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凶班主任火了本人回应(最凶班主任是网红演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光头浓眉,身穿皮衣,表情凶悍,语气霸道……最近,某短视频平台上,一自称“高一年级班主任”的博主引发关注,网友们戏称其为“史上最凶班主任”。不过,经媒体核实该“恶师”系网红扮演,目前,账号作者已将相关视频全部下架,当地教育局回应称“已报警”。

最凶班主任火了本人回应(最凶班主任是网红演的)(1)

一个冒牌老师为何能火?首先在于夸张的形象。一副凶神恶煞“黑道大哥”的派头,与人们印象中严肃认真的教师反差太大,自然能引起各种争议。其二,视频中的段子确实都蹭上了热点。据视频发布者本人表示,假扮班主任是为了宣传拒绝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沉迷手游等。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且不说如此摆拍对教师群体的形象有负面影响,在“太吓人了”与“真有意思”的讨论声中,本来值得深刻探讨的校园议题就这么被娱乐化了。

摆拍泛滥,真假难辨,这种现象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始终存在。早些时候,大批博主为了带货卖惨、为了涨粉装病,形形色色的假故事直戳泪点痛点,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随着时间推移,公众对这些把戏烦了腻了,这些人就开始另辟蹊径,在社会热点话题上恶搞。有的拿家暴行为拍段子,有的自导自演“路边抢小孩”,还有的敲几行字就能当“新闻”播报……被发现作假后,一句“反映现实,引起重视”就能推卸责任,更有甚者自诩为“公民记者”“正义化身”。但问题在于,当舆论焦点全都集中在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上,理性讨论的空间还剩下多少?对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又何尝不是一种浪费?

正义不是幌子,创意不是生意。眼下,不少平台都宣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自娱自乐当然无可厚非,但凡事都要有个度。事实上,某些博主热衷于模糊实拍与摆拍,就是因为其对流量的底层逻辑门儿清——“真的”才更能收割点击率,后续才更容易进行变现。对于这种耍人玩、赚吆喝的内容,平台有必要筛一筛了。当务之急就是对各种短视频形成分类标准,究竟是创作还是纪实,是表演段子还是实景拍摄,起码得有个明确标签。特别是对那些流量大、粉丝多的网红博主,所谓的“身份认证”更不能由着自己想变就变。

以更大视野来看,今天,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了解真实世界的窗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社会体验和实践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台的价值导向就显得更加重要。无论是在给博主引流上,还是为用户推荐上,少一些“流量算法”,多一些“价值观至上”,才能让真正的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