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1)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张蘑菇

电影是生活里的高光时刻

争议之下,《第一炉香》今天终于要上映了。

无论如何,冲着许鞍华导演的招牌,它都是这周值得一看的新片。

这已经是许鞍华第四次改编张爱玲的作品,此前还包括两部电影《倾城之恋》《半生缘》和一部舞台剧《金锁记》。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2)

华语电影圈里一直有着“张爱玲碰不得”的说法,就连侯孝贤这样级别的导演也直言自己拍不好,因为张爱玲小说中绕来绕去的幽微情感很难拿捏。

张爱玲小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文字辨识度很高,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艳丽华美的小资情调。张爱玲也非常擅长调度多种感官体验,能让读者阅读时产生很强的沉浸感。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3)

同样改编过张爱玲作品的香港剧作家林奕华认为,张爱玲写作时已经用了拍电影的手法,自带画面感,所以电影导演实质上都是在进行“第二次重拍”。

他们必须胜过第一版(作者描述)和第二版(读者想象),才不致白费心思。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4)

《红玫瑰与白玫瑰》

翻拍张爱玲,显然是个巨大的挑战,而许鞍华是目前唯一有勇气选择在这条路上死磕的华语导演。

首先,许鞍华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张迷”。

她一直很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当上导演后很容易就动了改编的念头,一开始最想拍的是《半生缘》,她自己这样写道——

“早在1983、84年我就想拍《半生缘》,但当时不能去大陆拍实景,而《半生缘》涉及到很多上海的弄堂、街景。后来的十年,我时时刻刻都有念头想拍《半生缘》,不过因为《倾城之恋》失败了,找资金就更加困难,投资人听到张爱玲就会晕倒。直到1996年,才终于找到投资开拍。”

许鞍华先拍《倾城之恋》(1984)更像个巧合。

当时她急于和邵氏解除导演合约,就顺手拿了自己熟悉的小说来拍,以完成合约约定的拍片数量。

原著中风流而又各怀心思的一对乱世情侣范柳原和白流苏,分别由周润发和缪骞人饰演,原本许鞍华要和发哥合作另一个项目,这部也是“顺手”而用。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5)

许鞍华自己也曾在访谈中表达过对这版改编的不满意,尤其是两位主演和原作的不贴合,让影迷和评论界感到十分遗憾。

“《倾城之恋》最有吸引力的是两个主角的对手戏,两个人的动态足以控制整个戏,演员需要做优秀的戏剧角色,但他们俩是很低调的电影演员,演戏很生活化,所以这个戏就行不通。”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6)

除了演员外,许鞍华还认为这次改编在主题上挖得不够深、不够好,没能很好地表达原著中的精神气质。

主要原因更在于当时的许鞍华连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倾城之恋》的故事,范白二人之间的纠结又布满心机的情感,在她看来很是莫名。

相比之下,1997年的《半生缘》更被许鞍华本人接受,市场反馈也更好。

在她看来,这个文本是适合自己的,因为写得很“朴素”。世均、曼桢、曼璐三人兜兜转转的人生更具戏剧性,那些“误会”与“错过”的情节,在电影中也可以呈现出很好的戏剧效果。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7)

许鞍华认为《半生缘》是最能体现张爱玲对于人生的看法,尽是无奈与误会,等一回神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久……

许鞍华按照她对《半生缘》的理解,对情节进行取舍,相对突出了更贴合主题的情感元素。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8)

一方面,舍弃原著后半部分近三分之一的情节,以蒙太奇的手法省略曼桢和世均分开、嫁给祝鸿才后的生活。

另一方面,对人物的性格也进行改动,模糊善与恶的界限,祝鸿才不再是个十足的大恶人,曼桢也展现出性格上不够果敢的一面。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9)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10)

葛优演“笑起来像猫,不笑时像鼠”的祝鸿才

许鞍华的《半生缘》塑造了一个实打实的悲剧故事,她在其中注入了温情,也削弱了张爱玲小说中世俗的一面。

但在那些被删减的琐碎庸常的日子里,实则蕴含着张爱玲对于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张爱玲的小说的意境是到家的,是拍不出来的。看别人的名著,别人想看演绎和看法,我是只想还原。别人不光是还原,还想演绎。我在艺术上还没有这个高度,还没有比张爱玲还高的高度,我也没有这个意图。”

通过《南方周末》对许鞍华的访谈,我们可以窥见她改编张爱玲小说时的创作思路。

身为“张迷”的她对于小说本身非常尊重,这使她在创作早期致力于对文本细节的还原。

《倾城之恋》直接大量引用原作中的台词,甚至在影片最后直接通过字幕打出小说原本的经典结尾。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11)

《半生缘》则尽可能地还原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风貌,电影镜头在弄堂、阁楼、电车、走廊等狭小的空间内游移,偏暗的色调还原小说中的压抑与悲凉之感。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12)

选角也是翻拍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非常鲜明,读者的脑海中早已有了一千个“白流苏与范柳原”,一千个“顾曼桢与沈世钧”。

《倾城之恋》的选角便遭到了质疑,但多数观众对《半生缘》的选角却明显满意。

世均、曼桢、曼璐分别由黎明、吴倩莲、梅艳芳饰演,三位演员的个人气质契合着书中人物的风韵,这也是《半生缘》成功的重要原因。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13)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14)

时隔三十多年,如今的《第一炉香》再次经历了《倾城之恋》时关于“选角失败”的争议。

不过在事后的采访中,许鞍华对几位主演的表现仍有信心,并表示自己对张爱玲作品的改编已经不再倾向于百分百还原原著。

影片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进行展映,收获的口碑不像部分观众想象中那么差,所以我们不应轻率地下主观评判。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15)

跟着小万一路看下来,我们不难发现许鞍华与张爱玲的渊源之深,纵观整个华语圈没有第二人。

不论是第几次改编,有一点是不变的,许鞍华始终保留了张爱玲作品中对于女性身份认同的困惑,并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表达对上海或香特城市空间的想象,《第一炉香》也是如此。

姑母培养侄女成为自己敛财的工具,略带禁忌感的故事主题及其包裹下的乱世爱情故事,现在看来很容易滑向狗血戏码,但由于导演是许鞍华,反倒能让我们相信电影版不会流于庸俗。

怎样评价张爱玲的长相(她也是拍张爱玲的合适人选)(16)

再加上王安忆编剧,杜可风的摄影执导,坂本龙一担任音乐监制,和田惠美担任服装及造型执导,黄金幕后阵容下的用心打磨,《第一炉香》不应该被随意忽视。

与张爱玲“交手”三十余年,许鞍华再次交出新一份答卷,具体如何,希望你还是能进影院寻找自己的答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