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闹了几次(西游记大闹天宫失败)

神魔小说《西游记》起源于民间传说故事,作者吴承恩《平妖传》等文学作品基础之上二次创作。

以此为起点,有关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开始定型,人物形象也趋于完整统一。形成了以《西游记》为核心的民间神话故事体系。后世但凡涉及到神话传奇,都无法绕过《西游记》这座大山。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闹了几次(西游记大闹天宫失败)(1)

然而……《西游记》仅仅只是一部神魔志怪故事吗?

《西游记》的核心内容是唐僧西天取经,但最为精彩的还是前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如同《水浒》前七十回一样,以暴力方式反抗权势的斗争过程,永远是底层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好汉上梁山,好妖花果山。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闹了几次(西游记大闹天宫失败)(2)

不同的题材,但同样有斗争,有反抗,为了追求幸福自由的成长经历符合人类潜意识需求。

《西游记》的“大闹天宫”以天不收地不管的孙悟空为一方,以玉帝、如来佛祖为另一方,展开了矛盾与冲突。这场冲突与斗争,以孙悟空打翻凌霄殿为其顶点,以被镇压在五指山为结局。

孙悟空得道成仙,幽冥消名、龙宫取宝,可谓人间绝无、天下无双,但这样的人才却不得屡屡没有得以中庸,先是被安排了“弼马温”的小官,而后又被安排了“齐天大圣”的虚名,这一系列事件成为了“大闹天宫”的导火索。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闹了几次(西游记大闹天宫失败)(3)

在成功塑造孙悟空无所不能的勇者形象同时,《西游记》也以玉帝的昏聩行径揭露了天廷的腐朽无能。而正是这种敢于闹天的思想,激发无数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反抗斗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西游记》不把唐僧作为开篇的主角,反而花大精力用七个章节描述孙悟空的成长经历,浓描重抹“大闹天宫”。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当然不是。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闹了几次(西游记大闹天宫失败)(4)

现实生活中的吴承恩家世衰微,科场失意,宦途坎坷,怀才不遇,让他对社会失望,对权贵不满。本能地文人最熟练的方式,以小说的方式抨击当权者的腐朽无能,任人唯亲,发泄自己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时候,吴承恩出身贫寒,但依然是封建中层阶级的一员,对以“玉帝”为代表的最高阶级依然存在幻想,其批评是温和的,其反抗立场是不坚定的。

从本质上说,吴承恩对现状不满,局限在只是希望改良,而不是推倒重建。这就导致了在《西游记》中束手束脚,既渴望孙悟空反抗,又不希望彻底推翻,只是恢复理想的平衡状态。

孙悟空大闹天空,唯一的败绩是二郎神。作为同样出自民间的天神,二郎神性情桀骜不驯,听调不听宣,法力更是不亚于孙悟空,但却代表着理想的统治精英。表现出作者维护天廷统治的思想感情和阶级偏见。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闹了几次(西游记大闹天宫失败)(5)

取经故事是《西游记》的主体,“天闹天宫”虽然是剧情需要,但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吴承恩夹带私货,以虚构的上天入地的强者孙悟空,寄寓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小知识分子幻想。

当然,有人或许要反驳,认为《西游记》之所以用大篇幅讲述孙悟空的反抗,是为了日后孙悟空为实现取经事业的理想,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不可否认,在吴承恩的笔下,取经故事已经不是单纯基于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而是带有怀有鼓吹个人奋斗励志精神内容的神话故事。以实现理想的情怀精神,强调了“惩恶扬善,货与帝王家”的传统文化思想。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闹了几次(西游记大闹天宫失败)(6)

但细读《西游记》的大闹天宫,能能从讽刺揶揄世态,以申鉴戒之意之后读出另外的含义。

取经路上经历八十一难,这些魔障虽然是自然险阻的幻化,但绝大部分都被赋以社会性格,以隐晦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寄寓作者的社会幻想。

受到篇幅限制,在这里,不可能把《西游记》的思想意义一一表述出来。

但值得再次说明的是,《西游记》所写的幻想故事,具有明显的缺陷,作者在阶层制约下,无法跳出封建阶级的思想桎梏,所有一切反抗斗争看似大快人心之后,必然偃旗息鼓,以失败收场。

孙悟空对权威的蔑视与冲击,博取读者眼球同时,只是作为诱由,引出更高阶层的强者出场,化解厄运。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闹了几次(西游记大闹天宫失败)(7)

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如来佛祖”这样的无上大智慧贤,一方面淡化了艺术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文学针砭时弊的目的,这就是《西游记》最失败的地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