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太玻璃心(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

“我家孩子不喜欢去一中就读,他只想去职业技术学校去读书。”

“哇塞,你家孩子那么牛!居然连一中都不想去,那么他这次中考他到底考了多少分?”

“三百多分。”

……

据我所知,今年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是748分,这位中考成绩三百多分的孩子“不喜欢去一中就读”,一位家长一句不经意的话让人毛骨悚然:连一中分数线一半的分数都没达到,到底是谁给这位家长勇气,让他说出如此豪迈的“豪言壮语”,是梁静茹吗?

家长不要太玻璃心(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1)

这位家长为何这么高调?是为了体现自己孩子的档次高?还是为了体现自己的逼格饱满?估计都不是,而是“玻璃心”给他带来的习惯性言语。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虚荣心极高,他们能听得进任何赞美性的语言,哪怕是让人头皮发麻的拍马屁“金句”,但他们很难听得进任何批评性的建议和意见。长此以往,这种虚荣心就会演变为一种极度扭曲的心理——“玻璃心”。

家长不要太玻璃心(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2)

什么是“玻璃心”?顾名思义,就是某一种人心理素质极差,其心灵会如同玻璃一般特别容易破碎,特别脆弱,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禁不住他人的指责、批评和劝告。这就出现了上述那种即便孩子的中考成绩才考个三百多分依然一脸嫌弃地说孩子不喜欢去最好的高中学校,只是想去职业技术学校“深造”。“玻璃心”的人,很容易走极端,很容易抑郁,很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作为一名80后,那时候我们读书的时候,很少听说有哪个学生因为想不开而爬到楼顶去玩“自由落体”,更没听说过某个学生家长因为学生作业过多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去投诉老师。然而现在,什么都有了,教育领域的芸芸众生变得越来越“精彩”,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少学生和学生家长有了一种东西,那就是“玻璃心”。

家长不要太玻璃心(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3)

说到“玻璃心”,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孔乙己这个人,孔乙己偷书被抓个现行,结果他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儿,能算偷吗?!”孔乙己的“玻璃心”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你可以有自尊心,但不能有“玻璃心”,因为玻璃心易碎,有着玻璃心的人,人缘极差,又极其孤僻自卑,这种人极易出事。别人劝不动,自己也听不进任何中肯的话,久而久之就被身边大部分人边缘化了。蛇不知道自己有毒,“玻璃心”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错,不少有着“玻璃心”的人,一辈子注定悲剧,哪怕后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也很可能会因为自己性格和心理上的偏执甚至疯狂而出现婚姻破裂、人生从此凄凄惨惨戚戚的情况。

家长不要太玻璃心(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4)

如何杜绝“玻璃心”的出现?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逆商,在逆境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收起自己可笑可悲又可叹的虚荣心,学会在任何逆境中选择低调,学会听得进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正式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本心,既要听得进别人的劝告,也要听得进去别人正确、合理、中肯的建议。同时,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之前都要提前考虑后果,尽量想办法让自己的内心更为强大。家长不想培育出具有“玻璃心”的孩子,一定不要对孩子太过宠溺,要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任何挫折。

家长不要太玻璃心(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5)

朋友们,你们身边有没有拥有“玻璃心”的人呢?欢迎留言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