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真要来大陆建厂了吗(台积电为什么选择去日本建厂)

就在台积电在日本熊本县的第一座特殊制程的晶圆厂还在建设中的同时,台积电CEO近期确认将在日本建第二座晶圆厂。那么,为什么台积电会选择日本去建厂,并持续加码扩充产能?

根据媒体的报道,台积电CEO这样说,“以回应外国政府邀请的形式,台积电正在推进在海外建厂”。言外之意就是,台积电现在是一个“香饽饽”,很受发达国家的欢迎,去国外建厂属于“被动”形式,不仅有资金补贴还有税收优惠。

去年12月,台积电宣布将原本计划的120亿美元投资额提高至4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造两座工厂,计划分别于2024年和2026年投产生产4纳米和3纳米芯片。美国政府不但提供巨额资金支持,还第一时间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可见台积电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说台积电是“世界的台积电”一点也不为过。

台积电真要来大陆建厂了吗(台积电为什么选择去日本建厂)(1)

台积电

然而台积电并没有停止海外建厂的脚步,他们深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而且台积电还有岛内民众都深知去美国建厂的“政治现实”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台湾《联合报》就此事评论称,“美国强力捆绑台积电”。在台湾岛内,对“台积电变成美积电”的担忧与日俱增,他们担忧的是不仅仅失去台积电,还有对美国人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从而损害台积电的声誉,因为台积电一直面对来自韩国三星的竞争,高良品率是制胜法宝。

其实岛内民众的担忧不无道理,台积电晶圆厂制程有几十乃至上百道流程,要控制这么多道流程的损耗,最后叠加到一起的才是成品芯片的良率,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岛内有个节目专门分析过,美国人可能是善于设计和研发,但对于工艺制造和良率控制上,远远不如东亚人优秀,在美国建厂需要大量派驻岛内员工去支援,这将是不小的开支。而同为东亚地区的日本人在这些方面就很优秀,不仅是对待工作的严谨程度还是面对上级指责的忍耐程度上,都是美国人所不能比的。我曾经在日企工作过一段时间,对这些深有体会,他们可以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并反复测试,直到确认合格。

还有一点就是,台积电选择出海建厂是出于岛内的电力供应不稳定的担忧,因为晶圆厂非常耗费电力以及水资源,之前就因为岛内电力短缺不得不停产。在日本的熊本县,这里有优质的水源,以及稳定工作的核电厂,可以源源不断的向晶圆厂提供需求。

至于优秀的人才供应,熊本县及其整个九州地区完全可以满足,这里有许多优秀的日本大学,如九州大学、九州工业大学等。台积电在这里的薪资比其他日本企业要高出40%,很容易对日本优秀大学毕业生形成磁吸效应。

台积电真要来大陆建厂了吗(台积电为什么选择去日本建厂)(2)

九州大学

还有一个事实加剧了日本的担忧和觉醒,让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台积电在日本建厂。作为发达国家,日本在汽车产业有着相当的技术优势,但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劣势,尤其是芯片行业的前景关乎国运。前段时间在日本举行的半导体展览,日本拆解了一辆特斯拉做技术研究,发现最重要的零部件已经不是引擎也不是变速箱,而是作为特斯拉车子的大脑,提供计算能力的一系列芯片,而这些芯片没有一家日本供应商。而且这些芯片全部是特斯拉自主设计的,已经向台积电大量下订单,制程是4nm和5nm,这让日本人感觉到曾经引以为傲的汽车还有半导体工业,已经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随即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

日本的担心一点也不为过,如果特斯拉真的可以包下台积电大量4nm或5nm的订单,代表着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进入到新的里程碑。而这就意味着日本的汽车业将被特斯拉形成屠杀之势,这对日本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因为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占到了日本GDP将近20%的比重。

之前作为日本的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其供应链几乎不对中国台湾厂商开放,现在突然态度大转变,势必对台积电形成巨大吸引力。在所有汽车制造大国里,日本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最为缓慢的一个,不但不能和美国比,甚至也远不是中国的对手。从2022年纯电汽车销售数据来看,第一名是特斯拉131.4万辆,第二名是比亚迪91万辆,而日本电动车卖的最多的是丰田汽车,其纯电销量只有10多万辆,远远不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对手,要知道丰田是一年可以卖出超一千万辆的汽车巨头。

2023年02月03日,世界汽车巨头丰田公司宣布,现任社长丰田章男将辞去社长职务。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日本汽车业要转身,趋向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有一个数字可能会让你很吃惊,保时捷的老板说过,“在传统汽车里的芯片可能只有8颗,而未来的智能化电动车的芯片将增加到8000颗”,这一点也不夸张,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对芯片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这些趋势将使得日本汽车业,对先进制程的芯片形成巨大的需求,这是台积电去日本建厂的根本原因。

台积电真要来大陆建厂了吗(台积电为什么选择去日本建厂)(3)

台积电日本工厂

无论是台积电和美国,还是台积电和日本,他们相互之间都有着合作和技术共享,却永远不会是铁板一块,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大陆企业排除在外。其实我们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在芯片领域的弯道超车,投资了上万亿资金,不知道现在成果产出达到了什么水平?希望未来在欧美日韩新的半导体技术壁垒下,中国不会形成落后的趋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