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

【基础质量管理】QC七大手法概论(第1篇共22篇)

QC七大手法概论学习思维导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

序言(学习目的)

  • 系统/简洁梳理一下质量系统,让基中层干部(尤其是非质量单位的干部)对质量系统有一个简单且清晰的概念;
  • 主要会从概念着手,介绍品质管理的轴线;
  • 未来计划:会依此篇为总则,完成质量管理教育训练的教材,并与人资教育训练组配合对全厂相关单位,相关人员进行相对应的系统培训.

第一部分﹕质量的基本概念介绍(见上期)

第二部分﹕何谓质量系统? (见上期)

第三部分﹕问题解决

  1. PDCA
  • PDCA循环﹕
  • 是美国的 戴明博士提出「 管理循环」 (PDCA),故亦称「 戴明循环」,它是以不断的重复计划(标准)/Plan(standard)、实施/DO、查核/Check、处置(行动改善)/Action的方式来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 它体现了“持续改善”质量要求(ISO9000﹑TS16949之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4)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5)

  1. 8D
  • A systemic approach utilized for true root Cause finding & problem solving;
  • 8D是一个系统化流程以发觉真因及解决问题的手法;
  • 8D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是福特公司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亦适用于制程能力指数低于其应有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它提供了一套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于统计制程管制与实际的产品质量提升架起了一座桥梁.
  • Discipline 1:Use Team Approach(用团队方式)
  • Discipline 2:Describe The Problem(问题叙述)
  • Discipline 3:Containment Plan(紧急防制措施)
  • Discipline 4:Describe The Root Cause(描述真因)
  • Discipline 5:Permanent C/A Plan(永久改善措施)
  • Discipline 6:Verification of Effectiveness(效果确认)
  • Discipline 7:Prevent Recurrence(防止再发)
  • Discipline 8:Congratulate Your Team,
  • Case Closed(恭喜小组)
  1. QCC
  • 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品管圈,也叫质量圈,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利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通过集体交流沟通、计划、实施和总结的过程持续地改进工作质量,发掘工作现场所发生的问题,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进行维护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
  • QCC步骤:
  • 1.组圈;
  • 2.主题选定;
  • 3.目标设定;
  • 4.现况调查;
  • 5.数据收集;
  • 6.原因分析;
  • 7.对策拟定与实施;
  • 8.效果确认;
  • 9.标准化;
  • 10.成果整理,活动总结及下步计划,成果发表;
  1. 6Sigma(定义)
  • 统计学概念
  • 念“ 西格玛 ” 或 “ Sigma ”;
  • 是希腊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
  • 6Sigma即Six Sigma;
  • (不良或过失的发生机率为)3.4 DPMO (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 6 = 3.4 PPM = Cp >= 2.0 = Cpk >= 1.5
  • 哲学概念
  • 相信可达到“ 6Sigma ”(理想目标);
  • 6Sigma=0Dppm="Zero Dppm"
  • 过程完善时,结果也完善;
  • 为了要达成6δ目标的必要工具,就称为6δ手法;
  • 全公司全体员工运用此手法所进行的活动,就称为6δ活动;
  • 经营策略概念
  • 竞争力确保策略;
  • Process产品/服务质量客户满意收益增大;

四.6Sigma(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6)

四.6Sigma(0Dppm案例分享1)

  • 迄今为止,2014年7月成了航空史上最灰暗的一月。马航MH370失联的阴影还未散去,MH17又接连出事,台湾复兴航空迫降失败,阿尔及利亚航空的飞机起飞后1小时坠毁!
  • 【全球十大最安全航空公司】
  • 1.澳大利亚航空公司 Qantas
  • 2.新西兰航空公司 Air New Zealand
  • 3.阿联酋航空公司 Emirates
  • 4.阿提哈德航空公司 Etihad
  • 5.国泰航空公司 Cathay Pacific
  • 6.新加坡航空公司 Singapore Airlines
  • 7.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 Virgin Atlantic
  • 8.长荣航空公司 EVA Air
  • 9.全日空航空公司 All Nippon Airways
  • 10.皇家约旦航空公司 Royal Jordanian
  • 【全球十大最危险航空公司】
  • 1.古巴航空公司 Cubana Airlines
  • 2.中华航空公司 China Airlines
  • 3.伊朗航空公司 Iran Air
  • 4.菲律宾航空公司 Philippine Airlines
  • 5.肯尼亚航空公司 Kenya Airways
  • 6.埃及航空公司 Egypt Air
  • 7.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 Pakistan International Airlines
  • 8.哥伦比亚航空公司 Avianca
  • 9.泰国国际航空公司 Thai Airways
  • 10.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 Garuda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7)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8)

