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西安小学生(回乡偶记年少时)

回乡偶书西安小学生(回乡偶记年少时)(1)

父亲在地里给花椒树修枝。附近的几块地全是我家的,种满了花椒树,枝上密密麻麻地缀满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青花椒。微风过处,枝叶轻轻地摇曳,拂来一阵阵新花椒特有的淡淡异香,让人想到那些带着麻辣滋味的佳肴美馔,顿觉唇齿生香。

花椒地旁边是一条小路,小路另一边是我家的菜地,种着一些青葱,长得很是粗壮。地里有两株枇杷树,不知道父母亲在哪年种下的。这是五月,枇杷已经成熟,只是被鸟儿啄食了一些,或许也被路人顺手摘了一些,树上果实已所剩不多。

这些年因种种原因回家少,我对家里的情况知之甚少。每一次回家,我总有一些意外的惊喜,譬如突然发现房前屋后竟有几株高大的杮子树、板栗树,或是李树、石榴树,不是开着花,就是已结果;或是院前的月季花、栀子花变得更加繁茂;朱顶红由一盆变成了几盆,一枝枝修长的花茎亭亭玉立,高擎一朵朵红艳的花儿;小小的三两株旱金莲不知何时种下的,已铺得满地都是藤蔓花朵;鸡冠花举起硕大的朱红色花冠;还有林荫下开着绣球花、黄花槐……

回乡偶书西安小学生(回乡偶记年少时)(2)

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它们,而它们突兀地为我奉出满目芳华,让人心生温暖。细心的父母亲把它们照顾得枝繁叶茂、花美果香。农村生活的清苦,似乎都被它们淡化了。房前屋后可以这么美,儿时司空见惯的这一切,如今却成了居住在城市高楼的我的一种向往。

父亲专注地修枝。我站在枇杷树下静静地看他忙碌,偶尔抬起手摘下几粒枇杷剥了皮放进嘴里。枇杷很甜,一直甜到心里。有那么突然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还在儿时,父亲在地里忙碌,而我在旁边只顾着玩,只等着父亲收工回家。

我举起手机,对着父亲拍摄。些许白发在他的头上闪着银光。由于长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经历风吹日晒,他的皮肤变得粗糙黝黑。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视力就不太好了,所以这些年一直戴着眼镜,加上身形削瘦,颇有些斯文气。在我们村里,父亲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也算得上是个文人,在部队服役时就干的文书工作,退伍以后做会计工作多年,然后又做了村小组组长多年。加上父亲又写得一手好字,当兵的经历有说不完的故事,所以我从小对父亲就是仰望的。

在我年少时,年轻的父亲对我很严厉,让我总觉得不可亲近。这些年来,父亲渐渐老了,对我的态度平和了很多,我与父亲的交流也渐渐多了起来。因为我也有过当村官的经历,所以我们父女俩也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

回乡偶书西安小学生(回乡偶记年少时)(3)

父亲一边修枝,一边与我搭话。他不让我去帮忙,说花椒树有尖刺,不小心就会扎皮肤,因为他自己也会不小心被扎。他说等花椒收获了,拿到集市上卖一些,留几株等花椒干了采下送给几家亲戚朋友,还有村里一些常来往的乡亲。花椒地里容易长草,要时常除草,不然草长盛了会吸收土壤营养,花椒长不好。花椒的枝要修剪顶端末梢,刚冒出来的小芽要打掉,不然枝干就不精壮,结出来的花椒颗粒小……

我安静地听着父亲絮絮叨叨,偶尔拿手机拍几张他的劳作照。良久,父亲抬起头来,注意到我在拍照,嗔道:“照啥子哟?你看我还打起一双光脚板……”

父亲赤着脚,裤腿卷到了膝盖处。我知道父亲素来爱整洁,很注重形象,对待拍照这事儿,一直都跟做事一样认真对待,至少也得穿戴整齐,头发梳理得顺顺溜溜,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可是,这才是日常的父亲、真实的父亲。在我偶尔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我会想起今天的这些场景,想起我们父女俩能够像老朋友一样交流。

