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怎么评价李鸿章(梁启超到底如何评价李鸿章)

提起李鸿章我们现在会想到他是一个在历史上毁誉参半颇有争议的人物。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李鸿章是个卖国贼,而现代不少文学艺术作品都将其描述成为一个呕心沥血的忠臣,称为“满清王朝的裱糊匠”。

实际上,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早就有人给出了较为接近真相的答案,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他曾撰写《李鸿章传》将李鸿章的一生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书。

梁启超怎么评价李鸿章(梁启超到底如何评价李鸿章)(1)

李鸿章是清末人物,他是安徽合肥人,早年读书中举,拜在曾国藩门下,是清朝末年那批“经世致用”的儒生中的代表。

公元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各地汉族地主组织民团,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在这个过程中,后起之秀李鸿章开始崛起,逐渐成为汉族地主在满清政府中的代表人物。

李鸿章主政期间主要的表现是洋务运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改变中国政体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后来甲午战争一败涂地,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李鸿章亲自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因此被人骂为汉奸卖国贼。后来他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可谓声名狼藉。

梁启超怎么评价李鸿章(梁启超到底如何评价李鸿章)(2)

历史上的李鸿章权倾一时,他是一个权谋家,一个深谙厚黑之学的官僚。本来这样的人物在满清时代是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的,但恰恰因为满清末年的时局动荡给了李鸿章机会。

换言之,李鸿章一直抱怨说自己面对的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好像自己的不幸都是时代造成的。

但实际上笔者认为恰恰相反,李鸿章应该感谢那个时代,如果没有那个时代,以李鸿章的学识资历他想要蹿升到后来的历史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李鸿章的自怨自艾颇有几分无病呻吟。

即便与同时代的左宗棠相比,李鸿章无论在人品和能力上都不如左公。

至于民间流传的“宰相合肥天下瘦”,以及李鸿章去世后家里留下的万贯家财等。这其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李鸿章不过是满清诸多官员其中的一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梁启超怎么评价李鸿章(梁启超到底如何评价李鸿章)(3)

实际上,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虽然在最初拔高了李鸿章的地位,将他和历史上著名的贤相如诸葛亮等人相提并论。

但梁启超明显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李鸿章传》的后面,梁启超批判了李鸿章没有政治远见,没有改革魄力,没有胸怀天下子民的胸襟,说他手握重权却未能实施政治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所以实际上,李鸿章不但距离俾斯麦等人很远,他距离商鞅、诸葛亮、张居正等改革大家也相去甚远。

他自称自己是“裱糊匠”,但实际上满清王朝真正的“裱糊匠”是慈禧太后,李鸿章最多是为满清王朝陪葬的一滩浆糊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