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老师讲王阳明三不朽(八旬教授王明仁)

“以”“上”“下”,寥寥三个字,几乎占据了王明仁退休后的全部时间。

董平老师讲王阳明三不朽(八旬教授王明仁)(1)

谈到“以上”“以下”两个语言形式的规范化使用,86岁的王明仁教授总有说不完的话。王建宏摄

今年86岁的王明仁退休前是宁夏大学中文系教授,自1996年以来,他翻阅大量史书文献,潜心研究“以上”“以下”两个语言形式近三千年的使用情况,收集了几千个例句,从当代法律、法规、文件、教材、新闻稿件中找出600多个用错的例子,据此写作出版了一本书——《咬文嚼字又一说——“以上”“以下”的使用问题》,纠正“以上”“以下”近百年来在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实践中的错误和混乱用法,并呼吁推行汉语语言规范化使用,引发学界关注。

为寥寥仨字遍阅史书

“以上”“以下”引起王明仁的关注,是在1994年。

当年,王明仁的一位朋友评教授职称,有12位评委参加投票,根据文件规定,获得2/3以上的评委投票方能通过。结果,这位朋友得了8票,刚好卡在2/3这个点上,虽然他本人据理力争“2/3以上应该包括8票在内”,但依然未被认定通过,教授职称泡汤了。

这件事在当时并未引起过多关注,但王明仁心里却始终“过不去”:“2/3以上”包括8票在内吗?“以上”“以下”在限定数量范围时是否包括本数?带着思索和不解,王明仁刨根问底,一心查个明白。

汉字文化,传承几千年。究一字一句的使用和流传,必然要追根溯源。

董平老师讲王阳明三不朽(八旬教授王明仁)(2)

在宁夏大学的教职工公寓里,王明仁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做研究。张文攀摄

1995年,王明仁从宁夏大学退休。自1996年开始,宁夏大学图书馆里的《尚书》《左传》《国语》等文献典籍陆续被王明仁借回了家。春夏秋冬、晨曦夜半,书桌前、沙发上,王明仁把自己泡在史书文献里长达10年之久。

那时的互联网技术还不发达,关键词条的搜索只能依靠传统的笨功夫。王明仁通过一页一页翻、一行一行找、一字一字过,从浩如烟海的典籍里寻找摘录有关“以上”“以下”的词条和例句。10年间,他抄录了3000多个例句,还专门买来现代法律、报纸、辞典甚至统计学书籍翻阅研究,“看的书越多,掌握得越全面,研究成果才能站得住脚。”

王明仁说,汉语“以上”和“以下”两个语言形式,仅从有文献可查的上古汉语算起,就使用近三千年了。随着时代的演进,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先秦时期的《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吕氏春秋》总计约57万多字,才出现33次;到了汉代,一部《史记》约53万多字,就出现96次,班固《汉书》128万多字,出现275次;元代编撰的《金史》出现多达700多次,清代的《明史》出现500多次,民国初年的《清史稿》竟达1000多次。到了现代,涉及书报杂志、广播电视、法律法规等,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以上”“以下”。

“‘以上’和‘以下’使用范围这么广,出现频率这么高,如果表义不明确,用法不规范,那危害可就大了。”王明仁说。

潜心研究为“以上”“以下”正名

王明仁说,在汉语“以上”“以下”传统的规范用法中,最早出现的是同名词性成分N组合成“N以上”和“N以下”结构表达范围、概数或方位。

如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五》载,“今陵东有石碑,录赧王以上世王名号,考之碑记,周墓明矣”“‘赧王’是东周最后一位天子,这里的意思是石碑刻录了周朝所有天子的名号,包括‘赧王’在内。”王明仁解释说,《清史稿•圣祖本纪二》载“改四川东川土司为东川府,设知府以下官”,指的是设以知府为首的所有官员,不包括知府是不可能的。

“从古代汉语这些实际用例看出,‘以上’‘以下’历代用法始终如一,凡是表达范围,‘N以上’和‘N以下’结构一律包括范围的起点‘N’在内。”王明仁说。

同时,通过阅读大量古代用语,王明仁发现,“以上”的“以”和“上”都能单独以词的资格和表义相同的词相替换,说明“以上”不是一个词,而是各自独立的两个词。“以”是介词或者连词,“上”和“下”不是楼上楼下的“上”“下”,而是上楼下楼的“上”“下”,都是趋向动词。这种词性,决定了在表达范围的“N以上”和“N以下”结构中,起点或止点N一律包括在范围之内。

“古代汉语里,这两个语言形式的表义始终是明确的,用法一直是规范的。白话文运动以后,逐渐出现混乱。到了现代,混乱现象越来越严重。”王明仁说。

王明仁列举了“以上”“以下”在现代汉语中的混乱使用情况,首当其冲就是乱造并列结构。如:“两个及两个以上”“处级或处级以下”“本科及以上”,范围的起点和止点N本来就包括在范围之内,但这种并列结构中,N明显不在N以上和N以下范围之内,违背了其本来用法。

滥加括注、表义随便安排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如“县级以上(不含县)”“三个以上(含三个)”,皆因语言使用者无法明确其真正用法,又怕别人不明白所表达的意思,于是滥加括注说明,违反语言约定俗成的原则。

还有人不明确“以上”和“以下”的表义和用法,当把一系列的事物或数量划分成若干部分的时候,常常出现界限重叠、范围交叉。如1982年2月13日发布的《矿山安全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当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或石棉在10%以上时,每两年至少检查一次;在10%以下时,每三年至少检查一次”,由低到高的起点和由高到低的起点都是“10%”,界限重叠,分割不清。

“语言混乱使用,不仅造成法律法规不能严格准确执行、正常工作和社会行为无法正常进行,还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作为一名中文系教师,我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王明仁说。

为汉语规范化使用奔走呼吁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王明仁退休后前10年的时间都在和史书古籍较真,立足“是什么”。此后的10余年时间里,他的学问研究逐渐转向实践应用,聚焦“解决什么问题”。

为“以上”“以下”正名中,王明仁结合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汉语规范使用带来的影响,重新审视自己早年编写的《同义词词表》,对比研究一些同义词词典,补充缺陷、补齐短板。词典例句选择坚持从典范的文学作品和其他著作里选用,要典型规范,不能出现语病;同一词条或一组词条里作者不能重复,年代尽量避免集中。三年全部选完之后,2017年4月至12月,对所有例句进行四次审查精选,终成定稿。2019年10月,正文词条总计达9904个、136万字的《新编汉语同义词词典》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同类词典的空白。

今年5月,王明仁获第二届“宁夏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突出贡献奖”,他带着新著《新编汉语同义词词典》从常住地河北返回宁夏参加颁奖仪式,这一呆便是三个月。

在他的学校宿舍里,昔日啃读的不少书籍已搬了新家,曾经伏案的旧书桌早已斑驳,关上玻璃窗,尚有一缕墨香始终萦绕。衣着朴素、生活节俭的王明仁依然心有万卷书、心怀天下事。每天,他忙着翻阅书报、浏览手机,关心国家大事,为汉语规范化使用“挑刺”,发现不规范的字、词,他就认真记录下来。

“语言规范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在网络语言混乱的现代社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使用语言、推行语言规范化很有必要。”王明仁建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高校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历史、新闻、政法、经济等学科专业应当率先推行汉语语言规范化,辐射带动全社会语言规范化使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文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