花椒枝修剪完了,父亲又踩着脚下的泥土移步到旁边一小块三角地里。这小块地上种着十余株葡萄,牵藤搭蔓的长得正好,枝叶间掩映着一串串淡绿色的新葡萄,一粒粒珍珠似的还没有完全长大,有的还是青色小疙瘩。地里插着一些供葡萄爬蔓的竹杆,顶端削平,都罩着一只剪掉瓶颈的塑料矿泉水瓶。父亲说,天热了就要给葡萄藤盖上防晒网,罩上塑料瓶是为了防止竹杆顶端的毛刺或破裂处把网挂破。

回乡偶书西安小学生(回乡偶记年少时)(4)

我在葡萄藤中自拍,随手掐了一截细长的卷须放进嘴里嚼了几下,还是儿时那酸酸涩涩的味道。一回头,却看见父亲正在摘除这些卷须。我有些惋惜,问为什么不留下,像龙须一样,挺好看的。父亲说,不摘掉它们,徒有消耗养分,而且它长长后会缠住葡萄藤和葡萄,所以要经常看一看,在卷须幼嫩的时候就得摘除。

听着父亲的话,我若有所思。有些物事看上去很美,但我们却须“断舍离”。当然,父亲不会给我讲这些道理,他也很少给我讲这些道理。

小小的一块葡萄地很快打理好了。我以为父亲这下该收工回屋了。不料,他又回头找来一些树枝,走向了路边柳树下的斜坡。在斜坡的草丛中种着一株绣球花,开了三朵白中泛蓝的花,只是由于花朵过于硕大沉重,花茎已被压弯。父亲说,这株绣球花是从姑妈家移来的,会开出几种颜色的花来,而且还会开得更大。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的树枝插进绣球花下的泥土中,轻轻地用另一只手把花朵扶起来,靠在树枝上,再用一根谷草绑在一起。然后,他又如此绑上第二朵、第三朵……

做这一切的时候,父亲神情很专注,也不说话。我也静静地看着,眼前画面很温馨,心里也漾起了柔漪微澜。或许,这些就是父亲的日常吧。父亲一生都爱养花,照料花草比母亲还细致,家里的花养得好,大多是他的功劳。记得小时候,班上同学给了我一枝栀子花,我拿回家,父亲把它插在泥土里,浇上水,日复一日,不仅扎根了,还养成了一大株,开出不少花来。如今,院前依然有一株栀子花,年年发新枝,越长越盛,花开时香飘满院,让人心醉。

回乡偶书西安小学生(回乡偶记年少时)(5)

我回味着往事,就听见父亲终于开口说了一声“好了。”此时,绣球花们已经昂首挺胸地立了起来,父亲拍了拍手,像完成一件重要的工程,长长地舒一口气,这才招呼我回屋去。我跟在父亲身后,像儿时那样。

母亲已在厨房忙碌,父亲走过去,坐到灶膛前,拿起火钳夹了一把柴送进灶膛。红红的火苗升起来,映照着他的脸,映照着他嘴角微微的笑意。母亲熟练地倒油、炒佐料、下菜翻炒,油锅滋滋地响,浓郁的香气在简陋的农家小屋弥漫……

日子淡淡如流水,日复一日。平凡的我们,每天都在重复平凡的故事,然而,总会有一些场景,在不经意间让人感怀。和父母聚少离多,哪怕最为平淡的一个瞬间都可以用来长久回味。有父母在,我就永远还是孩子,永远都像在儿时。

作者简介

回乡偶书西安小学生(回乡偶记年少时)(6)

作者简介:安若,本名简明月,重庆市散文学会、渝中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湘声报》《作家视野》《重庆文学》《重庆晚报》《重庆文艺》等文学刊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