四.6Sigma(0Dppm案例分享2)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9)

四.6Sigma(平均与变异的差别)

  • Case 1
  • 6Sigma不仅研究”平均”,更重要是”变异”的研究;
  • 6Sigma研究的是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0)

  • Case 2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1)

四.6Sigma(步骤)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2)

五.统计手法(何为问题?)

  • 1.问题=期待水平-实绩水平
  • 2.不知问题原因
  • 3.必须解决却(自已)无法解决

五.统计手法(何为问题?)

  • 现状说明:二期FQC 2010/2/18检验E5B0E2010M良率为84%
  • 问题描述:
  • 二期FQC2010/2/18检验E5B0E2010M料号良率为84%,超出管制目标(>90%)
  • 柏拉图分析前两大原因占此料号不良影响度的88%
  • 推移图分析此料号这两项问题有恶化趋势,原因与对策找寻中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3)

五.统计手法(数据统计)

  • 数据=事实≠情报
  • (数不如表;表不如图)
  • (用5W2H来分析与解决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4)

五.统计手法(QC七手法的定义)

  • 所谓QC七大手法﹕是指在QC活动中所采取的统计手法,可藉以分析在工作场所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生产量等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5)

五.统计手法(QC七手法的分类)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6)

五.统计手法(之简易七手法,甘特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7)

五.统计手法(之简易七手法,流程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8)

五.统计手法(之简易七手法,5W2H)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19)

五.统计手法(之简易七手法,防呆法)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0)

五.统计手法(之简易七手法,雷达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1)

五.统计手法(之简易七手法,统计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2)

五.统计手法(之简易七手法,推移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3)

五.统计手法(之旧QC七手法,查检表)

  • 查检表分类:
  • 查记录用查检表:
  • 用以收集数据以了解数据的分布状况,或显示不同项目发生的不同程度;
  • 检查(点检)用查检表:
  • 预先订定应检查的项目,再依此进行检查确认,以确保作业无遗漏或疏忽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4)

五.统计手法(之旧QC七手法,层别法)

  • 大类别,可依5M1E (man,人;machine,机;material,料;method,法;measurement,量测;environment,环境);
  • 细化的分类:
  • Man,人:
  • 以部门别分;
  • 以班别分…
  • Machine,机:
  • 以工序分;
  • 以机台分…
  • Material,物料;
  • 以厂商别分;
  • 以型号分…
  • Method,方法:
  • 以不同流程(期别)分;
  • 以检验方法分…
  • Measurement,量测:
  • 以测量机台别分;
  • 以测量工具分…
  • Environment,环境:
  • 以温度分;
  • 以湿度分…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5)

五.统计手法(之旧QC七手法,柏拉图)

  • 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发明
  •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加以整理分类藉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 别名:ABC图,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之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改善,即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80%以上之影响度)之控制.
  • 柏拉图制作的注意事项:
  • 应依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列在最后一项。
  • 柱宽限制且等宽、纵轴之最高点刻度约为总不良数或总缺点数。
  • 要符合管理上80:20原则,从占80 %重点项目下对策。
  • 其他项高度不可高于前三项之数项
  • 要画累积百分比折线及累积百分比坐标
  • 数据小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合并归纳成「其他」项。
  • 柏拉图适用于计数值统计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6)

五.统计手法(之旧QC七手法,特性要因图)

  • 特性要因图是借着多人共同讨论,采用脑力激荡术(Brain Storming)的会议方式,以找出事物之因(要因)果(特性)关系的一种技巧。首先设定待分析之主题(果),找出造成此主题结果之各种可能要因,然后将其中之要因为次主题(果), 再次讨论分析出其原因,如此一层次一层次地分析下去,直至该事物之因果关系完成掌握为止﹐又称因果图﹑鱼骨图﹑石川图。
  • 特性要因图的制作要求:
  • 特性(问题)之决定
  • 画大要因(大骨)
  • 画中小要因(中、小骨)
  • 确认要因并圈选出重要原因绘制完成时,作确认修正后,记入必要的事项
  • 1. 图名称(标题)
  • 2. 做图日期
  • 3. 绘制者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7)

