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逻辑表达方式(高深的逻辑表达方法)

  • 来源:国海咨询自有原创方法论体系
  •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 本文首发于公号:国海管理咨询
  • 欢迎大家进行内容订阅

你是否经历过像这样的场景,有的时候,跟对方传达的信息虽然正确,但是由于表达没有逻辑,因此最终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

01

两个场景分析

场景一:

下属:X总,我们有一批客户投诉我们产品,抱怨产品上有裂痕。

上司:那你赶紧去处理一下。

场景二:

上司:你的这份销售方案有三点还需要修改,你明天要提交上来给我。

下属:好的

这样的交谈,虽然信息都是正确的,但是交流过程其实并不顺畅,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挨个来分析。

什么是逻辑表达方式(高深的逻辑表达方法)(1)

场景一:缺乏结论

当下属跟上司反应产品有问题的时候,上司让下属处理,原则上没有问题,但是处理的结论没有提及,下属做出来的结果肯定与期望值相差甚远。

比如上司要说:那你赶紧去处理一下,他是什么客户?如果是大客户的话就马上把货退了,给人家一个交代,交代应该这么说:......

场景二:缺乏理由

当上司跟下属说方案还需要修改的时候,有可能方案确实是存在问题,但是并没有给出合理的理由,告知下属为什么要修改。

比如方案没有贴合客户的实际场景去描述;方案的完整度不足;方案的思路偏老旧......

我们不难发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经常就会由于表达的逻辑不顺,导致上下级、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经常会做事没有结果。

02

逻辑表达的三大核心要素

要想有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是一段完整的对话,我们需要理清逻辑中不可或缺的三个核心要素——结论、理由、关联。

举个例子

一句话是这样表达的:今天天晴了,所以我们要出去户外玩耍。

什么是逻辑表达方式(高深的逻辑表达方法)(2)

在这其中,天晴了是理由,出去户外玩耍是结论,关联是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必然关系。

那如果这句话当中缺乏了三个核心要素会变成什么样呢?

1、缺乏理由

比如这么表达:我们要出去户外玩耍了。

缺乏了天晴的理由,而直接表达要出去户外玩耍,那对方就会思考为什么要去户外玩耍,而不是室内玩?等类似这样的疑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只说结论而不说理由的情况。

上司:“XXX,这个工作能帮我一下吗?"

下属:“抱歉领导,我没法帮你。”(结论)

上司:“啊,这样啊。”这个时候对于上司来说,心里有可能会想自己是否以前得罪过他,才导致下属不愿意做,但是如果加上理由,交流会更顺畅。

那下属怎么说,交流会更顺畅呢?

下属:“抱歉课长,我没法帮你。(结论)

主要是有个紧急的货物必须马上送到客户那里。(理由)”

什么是逻辑表达方式(高深的逻辑表达方法)(3)

在很多场合都能找出“只有结论的发言”。在会议中,当针对某个提案征求赞成与否的意见时,有人就只会说“我反对”。(结论)

但是,如果回答“我反对,因为……(譬如公司没有更多人来咨询)”,通过这样不仅仅说出结论还说明理由,才是更加有逻辑的说话方式。

上司跟下属的沟通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哪一方,都要把理由说的很清楚,对方才能够理解并且转化为行动。

2、缺乏结论

比如这么表达:今天天晴了。

缺乏了结论,只是描述个现象,那对方听完后大概率给到的答案就是:哦,好的知道了。

类似这样的表达,因为这句话只是描述了一个结论,没有理由,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你在想什么。

什么是逻辑表达方式(高深的逻辑表达方法)(4)

经常听到很多公司下属在向上司报告时,只说理由而没有说结论。下属没有去整理自己的思绪,而是把现状原封不动地情况告诉上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想让上司给出判断的结论。

譬如,大家认为以下报告的结论是什么呢?

部下:“投资人提出要求,想变更融资会议的时间。”(理由)

上司猜测“他是想让我告诉他时间安排应该怎么安排吧”;(结论A)

或者是“他是在告诉我投资人对我们的项目不感兴趣了是吧”(结论B)

或者是“投资人提出的要求比原来更加苛刻了是吧”(结论C)

或者是“他是想找个理由不参加这次会议吧”(结论D)

......

不说出结论而让对方去思考,说的人会比较轻松,但是对方的理解并不一定会如你所想。

3、缺乏关联

比如这么表达:今天天晴了,所以给客户的报价单要尽快拿出来。

显而易见,天晴了与给报价单,这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如果将二者关联在一起,让对方会听的云里雾里,被搞的很乱。

在日常说话的过程中没有逻辑,很多人尤其会缺乏关联,在这里需要重点提及,由于理由和结论没有联系,让人不知所云

什么是逻辑表达方式(高深的逻辑表达方法)(5)

再举个案例

(理由)“领导已经知道客户投诉这件事情了。”

(结论)“请提前告诉领导这件事(客户投诉)。”

很明显,理由和结论之间没有联系。

(理由)“领导已经知道客户投诉这件事情了。"

(结论)“可以不用告诉领导这件事(客户投诉)了。”

如果是这么说的话,就可以看到两句话联系起来了。

一般不会有人像第一个例子那样说完全相反的话,但是经常会有因微妙的偏差导致前后没有联系的情况,如:

(理由)“领导已经知道客户投诉这件事情了。"

(结论)“可以不用告诉副领导这件事(客户投诉)了。”

听的人就不得不靠“领导好像不喜欢副领导”等猜测,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

什么是逻辑表达方式(高深的逻辑表达方法)(6)

在工作中,双方如果互相猜测对方说的内容,很容易出现听上去模棱两可却回答“知道了”的情况。“你知道的吧?”期待对方能准确地猜出你想表达的,这是没有任何逻辑性的。为了让结论和理由很好地联系起来,说话时意思一定要表达清楚,不让对方感到困惑。

最后总结

理由、结论、关联是表达逻辑当中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希望每个管理者和职场人都能快速的学会这套逻辑并运用到工作中,成为表达最清晰的人。

花一秒钟就看透世界本质的人注定拥有不凡的人生!

国海咨询是这个时代企业经营方法论务实的践行者!

国海管理咨询擅长短期、中长期战略系统落地,既有全球500强咨询视野,又有大量中小企业辅导落地实战。国海团队曾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美的、格力、统一、康师傅、蒙牛等头部企业及众多品类的头部客户,致力于帮助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冠军,传播优秀价值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