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干什么的

日常用途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乾清宫干什么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乾清宫干什么的

乾清宫干什么的

日常用途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宫灯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停灵之所

清朝时,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

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举行家宴

除夕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日,普通百姓都要在这天吃顿团圆饭。对于身居皇宫大内的清朝皇帝来说,也不能脱离人之常情,他们也要在除夕和皇后及众妃嫔们一起在乾清宫举行家宴。因为皇帝与他的后妃们平时都不同吃,所以相对于民间百姓,乾清宫家宴更有特殊的团聚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皇帝与皇子及宗室诸王的宗室宴(亲藩宴)是在元旦次日举行的,它并不是典制上的乾清宫家宴。宫中无论是典礼还是宴会,从未出现过男女欢聚一堂的场面,只有皇帝一个男性能与宫中女性一同饮宴,皇子作为他们的儿子(除了幼龄以外)也不得参与。其实,相对于民间的团圆饭,没有能真正称得上家宴的宫廷宴会。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乾清宫就开始营造过年的气氛了。乾清宫丹陛左右就开始安设万寿天灯,每天晚上天灯都要点亮。在万寿灯后面,左右都悬挂万寿宝联,每幅宝联两面都用金丝绣上联句。万寿灯光映照在宝联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别透亮,营造出浓烈的新年来临的喜悦气氛。

乾清宫家宴前夕,相关人员忙忙碌碌,按照礼制布置宴会现场。乾清宫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乾清门内陈设了丹陛大乐,交泰殿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在乾清宫内,每人一张的宴桌按照严格的等级秩序排列:皇帝宝座前设金龙大宴桌,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着皇后的宴桌,其余嫔妃的宴桌排在左右。他们所用的餐具也不一样。

酉时(下午6点),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处向皇帝行礼,礼毕,皇后等人各入座进馔。过了一会,皇帝与后妃们开始欣赏承应宴戏。他们一边欣赏演出,一边进果,进酒,皇帝进酒时,后妃们各出座,跪拜。承应宴戏演出结束后,后妃们出座谢宴,行跪拜礼,皇帝起座离开,皇后以下各还本宫。在以上的宴会过程中,各种音乐依次演奏。

乾清宫家宴极尽奢华,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清宫家宴档案,皇帝的大宴桌所摆膳食一开始就有109碗(盘),加上宴礼中所进汤膳、酒宴,合计可达153品。这些美味佳肴,虽然有的在宴会后作为赏赐,但仍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除夕之外,凡遇皇帝万寿等节日,乾清宫也要举行家宴。

•密建皇储

皇位继承是皇帝制度的核心问题。自西周到清朝初期,册立太子是皇位继承的正统做法。这种制度依据宗法制度嫡长继承、顺序嗣位的原则,皇后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如长子早死,即立长子之子为太孙,无子再由皇帝的嫡次子顺序继承。如果皇后无子,才考虑册嫔妃所生的长子为太子。皇帝无子则在近支亲属中选立太子。

清朝从康熙朝开始,沿用中原历代王朝立嫡长子的做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下诏册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多子,在位时间又长,过早地公开册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间、太子和诸皇子间一场场残酷而痛苦的矛盾和纷争。

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废皇太子后,康熙皇帝再没有公开建储,致使康熙死后雍正帝即位成为一大历史疑案。无论历史真相如何,康熙诸子争夺皇位给予雍正皇帝深刻的教训。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废弃了公开建储制,宣布实行秘密建储。雍正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共议秘密建储制,诸王大臣均无异议。雍正帝遂将密封的写有继位人姓名的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随时带在自己的身边。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58岁的雍正皇帝驾崩,皇亲国戚和朝廷大臣们虽然为失掉了皇帝而悲伤,但并不为谁来继承皇位而担忧,雍正皇帝早在十三年前就已经秘密指定了皇位继承人。庄亲王允禄等人打开了雍正皇帝秘密建储的锦匣,上面赫赫写着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弘历成为清朝第一个以秘密建储制继位的皇帝,也就是乾隆皇帝。

雍正密建皇储的用意何在?第一,预先指定继承人,保证了皇位继承的有序。第二,不明确公布皇位继承人,阻止了继承人形成权力集团。因此雍正皇帝故意布疑阵,在各方面都使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分庭抗礼,让人相信他们都有即位的可能。

密建皇储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选立继位人之权全由皇帝一人掌握,选立继位人不以嫡、庶、长、幼为条件,而以是否具有统治才能为原则:这是对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

乾隆帝继位后,在对历朝历代的建储法详加比较剖析后,认定秘密建储最为美善,进一步将秘密建储确定为神圣不可更改的家法。乾隆以后,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是按秘密建储制继承皇位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