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列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出自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的笔下。相信大家都在语文课本中读过这首铿锵有力的古诗,全文中透露出于谦积极进取和不畏艰险的人生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于谦廉洁为公的人物品格。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1)

图为于谦壁雕

于谦一生为国为民,从不贪赃枉法,趋炎附势,土木之变后更是成为当时明朝的支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君为国的廉吏,最终却含冤而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于谦最终走向了死亡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于谦这个人。

年少成名

于谦年少时就奋发读书,胸怀大志。宋朝的文天祥是于谦的偶像,他十分佩服文天祥的气节,还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的旁边,用以激励自己。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2)

图为文天祥

公元1421年,年仅二十四岁的于谦就中了进士。明宣宗年间,朱高煦起兵谋反,于谦跟随宣宗皇帝一起前往讨伐,这次讨伐十分顺利。朱高煦投降以后,皇帝让于谦列出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言辞,声色俱厉的将朱高煦骂的抬不起头,伏在地上瑟瑟发抖,皇帝见此一幕十分高兴。班师回朝后,将于谦封为江西巡按。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3)

图为明宣宗

于谦出任江西巡按期间,平反了上百起的冤假错案。于谦还上疏皇帝,禀明陕西各地的下级官员经常扰乱百姓的生活,应该把他们全都抓起来。皇帝因此断定于谦此人可堪大任,于是亲自下令,让吏部将于谦越级提拔至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的朝廷大员,此时于谦才刚刚三十出头,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4)

图为于谦

土木之变,力排众议,拥立郕王为新帝,成功保卫京师

公元1449年,瓦剌部族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明英宗听信了宦官王振的蛊惑,决定御驾亲征,讨伐也先。兵部尚书跟随明英宗出征,京师只留下于谦主持兵部工作 。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5)

图为袁文康版也先

由于明英宗将军队的一切军政事物,交由宦官王振管理。可是一个太监哪里会打仗,其不断地改变行军路线,导致官兵疲累不堪。最终与也先大军交战时,一触即溃,军队近乎损伤殆尽,连明英宗都被也先大军生擒,史称土木之变。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6)

图为土木之变

也先送英宗回京,却遭到了于谦的拒绝,大军直逼北京城,整个朝廷人心惶惶。于谦等人为了稳固朝纲,决定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得到了太后的同意。但也先以英宗为质,一路势如破竹,京城情势危急,景帝朱祁钰让于谦全权负责守城之事。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7)

图为明代宗朱祁钰

于谦先后派出多人,阻击也先大军,但都没有成功。也先大军成功的进军到北京城下,于谦则亲率二十二万大军列阵在九门之外,众将士士气大振,历经多天大战,加之各地勤王部队很快就要赶到京城,也先大军只能选择撤退,自此京城之危才算解除。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8)

一代忠良,含冤而死

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在徐有贞集团的支持下,明英宗朱祁镇再次登上了皇位。随即就把于谦等人下了大狱,石亨等人诬陷于谦和黄竑制造不实言论,还想要谋反,上疏皇帝要把他们斩首示众。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9)

图为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看了奏章以后,还有些犹豫,说道:“于谦还是有实实在在的功劳的。”但在一旁的徐有贞表示,如果不杀掉于谦,那么英宗复归皇位这件事,就是师出无名,皇位就会坐不稳。于是明英宗就下定了决心,将于谦推出崇文门外斩首。

于谦的悲惨命运(一生清白于世的于谦)(10)

结论:导致于谦死亡的原因有二

其一,明英宗经土木之变后,瓦剌首领要把明英宗送回北京,但是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理由拒绝了,明英宗可能因此记恨于谦,所以复位后杀了于谦。其二,明英宗为了保证自己皇位的正当性,做到师出有名,所以下令杀掉于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