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小孩经常挤眉弄眼是怎么回事(孩子经常挤眉弄眼)

本报记者 何晓玲

八岁小孩经常挤眉弄眼是怎么回事(孩子经常挤眉弄眼)(1)

王丽丽接待患者。本报通讯员 摄

孩子频繁挤眉弄眼、清嗓子,很多家长觉得是孩子故意调皮。其实,有可能是孩子患上了抽动症。

10月30日是“抽动障碍关爱日”,记者当天从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了解到,近些年,抽动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患者多为6岁至12岁的学龄儿童。

7岁男孩

经常眨眼、摇头

运河区7岁男孩东东,一年前出现反复眨眼的症状。他的妈妈以为东东是过多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导致的,开始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但是,孩子的症状并没有好转。

几个月后,东东又出现反复清嗓子的症状。妈妈以为是孩子故意调皮,就批评了孩子,可她越批评孩子,孩子的症状越严重。在这期间,家人多次带东东到医院眼科、耳鼻喉科就诊,但是没有效果。

近日,家人带着东东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经过市人民医院儿保中心主任王丽丽两个月的治疗,东东的症状已经有了明显缓解。

王丽丽说,今年以来,她每周接诊的抽动症患者在50人左右。

有的孩子因患病

影响了学业

青县的小明是个8岁的男孩。3个月前,他嗓子不舒服,有时会发出“嗷嗷”的怪声,甚至在上课时也控制不住。老师跟小明的父母反映,孩子这样做扰乱了课堂秩序,而且同学们也开始嘲笑他,不愿意跟他同桌。小明变得非常自卑,也不愿意上学了。

小明的父母带他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又来到市中心医院治疗。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儿保中心副主任高超检查认定,小明患有抽动症。经药物治疗,他的情况有所好转。

高超说,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两年,他每周接诊的患儿大约有20个,大部分是轻症。

近日,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徐要选接诊了一个男孩强强。强强在学校里频繁挤眼,老师感觉不太对劲,让孩子家长带他到医院就诊。

徐要选初步诊断,强强是抽动症。

徐要选说,近几年,他接诊的抽动症患者确实比之前多了。

成年人也会受到

抽动症影响

抽动症多发于6岁至12岁的孩子,但是也有成年患者。泊头的吴某今年25岁,长得英俊帅气,但是因为一个情况,到现在都没有女朋友。“我总是忍不住眨眼,还总是清嗓子,相过几次亲,都被女方嫌弃了。”吴某说。

据悉,吴某一年前到市二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抽动症。

市二医院儿科一区主治医师刘亭亭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症和多动症,每天接诊约20名患者。刘亭亭说,抽动症的病因很复杂,与感染、神经免疫、遗传、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90%的抽动症患者到18岁时会自愈,但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终生的。”刘亭亭说,“抽动症治疗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有要求,患者不能抽烟、饮酒、熬夜。患者年龄越小,治疗起来越容易。像吴某这样的成年人,治疗效果就不如孩子的效果明显。”

抽动症容易被误诊

市人民医院儿保中心主任王丽丽说,抽动症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起病年龄为2岁至21岁,以5岁至10岁最多见,10岁至12岁最严重,男孩发病明显多于女孩。

运动抽动的症状包括挤眼、眨眼、咧嘴、点头、摇头、挺胸、扭腰、甩手、抖腿等。

发声抽动的主要表现为清嗓子、干咳、抽鼻子、尖叫。有的孩子甚至不自主地骂人、吐唾沫等。

王丽丽说,很多人不把抽动症当成一种疾病,认为是坏毛病。同时,由于抽动症的症状变化多样,早期会被误诊为结膜炎、鼻炎、咽炎、多动症等疾病。有的孩子发病多年后才能确诊,延误了诊治时间。

王丽丽说,孩子一旦出现此类异常表现,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过度关注,应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日常生活上,抽动症患儿应均衡膳食营养,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等食物,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及感染等。同时,家长也不要因为孩子有病,就一味娇惯,而是要保持平和心态,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文中儿童患者均为化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