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库门老弄堂(弄堂集市变文化地标)

上海石库门老弄堂(弄堂集市变文化地标)(1)

图说:吴梅森 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子坊商会会长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泰康路210弄,1998年前,这里是一条“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弄堂集市,现在是上海的又一处文化地标,其“原汁原味”展现上海石库门弄堂文化,让中外来客流连忘返。田子坊的旧城改造案例,让世人瞩目。改变的缘起,不得不提及当年田子坊的总策划、今日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子坊商会会长吴梅森。

他以独到的眼光,看到并挖掘了曾经被称为“下只角”的旧厂房与石库门弄堂的希望与潜力。如今的田子坊,在税收、就业、老房保护、城市更新等方面表现非凡,更以其浓郁的人文和原生态气息独领风骚。

对弄堂文化情有独钟

上世纪70年代,泰康路一带聚集了不少小型的弄堂工厂。1998年,原卢湾区政府开始对这些工厂进行改造。“城市环境、居民生活都要改善,但如果仅把这片老弄堂一拆了事,就太遗憾了。弄堂里独有的上海味道要想办法保留。”

曾经在上海卢湾区工会俱乐部工作的吴梅森,在旅居加拿大期间,对西方艺术界将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做法非常欣赏。借改造契机,吴梅森与210弄老厂房所属的企业签订了长期租用合同,并让艺术家入驻。陈逸飞相继在此开设了几间工作室,此后陆续有艺术家和创意公司在这里落户。210弄渐渐地火了起来,“田子坊”这个新名字也开始小有名气。

要生存,必须扩大规模和影响。不久,吴梅森将目光投向210弄周边的石库门民居。

“保持原有风貌,民居的户口、名字、结构不变,实际上只借用房子的物理空间。居民和租户直接对接,没有中间商。”吴梅森从中搭桥,石库门民居的底楼和2层一间一间地被租了出去,改头换面成了别致的工艺品店、创意室、咖啡吧、小餐馆。田子坊也由最初的210弄旧厂房区扩大到旁边的石库门社区。“如果当年我仅仅想做个出租中介的生意,田子坊的模式很难进行下去。”吴梅森说,他目前只是田子坊创意园区的开发者,对于社区的开发,他是凭兴趣工作。“我就想保留好这份独有的弄堂文化,实际上,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也许,就是靠着这颗平常心,他在上海旧弄堂间实现了个人的梦想,也把梦想带给来过田子坊的人们。

2004年起,田子坊的规模扩大到周边民居,逐步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和体验文化的好去处。如今,田子坊地区的空间重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出新时代特有的弄堂文化。

“造血功能”越来越完善

田子坊隐藏在最具“上海味道”的社区里。这里的每一家店面曾经就是老上海人吃饭、睡觉的地方。整个园区虽经改造,却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原生态的环境。至今还有100多户老居民生活在田子坊的里弄内。

如果说,吴梅森的个人梦想是成就田子坊的偶然因素,那么改革开放的东风和上海市政府改造老城区、保护海派文化的决心则是泰康路取得成功的必然因素。

吴梅森坦言,发展初期也曾遭遇拆迁危机,但随着自发的创意园区日渐形成,经济价值凸显,石库门自身的“造血功能”越来越完善,也让管理部门看到了另一种发展可能,因此积极参与田子坊的发展。

吴梅森还领先开创了全国首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为专业研究中国文化创意理论开了先河。2004年,田子坊作为第一家被挂牌的文化创意园区,成为上海文化创意园区的标杆。在田子坊经验的带动下,上海又先后诞生了100多个由老厂房改造成的创意区。2016年,在厄瓜多尔召开的联合国世界人居大会上,田子坊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旧区“软改造”案例,向全世界推广。

无论是将市花运用到围巾设计中的“WOO妩”,还是展现石库门风情的“守白艺术”,这些从弄堂里走出来的上海品牌,既借助了田子坊沃土不断成长,也离不开吴梅森当年的慧眼相识和悉心帮助。

当“老娘舅”搭沟通桥梁

田子坊既是一个特殊的园区又是一个敏感的园区,最大的特点是全国唯一的融社区、园区、景区“三位一体”的区域,园区有400多家企业,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需求不同。作为田子坊商会的会长,吴梅森笑言自己经常扮演“老娘舅”角色。

“说实话各种矛盾很多,比如居民房子位置、楼层等客观条件引起的租金差异;房租到期拖欠;有的商户已非常知名,但迟迟办不下来证照;巨大的人流和商户经营带来的生活噪声,以及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纠纷。”吴梅森说自己只能“见招拆招”,“任何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田子坊为大家呈现的就是一种五味杂陈的生活形态。”

吴梅森带头成立了产业园区第一个“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在创意园区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设立田子坊民企服务中心,帮助民企在保险、产权、注册、税收、就业、法律等方面,找问题、想办法、办实事,为企业排忧解难。

“好多企业在田子坊十几年了,这些企业就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细胞。我们一起成长,彼此都怀有深刻的感情,希望把田子坊发展得更好。”他就像个大家长,操持着田子坊这个大家庭,事无巨细,乐此不疲。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