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

2016年笔者出差莆田,闲暇之时打听到莆田有一处叫蒲坂村的,据说这个村落聚居了很多郑氏后裔,于是叫了辆出租车赶往蒲坂村。半个多小时后,出租车在一处高大的村牌坊停了下来,司机对我说,这里就是蒲坂村。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1)

蒲坂村具有千年历史,全村共有村民7000多人,是新度镇人数最多的村庄。村里族姓都是中原“衣冠南渡”氏族后裔。最早来村里的是郑姓族人,几十年后戴姓族人来此居住。目前郑氏是全村最大一族,共有4000多人口,戴姓村民有2600多人,林、何、朱姓村民分别100多名。各姓族人并不是分散居住,他们在村里各据一方。“郑氏居中社,林氏居东社,戴氏居西社,何氏居南社,朱氏居北社。”虽在同村居住,但各姓族人却不同日闹元宵,各姓族人闹元宵的形式也不同。村民评价,戴氏好“动”,闹起元宵满埕跑;郑氏好“文”,300人游灯是最大特色。林、何、朱氏闹元宵的形式相对简单。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2)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3)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4)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5)

伫立在村里的郑氏宗祠和戴氏宗祠是全村标志性建筑,两座祠堂在同一条村道上,仅几步之遥。由于年代久远,且各具特色,两个宗祠先后被列为省文保,与近年重修的林氏宗祠,为村里的一道风景线。郑氏宗祠创于宋代,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兵部左侍郎郑岳增建祖祠,清代重修,近代再修。现存建筑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坐北朝南,通面阔14.6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柱础雕刻精巧。该建筑是莆田市重要涉台文物,是连接两岸关系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明代建筑的实物资料。蒲坂郑氏宗祠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6)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7)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8)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9)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10)

宗祠保存的14位郑氏名人先祖的古木主牌、北宋担任侍御使的先人画轴、皇明宗室赐赠的“孝思”木匾、“蒲坂兴造记”石碑、樟木刻谱牒等都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祠里还收藏着明代兵部左侍郎郑岳《山斋文集》木刻雕版的残版,由莆田特有的枇杷木打造的,技术源于明初著名雕版家俞良甫流派,是全市唯一见证莆田在明初雕版业发达的实物材料。矗立在上厅的一对木柱,左边石柱础雕龙,右边石柱础雕凤,文物专家认为龙凤石柱础在全国都很罕见。

福建莆田史姓宗祠(莆田蒲坂郑氏宗祠)(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