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要的东北方言(说一说我们东北方言)

我出生在双城最东南角一个偏僻闭塞旗屯,在哪里我生活了二十几年,对那里方言极其熟悉后来上大学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又教了几年语文,专业和职业的束缚,使我竭尽全力摈弃非普通话因素,一度对方言产生厌恶与排斥心理后来由于经常下乡,又接触到了原生态东北方言,细细品味乡音,发现这一语言体系的非凡特色和独特魅力搜寻民间现用的方言,集合网上流传只言片语, 整理出近千条东北方言词汇,并归纳出这一方言体系的特点及词汇的来源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你们想要的东北方言?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你们想要的东北方言(说一说我们东北方言)

你们想要的东北方言

我出生在双城最东南角一个偏僻闭塞旗屯,在哪里我生活了二十几年,对那里方言极其熟悉。后来上大学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又教了几年语文,专业和职业的束缚,使我竭尽全力摈弃非普通话因素,一度对方言产生厌恶与排斥心理。后来由于经常下乡,又接触到了原生态东北方言,细细品味乡音,发现这一语言体系的非凡特色和独特魅力。搜寻民间现用的方言,集合网上流传只言片语, 整理出近千条东北方言词汇,并归纳出这一方言体系的特点及词汇的来源。

下面仅就东北方言的特色和来源做一分析,东北方言总汇正在整理编集中。东北是一个汉、满、蒙、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除了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同时又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俄罗斯语言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最大。

一、北方方言的特色

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东北方言有些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1、东北方言简洁、明了。

体现在用简单的音节表达繁复的意思。例如“得瑟”,可表人轻浮轻佻,可表人炫耀。像这样的还有“隔路”泛指人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秃噜扣”说话办事不把握。“揽旋”特别夸张、不着边际的讲说等等。这些音节很少能找到对应的恰当的汉字,但却含有丰富的意义,多角度解释都无法全部表达尽所含的意义。

2、东北方言生动、形象。

多数东北方言都能活灵活现描述事物和人,有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描写人物的有:坐地炮、矬把子、半疯儿、鳖犊子、跑腿子、犟眼子、哭叽尿像、瞎目呼眼、猪嘴獠牙、驴高马大、屁啦嘎叽等等。表达动作形态的有:撒谎撂屁、水裆尿裤、磨磨唧唧、嘎达溜秋、举啦暴跳、嘴巴浪叽、舞舞轩轩、虚头八脑、吊儿郎当、吭吃瘪肚、大仰巴壳子、老蒙咔吃眼、横扒拉竖挡、鬼头蛤蟆眼、屁颠儿屁颠儿等等。描写事物的有:暴土扬尘、犄角旮旯、浮溜浮溜、油光崭亮、豁牙露齿、鼓鼓孬塞、蹄啦踏拉、涤啦嘟噜、八杆子拨拉不着

3、东北方言富于节奏感。

很多东北方言在结构上多用对称短语和并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赋予节奏感。例如:唧唧歪歪、窝窝囊囊、针扎火燎、五迷三道、踢腿绊脚、蹄啦踏拉、三吹六哨、瓢天碗地、神神叨叨等等。

4、情感色彩多表贬义。

东北方言中除了名词、方位词为中性词外,大多数为贬义。这里不再赘述,在东北方言的序列里俯首可拾。

二、北方方言的产生

东北方言有的生成于形象传神的比喻。形容人粗犷勇武叫“虎”;混蛋叫“王八犊子”;女人找野男人叫“养汉”;摩托车叫“屁驴子”;不成熟的年轻人叫“狗蹦子”;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叫“白眼狼”;找别扭说成“穿小鞋”;把傻呼呼没有意义地出力气叫“耍大刀”;把人精神萎靡不振说成“瘪茄子”等等,体现了东北人的幽默与率真。 有的东北方言采用借代手法生成,用事物的一部分代替事物全部,修辞上叫借代。东北方言在产生的过程中也使用了借代手法。例如乱搞男女关系用“跑破鞋”代指;对事情不关心用“溜边了”代指;用“急眼”代指脾气发作;用“出外头”代指上厕所;用“蒙圈”代指晕头转向;用“計格浪計格浪”代指吵吵闹闹;“闭嘛哈眼”代指对事物观察了解不清等等。

东北方言中为了强调强化某一形态动作,多在表达这一形态动作的形容词或动词前后加上前缀或后缀。这些前缀和后缀没有实际的意义,起到了强调和强化的作用。例如瞎目呼眼中重点强调“瞎”;埋啦巴汰中重点强调“埋汰”;哭叽尿像中重点强调“哭”;屁啦嘎叽中重点强调“屁”;老天八地中重点强调“老”;干巴啦瞎中重点强调“干”等等。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來,但还是有很多来源于滿語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別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这里为大家搜集到部分来源于满语的东北方言及北京方言。埋汰:脏疙瘩:地方。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恩那:是、对、好。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嬤嬤: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哈喇: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勒勒: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現转意为“空谈”。咋呼: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現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胳肢: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磨即:即磨蹭,來自滿語moji,moduo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 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是“老公母俩”的误读。还有稀罕(喜欢)、噶哈(干啥)。

东北方言还直接吸收了外来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称走为“拔脚木”,称连衣裙为“布拉吉”,称缝纫机为“马神”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