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是啥时候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是啥时候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

01

英国名著《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大尺度的描写而闻名,被列为禁书,在英美及中国等多个国家封禁。

书中的女主角康妮,在丈夫下半身瘫痪后,出轨了一个体格健全的守林人。后来,竟与守林人怀孕私奔,抛弃了身体残疾的丈夫。

从道德上来说,康妮无疑是值得谴责的,但作者绝不是鼓励女性出轨,宣扬情欲至上。书中除了女主的感情变化这条主线之外,还有另一条主线,那就是阶级意识。

在小说的开篇就总括了时代的背景,定下了小说的基调。作者写到:“我们的时代根本是个悲惨的时代,所以,我们拒绝拿悲惨的态度来面对它。”

所以要读懂这本书,我们必须先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查泰莱夫人是啥时候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

作者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年出生于一个矿工家庭。他所生活的那个工业时代,大部分人都被冷漠的机器所控制,存在严格的阶级观念,一心追求金钱名利,却忽视了人最基本的本能需求:性与真情

劳伦斯的父母因文化与阶级的差别,一直过着有性无爱的婚姻,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童年阴影。尔后,母亲对他的过分宠爱,慢慢形成了他的恋母情结。

所以,劳伦斯希望从爱人身上得到母亲似的安慰,这对他一生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很多作品都执着于对畸恋的描写,情色场面露骨,这些都是与社会道德违背的,但劳伦斯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

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在书中展现得非常透彻。在他看来,这种工业文明把人的思想也“工业化”了,人们都披着虚伪的外壳,禁锢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具备鲜活的灵魂。

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描写的是一个上层阶级女人和一个下层阶级男人之间的爱恋,所以作者想展现的是主题应该是:最纯粹的爱情不该有阶级之隔。

查泰莱夫人是啥时候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3)

从阶级这条线上,我们来看女主角康妮是怎样突破固化的阶级观念,跟下层人相爱的——

02

女主人公康妮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她的丈夫是英国查泰莱家族继承人克里夫。

原本夫妻俩男才女貌,志趣相投,十分恩爱,但蜜月期一过,克里夫就要奔赴战场。

六个月后,克里夫拖着被炸瘫痪的下肢回了国,成了一个性无能的男人。那一年,克里夫29岁,康妮年仅23岁。

随着父亲去世,克里夫继承了家族产业和爵位,带着妻子来到了英国中部矿区的老家,住在一座环境幽雅的乡下庄园里。

克里夫终日坐在轮椅上,仍不改贵族的光鲜与气派。为了掩饰伤残的自卑,他开始舞弄文墨,写一些庸常的流行小说,以接受上流名人的吹捧为乐。

查泰莱夫人是啥时候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4)

康妮本着对丈夫的爱怜和同情,收敛起自己对生活的欲望和热情,全心照顾他,协助他投入创作事业。但时间一长,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令她窒息。

她丈夫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看她活得那么压抑,支持她出去找情人。

但是,克里夫对性的态度是轻蔑的,他和他的朋友们只把性爱看作是不开化、机械的行为,他主张没有一丝性欲的精神恋爱。

而为了维护自己的贵族权利,克里夫又必须给自己找一个合法的财产继承人。他建议康妮寻找一个上流社会的情夫,不动声色地为他完成传宗接代的义务。

康妮起初也曾如丈夫所愿,一度和一个上流社会的情人打破禁忌,享受肉体之欢。

但是她发现对方其实和自己丈夫一样自私、麻木,毫无生趣。社会地位和名誉,让这类上层男人身上普遍缺乏一种自然的生命力,他们已经成了工业社会中失去人性的冰冷“机器”,不仅自我否定了肉体的价值,还阉割了内在的生命力。

查泰莱夫人是啥时候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5)

为了排遣自己的苦闷,康妮只能经常去最接近自然的庄园林场散心。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查泰莱家的守林人。

梅勒斯是一个出身工人阶级,但受过良好教育的健全男子。他身体强壮,独立强悍、有情有义,浑身洋溢着雄性气息,激起了康妮压抑许久的生理本能。

小说中,梅勒斯先后与两个中产女人有过两段感情,但是这两个女人都是极端厌恶性爱的。后来,他与一个下层女人相恋并步入婚姻,婚后却发现这个女人物质自私,纵欲无度而毫无精神追求,是之前两位的另一个极端。

梅勒斯由此见证了工业文明对人性的严重摧残和异化,为了不让现代化吞噬自己最后的生命力,他选择背离社会,成为一个回归自然的守林人。而就在这时,康妮来到了他的身边。

小说中,关于两人的第一次灵肉结合,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描写。当康妮观察着梅勒斯饲养的小鸡,看着那些充满生命力的鸡仔被母鸡护在身后时,她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造化和生命力,同时也为自己被扼杀母性,被剥夺生命力而感到失落不已。

查泰莱夫人是啥时候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6)

康妮落泪的那一刹那唤起了梅勒斯心中的爱和同情,那种脆弱也在一定程度上重燃了他一度以为已经熄灭的欲火。随着自然的本能逐渐战胜理智,两人逾越了世俗道德的禁忌。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随着康妮一次一次在园林与梅勒斯相会,他们之前的关系一步一步深入,最终康妮与丈夫离了婚,与梅勒斯终成眷属……

03

小说的女主角康妮不是一个放纵情欲的荡妇。

如果只是为了得到性满足,她大可以如丈夫所愿,在上流社会中寻找情夫。

而她选择了底层人梅勒斯,根本上是因为厌恶了上层生活的空虚和虚伪,认为工业文明下,上层阶级的男人缺乏人性、缺乏本能。在这一点上,她和园林看守人梅勒斯具有同样的认识,精神上高度契合。

梅勒斯是反感阶级化的作者的化身,他认为爱情更不应该阶级化,在他与康妮的交往中,他并没有认为自己所处的阶级与康妮的阶级是不匹配的,没有俗人们常有的“配不配”的思想。就是这样不俗的思想让康妮着迷了,让她有了离开贵族阶级圈的勇气。

所以,劳伦斯的写作重点,是想突出人不能在工业文明中失去鲜活的生命力,不能消灭掉感官和欲望,更不该与“人之本性”相对抗,他推崇的是自由以及和谐自然的两性关系。

查泰莱夫人是啥时候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7)

不过,工业革命真的有那么罪大恶极吗?康妮与梅勒斯的爱情固然美好,但是离开了克里夫煤矿收入的供养,她能保证自己衣食无忧吗?

鲁迅在1923年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谈论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女主娜拉出走之后,“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而康妮出走之后,她也需要钱。她之前的生活是在家靠父母,出嫁靠丈夫,锦衣玉食,仆从无数。跟了梅勒斯之后,很难低下高贵的头去谋生。哪怕两人是做与工业文明决裂的农民,她也受不了辛苦的劳作。

工业文明虽然让很多人沦为了社会的工具、机器,但也养活了成千上万人。谁都不想上班打工,可是很多人离开了公司、工厂,很难活下去。

自然与人性永远是我们追寻和热爱的东西,但经济、道德、责任,也不应该站在对立面,而是需要融合与平衡。

只要有贫富差距,阶级就普遍存在,想要摆脱阶级的束缚,过释放人性的自由生活,光靠爱情是没用的,还需要自力更生地挣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