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四季春(四季-春)

四季——春

春天天气多么好

地上长出小青草

树上小鸟喳喳叫

花儿开得多么好

 ……

儿歌唱的好,春天来了,郁郁葱葱的草儿、花儿、连鸟儿叫声都比公鸡还厉害了。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仿佛在叫醒懒懒的人们。韩愈说:“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就是中国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界四种声音。古人早已为我们留下不光是诗词歌赋还有生活点滴。难怪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经典。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四季之春。

提起汉字当属《说文解字》。说:“春,推也。”阳气开始生显,推动万物萌发,“春”字的大篆书写作“”上面显然是萌发的小草,中间是“屯”字,这个字表示声音,其实本意也有草刚冒出地面的样子,底下是个日字,代表了太阳的阳气开始回升。另外春还指“蠢”,不是傻的意思,是蠢蠢欲动的意思。有意思咋还是蠢的意思呢,看看这个字吧。春的下面是两只小虫子,阳气的回升地底下冬眠的小虫子就逐渐的苏醒过来,一点点活跃起来。本意亦是生命的开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从杜甫的《绝句二首》看万物萌发,万象更新,一派欣欣向荣。

四季给我们的感觉: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几度春秋,为华夏子孙留下了世上丰富鲜明,文学水准很高咏四季的篇章。先来赏阅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一年歌曲》:“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难当,寒则如刀热如炙。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一年细算良辰少,况又难逢美景何。”实实在在、平平常常道出四季的特点。曾经有一无名僧人总结出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事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明理学家朱熹老先生在《偶成》中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早梦,阶前悟叶已秋声。一年之计在于春。”

诗意浪漫的古人还给春天许多的雅致的别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中“三春”就是春天。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三个月,故而三春就是指春天的三个月。正月称为“孟春”,二月成为“仲春”,王勃《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三月称为“季春”。唐代严维在《状江南。季春》中: “江南季春天,莼叶细如弦。池边草做径,湖上叶如船。”也有将春分为九春之说(九十天分九份即为九春)。“瑶池疏润,演丽于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怎么能把阳春忘却。唐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除此以外还有:青阳、青春也是春天。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草木茂盛其色青绿。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个 “青春”指的便是春天草木茂盛,一派青葱。“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出自明代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二者意义迥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之情。亦有“青春受谢”,“ 白日昭只”( 春季降临万物复苏)云云。

说了半天不免有些困倦了,原来春困秋乏夏打盹。春日气候日渐转暖,许多人出现困倦乏力,提不起精神更昏昏欲睡等症状。中医认为,春困由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体的变得湿重起来。春天潮气大会削弱脾脏的功能,使身体里的湿气无法排出,因而叫人感到困乏。怎么改善呢?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是睡懒觉并不能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反而会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懒,因此劝慰大家要早睡早起。

其次要活动。借运动来排解湿气,促进生发。引申开来就是春天要慢慢的活动,慢慢的锻炼身体,让自己的阳气生发起来。还有就是女孩子把头发散开,在春天可以松开辫子,在生发时节生发,以此顺应春天的契机。另外春天不要穿很紧身的服装,要穿宽松的衣服。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

月光淡,小星稀,晓光透天地。

人没醒,鸟先鸣,欢迎朝阳照大地。

叽叽喳喳,喳喳叽叽,叫得真甜蜜。

歌颂春晨暗欢喜,笑人不早起。

……

百年四季春(四季-春)(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