五.统计手法(之旧QC七手法,直方图)

  • 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特性值或结果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所测定值依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因此,也叫做柱状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8)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29)

五.统计手法(之旧QC七手法,散布图)

  • 将两组成对的数据分列在X轴及Y轴,并用点来表示其分布型态,以观察这两组数据的相关性为何所绘制出来的图称之. 一般说来,我们会针对下列三类数据,观察他们的相关性
  • 1.原因与结果数据关系
  • 2.结果与结果数据关系
  • 3.原因与原因数据关系
  • 散布图的制作步骤:
  • 1.成对数据至少收集30组,并作记录
  • 2.找出最大值及最小值,并计算组距
  • 3.以横轴为因,纵轴为果,将各组数据标示在坐标上
  • 4.记录其他事项:如绘图者,绘图日期等
  • 散布图的类型及种类:
  • 正相关:X增加,Y也增加,两组数据相关性强
  • 弱正相关:X增加,Y也跟着增加,但增加的趋势并不像正相关那么明显,表示除了X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Y
  • 负相关:X增加,Y减少
  • 弱负相关:X增加,Y虽然减少,但并不是非常明显,表示除了X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Y
  • 无相关:由图形可知,散布图点的分布杂乱,毫无相关性
  • 曲线相关:如图形所示,X增大,Y也增大,X增大到某个程度后,Y反而减少,此相关性称为曲线相关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0)

五.统计手法(之旧QC七手法,管制图)

  • 管制图,即Control Chart,为1924年美国品管大师修哈特博士所发明,定义为"一种以实际产品品质特性与依过去经验所分析之制成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用图形表示者."
  • 管制图分类:(依资料性质)
  • 1. 计量值管制图 :
  • 平均值-全距 管制图 (Xbar-R chart)
  • 平均值-标准偏差 管制图 (Xbar- chart)
  • 中位值-全距 管制图
  • 个别值-移动全距 管制图 ( X-Rm chart)
  • 最大值-最小值 管制图 (L - S chart)
  • 2. 计数值管制图 :
  • 不良率管制图 (P chart)
  • 不良数管制图 (Pn chart)
  • 缺点数管制图 (C chart)
  • 单位缺点数管制图 ( U chart)
  • 管制图分类:(依管制图用途)
  • 1.解析用管制图 : 此种管制图先有数据, 后有管制界限(µ与δ未知之群体);
  • a.决定方针用.
  • b.制程解析用.
  • c.制程能力研究用.
  • d.制程管制之准备.
  • 2.管制用管制图 : 先有管制界限,后有数据(µ与δ已知之群体)其主要用途为控制制程之质量,如有点子超出管制界限时, 则立即采取措施.
  • Xbar-R Chart制作:
  • 1.收集数据100个以上(依先后顺序排列);
  • 2.4-5个一组,分成20-25组;
  • 3.计算各组平均值 X bar;
  • 4.计算各组之全距R;
  • 5.计算总平均数Xbar*2;
  • 6.计算全距之平均值Rbar;
  • 7.计算管制界限:
  • X Chart:
  • CL=Xbar*2;
  • UCL= Xbar*2 A2Rbar≈Xbar*2 3 ơ;
  • LCL= Xbar*2-A2Rbar≈Xbar*2-3 ơ
  • R Chart:
  • CL=Rbar; UCL = D4Rbar;LCL=D3Rbar;
  • A2、D3、D4可查系数表而得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1)

五.统计手法(之何谓新QC七手法)

