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的作文(中考后与子书之二)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的作文(中考后与子书之二)(1)

无字历史刻碑上记录着神州往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对联

中国有两句家喻户晓的话:一句是上面的东林书院的对联,一句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两句话集中体现了有历史传承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千百年来萦绕在耳,匹夫不敢忘兴国之责。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的作文(中考后与子书之二)(2)

中国知识分子有两个特性,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文化底蕴下过着一种自我提升的精神生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自我完善和家国情怀的统一。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遵循发展规律自立自强生生不息,厚德宽恕宽以待人就是厚待自己。勇于将自我奋斗与民族家国命运结合起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有的品质。华夏复兴功成不必在我,中华复兴必定有我的气概,方是中华知识分子的气概,是书香萦绕神州的氤氲!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的作文(中考后与子书之二)(3)

一、国起于危难

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起源于与自然灾害和外敌御侮的斗争中。这片富饶的九州大地广袤富饶,群山连绵,河流众多,物产丰饶,但同时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大禹治水的上古传说说的就是中华民族幼年时期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另一方面中原地区富饶也引得周边游牧民族垂涎,历朝历代都肩负着御侮戍边的时代课题。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来解决对抗大自然和游牧民族骚扰屠戮这些外部问题,因此九州成一统,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形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

因此每个人都要有家国情怀,都要关心国事,天下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的作文(中考后与子书之二)(4)

历史的天空下

二、丹青铸忠魂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横亘五千年的有文字记载绵延不绝的信史;这是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个文明所没有的文明基因。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千古政事 ,以咨政事的《资治通鉴》,正史就有《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24史。每一本历史上都记载着王朝的兴衰罔替,记载着忠魂丹青。

汉朝有张骞通西域凿空西域,打通国运,宋有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明有郑和七下西洋扬我中华国威,近代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每一本丹青历史中都住着忠魂义士,每个义士胸中都满含着对家国的深沉的热爱!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的作文(中考后与子书之二)(5)

处处青山留忠骨

三、家国是江山

在每个有家国情怀和历史感的中国人心中,家国江山从来都不是一个地理名词。每个有文化韵味的地理标志都被家国情怀予以人文色彩。

屈原的 汨罗江,李广的龙城,曹操的官渡,诸葛亮的赤壁,李白的长安,苏轼的苏州,五千年的人文,五千年的家国的情怀链接着一个个文化名人的符号,铸就家国是江山的强悍理念,中国人的心中家乡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名词,而是九州一统,南北贯通,古今一体的综合思想概念,能概括的也就是家国情怀了,江山就是家国,家国情怀在心中。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的作文(中考后与子书之二)(6)

路在每个有历史自觉的人脚下

四、诗书寓家国

家国情怀深深地浸润在中国的诗词传统之中,深藏于典雅意境的美妙古文里。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面对故国兴亡之问,不敢懈怠,上下求索。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不因职位卑微而忘记家国,而是深切为着家国而忧。直到弥留之际,仍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更有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大义。

在某个边远小城亦或偏远乡村有着这些仁人义士的老母亲,她们不时记挂着远去的儿子,儿子的心中时常牵挂着母亲和这片九州热土,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最复杂的情感,是有战召必回的承诺,是远赴国难的豪迈,是虽九死而不悔的执著,是家国丹青上的一行行激越的文字。

孩子们,须知这些高级而深沉的感情,是快餐的饭圈文化和顶流经济所无法比拟的,做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做一个无私高尚记挂家国的人。做个豁达大度恢弘吞吐天地之志,有家国情怀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这是我们每个人修身的终极方向,也是每个立志于有所作为人的方向!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的作文(中考后与子书之二)(7)

静好岁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