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抗战故事(留在清泉村的抗战故事)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一位古稀老人怀揣数载奔波收集整理的厚厚一沓史料图片,还有一张亲手制作的《抗日战争时期清泉图》走进《红色太行》编辑部,将曾为八路军冀南银行所在地——清泉村的一串串故事讲给我听……·,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波三折的抗战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波三折的抗战故事(留在清泉村的抗战故事)

一波三折的抗战故事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一位古稀老人怀揣数载奔波收集整理的厚厚一沓史料图片,还有一张亲手制作的《抗日战争时期清泉图》走进《红色太行》编辑部,将曾为八路军冀南银行所在地——清泉村的一串串故事讲给我听……·

爷爷曾为冀南银行出过力

今年73岁的老人名叫王进珍,是土生土长的黎城县清泉村人。从小和爷爷睡在一个土炕上,时常听爷爷讲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创办的冀南银行、华北新华书店、军工部、延安鲁艺分校、太行文联等党政机关就住在清泉村的历历往事,给他幼小的心灵烙下浓烈的红色印记。

烽火岁月中冀南银行秘密转移到隐蔽的大山深处。冀南银行为防备敌人袭击清剿,找来爷爷、王丕余和王拴牢、关二更、王小井、张小从、王水鱼等几位可靠的乡邻,按方位要求尺寸长短挖了一个深坑,将一箱箱装好的银元和元宝埋藏起来,周围种上花椒树做标记,并开荒种蔬菜,生产自救。1945年日寇投降后,冀南银行转移到河北邯郸郊区,也是爷爷和几位乡邻用骡、马、牲口、驮运掩护,冒着风险送往目的地的。那时冀南银行在龙王庙秘密印制,灶房设在王耀祖院,资料库设在王景义院。首任行长高捷成曾在王丕余家住过。

1943年5月14日,高捷成等一行人走到河北省内邱县白鹿村,遭到敌人围袭,在突围时壮烈牺牲。齐登五在《丰碑屹立在太行山上》一文中写道:"“敌人又追了上来,开枪打中高行长的腹部身负重伤,在这紧急关头,高行长把生让给别人,死留给自己,命令周正云说:‘别管我,你带文件快跑’。"在一次转移中,村民王士超为掩护冀南银行财产被敌人活活烧死,冀南银行和当地抗日政府特意为他召开了追悼会。

父亲曾是抗日村长

父亲王木林童年时家境贫寒,身为独子的他14岁就给村里富户喂牲口艰辛度日。16岁那年投身革命在黎城县农会,1942年回村担任抗日村长。清泉村驻扎着八路军军工部、冀南银行等总部机关部门,特务汉奸时常乱窜,收集八路军情报。父亲带头组织民兵战斗班、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抓特务,捉汉奸,为八路军提供了不少可靠情报,并把村里的百年老杨树、老槐树﹑老榆树都用于援助军工部建厂房﹑制做弹药箱﹑手榴弹柄、烧制木炭做炸药,并冒着生命危险向敌占区、统战局、解放区送小报、画册、图书、宣传呼唤民兵投身抗日救亡。1943年5月反扫荡中,村里6位民兵乘敌人夜宿疲惫不堪之际,潜人敌人驻地,用手榴弹炸死轰散敌骡马30余匹,并夺回6匹马。《李达军事文选》中有记载,并有1947年冬清泉民兵连合影,二排右起第三位是时任村长、民兵指导员的父亲王木林。

赵树理曾在村里搞创作

漳河弯弯绕村转,半岛岸上一水乡。清泉村天蓝地绿,田园肥沃,民风淳朴。方圆曾有“麻田花戏看后拳,清泉落子八辈半”的传说。清泉王氏家族落子三乐班,被冀南抗日县政府收编为“黎明剧团”。王氏家族投身八路军129师,担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的赵树理来到清泉村后,很快和村里老老少少打成一片,掌握了不少社情民意,编成小戏演唱。村里为创办的《中国人》通俗读物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可用素材,和当时敌伪欺骗宣传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小小说、小快板、小唱本、小鼓词等引人入胜的形式,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介绍根据地建设成就,歌颂八路军和民兵浴血奋斗的战绩,揭露敌人的种种阴谋,控诉日寇的残暴罪行,激发敌占区同胞抗日斗志。

赵树理将创作的《小二黑结婚》改编为剧本,首次在清泉村新房大院戏台演出,受到观众一致赞誉。黎城、武乡、武安、涉县、辽县,襄垣、平顺等剧团都前来抄剧本,很快传遍晋冀鲁豫地区。他在村里创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变迁》等名著。1942年1月16日129师政治部与中共晋冀豫党委联合在清泉村召开太行区文化人座谈会,有420余人参加。还收集到45份连环画和许多小故事。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看了《小二黑结婚》的评价:“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来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

讲好家乡故事是我应尽的责任

1947年出生的王进珍老人,曾在清泉村当过民兵连长、副营长。虽然参加工作几十年,钳工、汽修工都干过,本来退休可以安度晚年,享几天清福,可他偏偏坐不住,心里装着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想想那些为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他们图了个啥?只有讲好家乡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才无愧于家乡的养育之恩。为此20载如一日,走乡串户,四处寻访,余热生辉。他自费买了照像机、望远镜,学会了绘图标识。收集老前辈经历传说、各类报刊史料实物百余件,拍照图片千余张,绘制《抗日战争时期黎城县清泉村图图》《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局老区楊岐山景区稿图》。

密密码码的山沟河流,山村道路,红色景点,寺庙古迹,文图并茂,有声有色,清晰可见。仿佛当年北方局党政机关、八路军总部麻田、一二九师等部门来来往往的情景再现,仿佛当年军民团结粉碎日军围剿的枪声回荡。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地补充,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正如黎城县原文化局长王苏陵在《您的笔耕》一文中所言:“ 为了挖掘整理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不为名利,满腔热血,精神可贵,为全县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确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多年来王进珍老人,怀揣薪火相传的的梦想,每逢碰到亲朋好友都忘不了唠叨唠叨八路军在清泉的故事,每当遇上少年儿童,总要给孩子们啦呱啦呱清泉村的抗日故事。在黎城山乡名气越来越大,被黎城县八路军文化研究会授予“红色传承的称号。我随手翻开他收集记录的资料,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树老发新芽,人老又还童。

生在太行爱家乡,感恩清泉浓浓情。

跟随祖父三十年,言传身教不忘本。

八路军住清泉村,舍身忘死为乡亲。

军工部呀武工队,相互配合杀敌人。

冀南银行很蔽,掌控市场立头功。

赵公常在村里住,写下名著传世人。

新华书店印刷厂,报刊宣传秘密印。

三乐戏班落子腔,二黑小芹出了名。

父亲抗日当村长,带领民兵打冲锋。

家仇国恨一齐报,迎来曙光见黎明。

如今过上好时光,奋斗历程铭记心。

讲好故事一串串,唤起乡亲同心干。

新时代要听党话,小康路上跟党走……

这就是一位古稀老人的不懈追求。‘

(郝英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