚至离题,这样的文章自然就很难得分,或者得高分了。审题过关了,但平时不重视素材积累,肚子里没有可用的素材,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空洞无物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也和高分无缘。

在武术界有一句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话: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这句话同样适合作文训练。笔者这里介绍的“六步成文法”前面已经提及,它仅仅是考试作文写作的一种策略,要想使这个策略在考试作文写作中将其功能发挥到极致,考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素材积累断不可少;倘若缺失了平时的写作训练和素材积累,那么,这个“六步成文法”也就只剩下一具空壳了,自然地,它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了。

高考作文写作模板公式:六步成文法高考作文写作最具实战性的一种写作方式(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