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正能量(为重阳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韦丰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一年重阳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每个传统佳节都有着它独有的行为方式,用唯美的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这是属于我们的特殊浪漫——“九月九日眺山川”的登高望远,“中有孤丛色似霜”的赏菊悦目,“遥知兄弟登高处”的遍插茱萸,“东篱把酒黄昏后”的聚会饮酒,“持螯切嫩姜”的享用螃蟹……传统的重阳总有一份中华儿女的念兹在兹,而在传统文化氤氲的新时代,现在的重阳节则多了份主题文化的丝丝入扣。无论是去敬老院的文艺汇演,还是校园里回荡与重阳有关的朗朗书声,更加浓郁的文化色彩,使得重阳佳节在人们的心中增添了一份温情与美好。

重阳节正能量(为重阳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1)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能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找到薪火相传的精神密码。华夏文明发轫于农耕社会和儒家思想,两者的发展演变,都有依靠前人总结之教训、祖先遗留之智慧的重要特质。因此,极其重视祖先经验并形成了尊敬老者的一种文明形态,这成为上下五千年的“一脉相承”。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谐音之意,重阳节也由此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并列为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无论是祭奠祖先,还是长情陪伴,中华民族尊老和敬老的良好风气,有了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发展与传承。而这,也是现在的我们如此重视重阳节的原因所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构成,必定对老年人充满了尊敬和关爱。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情怀需要付诸现实,就必然有它最微观的落脚点。重阳佳节正值秋高气爽时,此时在公园广场上,退休大妈享受着广场舞的欢愉;国内各大景区里,“夕阳红老年团”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而在社区服务中心里,老年人正在聆听着专家的健康讲座……老人们享受晚年生活的美好场景,正是基于我们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红利,而这美好的生活来自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积累。从这个角度上说,老人们既是奋斗者,也是见证者。

尊敬老人,既是晚辈的责任,亦是社会的共识。重阳节前夕,山东青岛的志愿者带着慰问品和《长津湖》电影票来到了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思忠家中,听孙思忠老兵讲述历史故事。在时代的宏观叙事里,总有人把责任与忠诚扛在肩上,昂首挺胸地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岁月让他们从青丝变成白发,而他们让山河从破碎转为无恙,让家园从疮痍变成富饶。和平与幸福并非轻轻松松得来的,而是前人与后辈的接续完成。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接过前辈递过来的接力棒,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砥砺向前——“老”与“新”并非绝对而言,但“时”与“势”的交错却真实可见。敬老尊老,从前人身上汲取奋进力量,这份传承与赓续,让我们在重阳之日更为真切地感到了。

九九重阳,不负韶华是对岁月的最好辉映。时间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愿而按下暂停键,但它却能体现出从个人到家国的情感升华。前段时间,在《朗读者3》节目上,国家级刑侦专家崔道植为青年人寄语。这位老者在82 岁的高龄,依然能对犯罪嫌疑人指纹进行同一认定,为积案侦查发挥积极作用。前辈还在拼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基于此,我们所浸染于重阳节的那份敬老情感,不全部都在岁月静好和唐诗宋词里,还在于我们在奋斗价值观最淳朴的精神追求。唯有在传统之上进行有价值的赋能,重阳节才能拥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韦丰)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