  • 品管新七大手法亦称谓品管新七大工具;
  • 为了对品管工作中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采用较便捷的手法来处理;
  • 是管理的工具,是整理语言数据的工具,是将语言用情报用图形表示的方法.
  • 品管新七大手法的来源:
  • 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整理出七个新手法;
  • 1977年在日本开始在企业中推行实施;
  • 1978年由日本水野滋、近藤良夫教授召开研讨会命名为“品管新七大手法”;
  • 1979年日本科技联盟正式公布品管新七大手法。
  • 品管新七大手法在品管手法中的地位:
  • 并不取代品管七大手法;
  • 与品管七大手法相辅相成;
  • 与品管七大手法的差异。
  • 新旧QC七手法的差异比较
  • 品管新七大手法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品管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 新七大手法多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而旧七大手法应用面更广﹔
  • 新七大手法多应用于大量的语言数据(没有数据或数据不足的情况,除矩阵数据解析法外)的场合,而旧七大手法则应用于大量的数据数据的场合﹔
  • 新七大手法多应用于问题发生前计划、构想 ,而旧七大手法则多应用于问题发生后的改善。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亲和图)

  • 亲和图法,Affiliate Chart,又称为卡片法、KJ法、A型图解法
  • 亲和图法:就是把大量收集到的各种数据,数据,甚至工作中的事实,意见,构思等信息,按其之间的相互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明了,取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 也就是针对不很清楚的问题,从浑沌状态中将所收集的语言数据,根据其间的类似性、亲和性来分析,将问题明确化;
  • 亲和图是日本川喜田二郎在1953年发明的;
  • 新和图的分类:
  • 可分为个人亲和图与团体亲和图;
  • 个人亲和图是指主要工作由一个人进行,其重点放在数据的组织整理上;
  • 团体亲和图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人员进行,重点放在策略上,再把所有成员各种意见整理分类;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2)

  • 亲和图的作法:
  • 决定主题
  • 收集各种信息与资料
  • 直接观察法;
  • 文献调查法和面谈阅读法;
  • 头脑风暴法;
  • 回忆和内省法。
  • 描述说明卡片化,编组编写主卡片
  • 制图
  • 所有相关人员共同讨论
  • 撰写报告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3)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关联图)

  • 关联图,Relation Chart,是指就原因结果,目的手段等等交缠在一起的问题﹐以逻辑的方式找出它们之间之关系来阐明问题的一种方法
  • 也就是几个问题点与其要因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表示的图
  • 60年代由日本应庆大学的千住镇雄教授开发出来的
  • 关联图的作用:
  • 适用于分析整理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问题;
  • 多次修改、绘制,可以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准确抓住重点;
  • 便于成员取得一致意见;
  • 关联图的特点:
  • 适合整理原因非常复杂的问题;
  • 容易取得成员的一致意见;
  • 从计划阶段一开始就可以广阔的视野透视问题;
  • 形式自由,有助于因素之间的连接和转换;
  • 可打破先入为主的观念;
  • 关联图做法:
  • 决定题目—以标记写出主题;
  • 小组组成—集合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小组;
  • 资料收集—运用脑力激荡,寻找原因;
  • 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作卡片;
  • 连接因果关系制作关联图;
  • 修正图形—讨论不足,修改箭头;
  • 找出重要项目、原因并以标记区别;
  • 形成文章—整理成文章使别人易懂;
  • 提出改善对策;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4)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关联图)

  • 关联图类型: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5)

  • 判别方法:
  •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 v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 v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系统图)

  • 系统图,System Chart,也称之为树图;
  • 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或手段(目的手段),系统地展开,并绘成图,以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种方法﹔
  • 系统图的类型
  • 结构因素展开型,也称构成因素展开型,是指将问题对象所构成的要素有系统的展开,使关系明确;
  • 方法展开型,也称对策展开型,是指目标、目的达成的对策、手段有系统的展开、获得;
  • 系统图的特点:
  • 对较复杂或涉及面较广的项目或目标,效果更突出,很容易地对事项进行展开﹔
  • 协调、归纳、统一各成员的各种意见,把问题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方法和工具可能选得更适用有效﹔
  • 容易整理,观看时简洁、直观、明了﹔
  • 系统图的做法:
  • 确定目标或目的﹔
  • 提出手段和措施﹔
  • 评价手段和措施﹔
  • 绘制措施卡片,作成系统图﹔
  • 确认目标是否能够充分实现﹔
  • 制定实施计划(确定进度与负责人等)﹔
  • 系统图的注意事项:
  • 针对最下级方法和工具应具体,并且要提出实施对策和计划﹔
  • 针对改善对策需要可以进行有效评核,从实效、高效、实现性、分级别等因素考虑﹔
  • 结构因素(构成要素)展开型系统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6)

