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和桑葚树的传说(椿树和桑树的传说)

作者 康迈千

刘秀和桑葚树的传说(椿树和桑树的传说)(1)

刘秀和桑葚树的传说(椿树和桑树的传说)(2)

刘秀和桑葚树的传说(椿树和桑树的传说)(3)

金牌挂错了

刘秀和桑葚树的传说(椿树和桑树的传说)(4)

刘秀躲过王莽的追兵,一个人闷头闷脑地走了不知道多少天多少路,住没处住,吃没处吃,又饿又乏,累得他简直这个脚尖都迈不过那个脚尖去。

这一天,他来在一个密密丛丛的大树林子里。抬头一看,在一棵大叶子树上,结满了紫红紫红的小果子。他摘下一个来尝尝,蜜甜蜜甜的,多少还带点酒味儿。因为他饿极了,俗话说:“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他觉得从来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揪一把捋一把,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狼吞虎咽地吃了个饱。躺在这个大树林的荫凉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等刘秀一觉醒来,因肚子填饱了,体力也恢复了,又上到树上摘了不少小红果子,预备在路上吃,便寻找自己的人马去了。

后来刘秀做了皇帝,回到了洛阳,忽然有一天想起被王莽追赶他的艰苦年月,几天没吃没喝,幸亏有一种小红果子,救了自己的性命。于是命令他的大臣,派一个专人,去给那棵结小红果子的大叶子树挂金牌子。大臣问他叫什么树?可是他不知道这树的名字。

那时候,皇帝的命令,谁敢不听!大臣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个没头没脑的差事,推给下边人去做。

这个奉命给大叶子结小红果的树挂金牌的人,从洛阳来到河北,逢人便间:“喂!老乡,你见过长大叶结小红果的树没有?你见过……”

但是遇着的人们,个个是摇摇头。

他转来转去,既打听不出这树的名字,也找不见这结小红果的树,又怕过了期限,回去被砍了脑袋,心里很是烦躁。后来他又一想,反正你刘秀整年呆在皇宫里,不一定为这件小事出来做调查;他早转烦了,为了交差,把金牌子随便给路边的一种大叶子树挂上,回洛阳交差去了。

结小红果的大叶子树,原来就是喂蚕的桑树,那小红果子便是又解饥又解渴的桑椹。这个不负责任的官儿,没有找到桑树,错把金牌给椿树挂上了。所以咱们这里的人们,把椿树结的种子,还叫“椿树牌子”。

白杨树的身量儿挺高,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这件事从头到尾,它都看得清清楚楚。分明是桑树救过刘秀的命,没有捞上挂金牌,反倒给椿树挂上。它觉得椿树不应该冒领人家的奖赏,侵夺别人的功劳,这样做是不知羞耻。它劝告椿树赶快还给人家,椿树却不声不响,不理它这个茬儿,把白杨给气坏了。每当起一点小风,白杨叶哗哗乱响,那是拍着巴掌笑话椿树哩。

椿树从前没有臭味。自从它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再也没人理它,就像干坏事的坏人没人理睬一样,一天一天地变臭了。所以今天的椿树,没一棵不是臭的,谁也不喜欢它。人们一见了它,都是捏住鼻子,嘴里喊着“真臭,真臭!”远远地躲开,甚至连个雀鸟也不愿在椿树身上落一下,恐怕沾上了它的臭气!这个贪功冒赏的家伙,也算得到他应有的惩罚了。

说来桑树度量儿也太小了,不愿当一名无名英雄。因为没有挂上金牌,心里生了闷气,气破了肚皮。所以桑树的树身直到今天,总爱长大鼓包,传说那是生气生的。

“张爷爷!你讲的椿树变臭,桑树气破肚皮,也是人们的想象和虚构吧?”等张爷爷把这段故事讲完,有个孩子开口问道。他听了前面的故事和解释,分析和认识能力显然有了提高。

张爷爷高兴地说:“对。现实生活里是不存在椿树冒领奖赏而变臭,桑树生气起了包的事情的。但椿树有臭味,桑树身上有鼓包,却是事实。人们就根据这些事实,编成了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对那些无功受赏、气量狭小的人,进行讽刺和批评。我们今天听起来,不是仍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