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大家高温天气注意防暑(入伏后天气炎热)

7月16日开始,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来了2022年的三伏天一共40天三伏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正值盛夏酷暑,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提醒大家高温天气注意防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提醒大家高温天气注意防暑(入伏后天气炎热)

提醒大家高温天气注意防暑

7月16日开始,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来了。2022年的三伏天一共40天。三伏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正值盛夏酷暑,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几个禁忌要注意

01

忌不开窗通风

夏季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但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02

忌冷饮不离手

夏天偶尔吃点冷饮可以快速解暑,然而要是长期冷饮不离嘴,胃肠就要遭罪了。

大量冷饮进入胃肠道后,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胃肠血液供应,削弱胃肠黏膜屏障的自我修复能力。

03

忌冲冷水澡

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冲个凉水澡固然可以降低体表的温度,但是这时候冲凉很容易感冒。

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04

忌空调温度过低

很多人喜欢开空调睡觉,其实这样做很伤身。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一开一整夜这些行为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下降和体表血液循环受阻,很容易导致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病症。

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也会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05

忌渴了急喝水

夏天出汗多,容易口渴,但渴急了端起杯子猛灌水,也是不健康的做法。

一次性喝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的负担,使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天气炎热,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大口饮水可能引起血管迅速收缩,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衰等病症。

夏天喝水最好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不要等到渴得难受再喝水。

一旦中暑怎么办

立即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冰西瓜汁、绿豆汤等。

如果情况严重立即就医,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

炎热天气

也要小心“情绪中暑”

相对于身体中暑时出现的头晕、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情绪中暑”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但是对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情绪中暑”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炎热或高湿环境中,并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容易产生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影响精神和心理状态。

具体症状包括心烦气躁、情绪易失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悲观绝望等,甚至出现焦虑抑郁。

如何调节“情绪中暑”

出现“情绪中暑”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该想办法调节。可以尝试下面这些方法。

☆调节心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保证休息,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足相应时间,同时日间午休半小时左右,身体状态调整好,有利于缓解身体疲劳和情绪低落。

☆适量运动,清晨或者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适当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运动,转移情绪。

☆清淡饮食,入伏后可以多食苦瓜、黄瓜、番茄等应季果蔬,适当食用西瓜、菊花茶、绿豆汤等消暑食品。

来源: 吉林123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