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沉默的真相的电影(沉默的真相一部难得逼近现实的法律类影视)

#创作挑战赛#

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正义,你可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是看完《沉默的真相》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第一句话。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沉默的真相》基本满足了一部优秀悬疑剧的所有要素,不同视角的揭秘,不同人物的矛盾冲突,各种细节拼接起来的真相。然而这部剧首先让人动容的是从一个比较隐晦的角度揭示了一个比较残酷的社会真相,即想要获得正义是需要代价的,这个代价或许是那么地不可承受生命之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导演在拍摄片中江阳自缢的时候并没有将他最后死去的画面呈现给观众,不过从片中其他角色的表情看,江阳死的时候应该是绝望、无奈、挣扎、痛苦的,或许直到死他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追求所谓的正义。我想一般演员或许很难表达出这种感觉。

类似沉默的真相的电影(沉默的真相一部难得逼近现实的法律类影视)(1)

江阳饰演者白宇

自从人类创造出司法制度后,人们对司法机关就开始充满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认为人间俗事可以交由这群好像掌握俗事大智慧的人群定夺,从而取得一种存在于人脑海里的公正平等。可是几百年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正如《沉默的真相》中江阳、朱伟、张超等人所代表的职业,检察官、警察、律师,在黑暗面前也只能为达目的行违法犯罪之事。是他们不懂法吗?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司法智慧吗?人们总是忘记,当权力和暴力捆绑在一起时,是无需畏惧手持法律的书生的。权力和暴力也许来源于法律,但并非要靠其滋养生存。

类似沉默的真相的电影(沉默的真相一部难得逼近现实的法律类影视)(2)

寻找黑暗三人组

如果看过原著小说就会发现,紫金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从一个真正平等的角度塑造角色,而是给观众读者塑造了一个平等的假象。江阳刚出场时便是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其女朋友的父亲还是上级检察院的领导,本以为江阳会侯亮平附体,不过后续剧情表现出的是一种法律职业者在赤裸裸暴力和强权面前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尽管后续江阳也有了警察的支持,不过仍旧败下阵来,最终不得不走上了玉石俱焚的道路。看到后期明显感觉,沉冤昭雪已经不再是故事的主线,怎么扳倒黑恶势力和其背后的保护伞才是推动故事的关键。这时候的法律人变成了江湖侠客,纠正冤假错案变成了不择手段的江湖仇杀。

类似沉默的真相的电影(沉默的真相一部难得逼近现实的法律类影视)(3)

一无所有后的呐喊

但这一切在电视剧和小说中并没有让人感到违和、反感,反而感觉有种莫名的现实感,为什么?这是因为社会如此复杂,如此难以定义,但公平正义的表达却过于简单直白,两相对比反而显得它不真实。在不同人的视角中公平正义既没有限度,也没有一个如同数学演算的唯一答案,一个人如果穷尽一生去追求公平正义,反而会陷入迷茫。

类似沉默的真相的电影(沉默的真相一部难得逼近现实的法律类影视)(4)

严良既是主角又不是

《沉默的真相》剧中的严良就像江阳的延续,继续深刻揭示这个社会现象。严良是迷茫的,执迷于破案,失去了家人,得不到同事的理解。虽然剧中增加了一个立功授奖和表达自己无悔态度的桥段,但其实并没有让观众感到这样做是值得的。至少严良并不符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俗思想对中国男人的要求,也不符合儒家对于君子不器的诠释。比如严良在剧中对自己破案欲望的表达,对他人不理解自己行为的冷漠恰恰说明他是自私的,是古怪的。

类似沉默的真相的电影(沉默的真相一部难得逼近现实的法律类影视)(5)

律师张超

当然,作为一个法律职业人看《沉默的真相》,肯定不能只看社会,看时代,看人心,还要看到他的法理价值。如果你身边有人一直在跟你兜售如何诠释法律条文且没有任何改变的话,这个人不是法学教师就是一个法律工作的门外汉。法律条文不需要诵读诠释,《沉默的真相》中所有正反面角色就是在诠释法律对他们思想和行动的影响。为什么要伪造作案现场?为什么要用废弃的房屋制造爆炸?背后都是知晓法度,权衡利弊后的理性反应。所以说剧中正面角色的前期是值得法科学生追逐效仿的,要学他们书本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转化,但后期他们知法犯法的表现更适合作为一个踏入社会法律人的反面教材。这里不得不说《沉默的真相》的角色张超,他作为一名优秀法学教师、成功律师,一开始是抗拒做正义战士的,但后期出于间接害死江阳的懊悔感,义无反顾的以身试法,开启了整个故事的开端。我不知道紫金陈接触过律师没有,不过张超这个人物真的很符合现在律师的现状,世俗够了就想浪漫一把,浪漫一把后又要接着世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