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卫国战争之激战克里米亚(漫长的征服克里米亚战争)

前文说到,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圆明园时风格迥异的嘴脸,在克里米亚战争时就已有所体现。塞瓦斯托波尔沦陷,英法联军疯狂劫掠,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表现出一副我们要战斗到底的架势。

塞瓦斯托波尔沦陷后,很快就迎来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1855年12月底,考灵顿勋爵代替辛普森伯爵成为英军主帅。1855年12月16日,奥地利帝国使臣到达圣彼得堡,向俄国下达最后通牒。遥想一百年前特蕾西亚执政时期(1740-1780)的奥地利,根本无力威胁沙俄,最后甚至还加入俄军阵营攻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装了这么多年孙子,可算扬眉吐气一回了。

伟大的卫国战争之激战克里米亚(漫长的征服克里米亚战争)(1)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无奈接受了奥地利的要求,1856年1月26日,参战国英、法、土耳其与俄国的和会在巴黎召开。因为奥地利对战争的天平有着“最后一块砝码”的作用,英国也邀请了奥地利参加。沙皇希望普鲁士能来,但普鲁士表示呵呵,我才不会为了你得罪英国,所以直到后面讨论黑海问题时,普鲁士才以1841年《海峡公约》签字国的身份参与进来。与此同时,拿破仑三世暗中改变了态度,他对沙皇说:“哥们,咱打你实属无奈,都是维多利亚那个小娘们逼我的,奥地利是真孙子,在关键时刻卖你啊!”

伟大的卫国战争之激战克里米亚(漫长的征服克里米亚战争)(2)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一寻思,真是这样,于是未来六十年,一直延续到一战时期的法俄友谊由此奠定,而沙皇俄国和奥地利之间的感情也就此破裂,直到1918年他俩相继亡国。法国在会议上支持沙皇俄国,是出于害怕俄国过于衰弱而让英国一家独大。这也导致英国后来把第一大劲敌当成了法国,给予了利于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外交环境。普鲁士知道,奥地利已经不再是大杀四方的神圣罗马帝国正统了,因而一面帮沙皇谴责奥地利,一面谄媚英国。只要用英国牵制住法国,打败奥地利,统一德国就指日可待。

普鲁士在会议上发言权不大,当时的王储——也就是后来任用俾斯麦的国王威廉一世表示,普鲁士应该尽量不暴露实力,专心进行军事改革。虽然此时普鲁士军事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但上次普鲁士参与大规模战争还是拿破仑战争(1803-1815)。当普鲁士独立面对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时,打仗打两天逃跑十二天的事迹还历历在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普法战争之前,英国人眼中法国的威胁要远大于普鲁士。

伟大的卫国战争之激战克里米亚(漫长的征服克里米亚战争)(3)

另一方面,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真是太年轻,他一直想独吞俄国和土耳其边境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这对狡猾的拿破仑三世来说,无疑是拉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天赐良机,于是他义正严辞地反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需要法国来牵制奥地利,维持西线边境的稳定。正如历史课本上所描述的那样,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切需要对国内落后的农奴制度进行改革,因此一个稳定的国际外交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沙俄收回了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的土地,但失去了在黑海拥有兵工厂、舰队及海军基地的权力。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虽然落入了土耳其囊中,但实际上却处于列强的“保护”之下。

伟大的卫国战争之激战克里米亚(漫长的征服克里米亚战争)(4)

简单总结一下,克里米亚战争被视作世界史上第一场现代化战争。如我们之前所说,蒸汽动力舰船,线膛枪等新式装备被大量投入战场,同时,铁路、电报等技术的应用也在战争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吃瓜群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战争的真实面貌,从而通过舆论的渠道来影响战争的走势。当然,后勤保障与战地医疗的重要性也越发得到重视。

克里米亚战争同时也成就了人类史上最经典的一次不动产交易。为了避免英国人趁火打劫,也为了拉拢美国牵制英国,沙俄以720万美元的白菜价将阿拉斯加拱手让给美利坚。同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也促使沙俄着手废除农奴制与进行军事改革。几代人呕心沥血在黑海建立起来的霸权,随着战败灰飞烟灭,自此沙俄开始将扩张的目标瞄向了东方……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