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鳅生长在什么地方(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介绍野生宽体沙鳅的驯化)

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介绍野生宽体沙鳅的驯化、亲鱼培育及养护技术

何思懿

宽 体 沙 鳅 ( Sinibotia reevesae ) 隶 属 鲤 形目、鳅科、沙鳅亚科、沙鳅属。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特有及重要的经济鱼类。本文主要介绍野生宽体沙鳅的驯化、亲鱼培育及养护技术,以期为后续该鱼的产业化开发及资源保护提供指导。[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一、野生宽体沙鳅的驯化

1.运输与外伤控制。在低氧应激条件下,宽体沙鳅体表及鳃上皮黏液细胞会分泌大量黏液,阻碍呼吸,造成鱼体缺氧死亡。同时,其具眼下刺,应激时容易刺破塑料袋,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保证水体中氧气充足,同时可在水中加入冰块,降低鱼体对氧气的消耗。

宽体沙鳅皮肤脆弱,在捕捞及运输过程中极易受伤,新进种鱼需过水后暂养于200升养殖桶中,用碘威连续消毒 3 天,剂量 0.24 毫升/米³。同时,宽体沙鳅胆小易惊,需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解毒应激灵(0.45克/米³),防止鱼体应激引起的抽搐、乱撞和跳缸。

2.投饵驯化。野生宽体沙鳅不会主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需先选择绞碎的新鲜鱼肉进行投喂,随后采用新鲜鱼肉+配合饲料进行驯化,直至能主动捕食配合饲料时结束。

3.养殖环境设置。宽体沙鳅营底层生活,同时具备较高的运动能力。在饲养时需采用流水养殖并对养殖水体进行部分遮光或用瓦片布置藏身处供其躲避。养殖水体需保持清澈透亮,日常饲养时应选用自来水或水质良好的其他水源。宽体沙鳅喜钻缝隙或孔洞,需对养殖池内的进出水口进行遮挡,防止大量鱼钻入造成死亡。

二、亲鱼培育

1.亲鱼来源。对驯化后的野生宽体沙鳅进行筛选,选取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15克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雌雄配比为1∶(1~1.5)。

2. 亲鱼培育池。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鱼池长方形,侧面一角进水,另一侧面的底部排水。自然水温(12~30℃)培育。

3.水质控制。养殖用水经过滤除去粪便和残饵、植物除氮、紫外杀菌后循环使用,并适量补充新水。养殖水体溶氧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氨氮控制在0.01毫克/升以下。

4.养殖密度。亲鱼养殖密度为20~40尾/米2 。

5.饵料投喂。投喂自制人工配合饲料,12-2月初每两天中午12时投喂1次,其余月份每天早7时、晚6时各投喂1次,以80%的鱼吃饱为原则。

三、疾病预防与治疗

1. 预防措施。养殖水体消毒可选用碘威0.20毫升/米³,每15天消毒1次;每隔1周投喂药饵1次,配方为大蒜素3克/千克、金多维2克/千克、肝胃乐2克/千克和三黄散0.5克/千克。

2.水霉病的治疗。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常因捕捞或惊吓使其眼下刺伸出划伤皮肤。患病鱼体焦躁不安,常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此后鱼体负重增加,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继而发生死亡。可采用1%食盐与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每天1次,同时内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疾病高发期应避免惊扰,添加应激灵防止鱼体应激。

3.小瓜虫病的治疗。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离群、焦躁不安,少数出现相互摩擦或与池壁及遮盖瓦片进行摩擦的现象,同时,体表被大量黏液覆盖,头部、体表及鳍条处有大量白点,白点附着部位皮肤无溃烂。发病率约70%。应在发病初期采用每亩水体(水深1米)称取辣椒0.5千克和生姜1.0千克放入适量水中煎熬30分钟,待冷却后进行泼洒,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治疗期间不换水,保持水温28℃以上。

4.体表溃疡病的治疗。初期较为活跃,随后以离群或聚集方式停留于池角或池中。病鱼体表常出现褪色斑且在褪色斑周围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现象。发病后期,鱼体全身多处皮肤出现溃疡灶,严重者露出骨骼。需制备药饵进行治疗,药饵配方(以饲料重量计,2%投饵量):维生素 C2克/千克、恩诺沙星(有效含量10%)0.5克/千克、氟苯尼考(有效含量10%)0.5克/千克、免疫多糖3克/千克、应激灵3.75克/千克。此外,每天需用戊二醛进行消毒治疗,剂量0.07毫升/米3 ,连用5天,治疗期间不换水并保证溶氧充足。

沙鳅生长在什么地方(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介绍野生宽体沙鳅的驯化)(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