  • 方法(对策)展开系统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7)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矩阵图)

  • 矩阵图,Matrix Chart
  • 从问题事项中,找出成对的因素群,分别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间行与列的关系或相对程度的大小,探讨问题点的一种方法﹔
  • 重点是属于行的要素与属于列的要素所构成的二元素的交点:
  • 从二元的分配中探索问题的所在及问题的型态﹔
  • 从二元的关系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构想。
  • 矩阵图的分类(依其使用的型态)
  • L型矩阵
  • T型矩阵
  • Y型矩阵
  • X型矩阵
  • C型矩阵
  • P型矩阵图
  • 系统矩阵图等等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8)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矩阵图)

  • 矩阵图特点
  • 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关构想和资料﹔
  • 能使因素的关系明确化,掌握整体的构成状况﹔
  • 矩阵图的做法
  • 确定事项
  • 选择因素群
  • 选择矩阵图类型
  • 根据事实或经验评价和标识
  • 资料统计寻找着眼点
  • 矩阵图的注意事项
  • 在评价有无关联性或关联程度时,要获得全体参与讨论者的同意,不可按多数人表决通过来决定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39)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40)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PDPC法)

  • PDPC法,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 ,过程决定计划图法
  • 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在制定行动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相应地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
  • PDPC法是指事先预测各种想象到的结果尽可能将计划的进行引导至所希望的理想方法的一种方法﹔
  • 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所长近藤次郎博士开发的
  • PDPC法可分为两种制作方法
  • ①依次展开型:即一边进行问题解决作业,一边收集信息,一旦遇上新情况或新作业之前,即刻标示于图表上。
  • ②强制连结型:即在进行作业前,为达成目标,在所有过程中被认为有阻碍的因素事先提出,并且制订出对策或回避对策,将它标示于图表上。
  • PDPC法制作步骤
  • 确定所要解决的课题;
  • 提出达到理想状态的手段、措施;
  • 对提出的措施,列举出预测的结果及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案;
  • 将各研究措施按紧迫程度、所需工时、实施的可能性及难易程度予以分类;
  • 决定各项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并用箭条向理想状态方向连接起来;
  • 落实实施负责人及实施期限;
  • 不断修订PDPC图。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41)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箭形图法)

  • 箭形图法,Arrow Chart
  • 透过小组讨论,对某事项或工程的实施进行,建立最佳的日程计划并管理,使其能顺利完成的一种手法
  • 1957年,首先是美国杜邦公司推出而发展而成。
  • 箭条图的特点
  • 各项工作能不能如期完成,对整体计划能否如期完成的影响关系,表现得相当清楚。
  • 若各项工作提早或延后完工的话,对整个计划的最终完成日期,有多少改变,立即可以得到量化。
  • 对计划的安排有条不紊。
  • 箭条图做法
  • 明确主题
  • 确定必要的作业和(或)日程
  • 按先后排列各作业
  • 考虑同步作业,排列相应位置
  • 连接各作业点,标准日程
  • 计算作业点和日程
  • 画出要经线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42)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 矩阵数据解析法,Matrix Data Analysis Chart,又称为主成份分析法,是多变量解析法中的一个方法﹔
  • 矩阵图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如果能用资料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确地整理和分析结果。这种可以用数据表示的矩阵图法,叫做矩阵数据分析法﹔
  • 是QC新七大手法中唯一的数据解析法。
  • 主要方法
  • 数据矩阵分析法的主要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利用此法可从原始数据获得许多有益的情报。
  •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将多个变数化为少数综合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 矩阵数据解析法实施步骤
  • 整理资料成矩阵
  • 计算行间或列间之相关系数
  • 计算定出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
  • 决定主成份
  • 对应主成份,算出固有向量、因子负荷量
  • 依各个主成份,算出主成份得分
  • 作成图表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43)

  • 从C&E矩阵图分析降低MRB 实验报废专案其总评分为420,选定为本次项目主题

五.统计手法(之新QC七手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主要观点(之QC七大手法概论)(44)

未完待续!

敬请点关注、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