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松花江沿岸规划最新消息(松花江北肇兴之地)

黑龙江是女真族的发祥地,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清朝称之为“龙兴之地”。“三肇”地区被女真人称为“肇基王绩”之地,也称为“肇兴之地”。满清为确保满族之根本不变,对东北采取了封禁政策,在奉天(今沈阳)将军所管辖的地域修了一条柳条编,设立关卡,专门控制关内汉人向东北移民,长达200年之久。这种封禁政策,严重阻碍了黑龙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北方地区,地广人稀,200年没有发展。

肇东松花江沿岸规划最新消息(松花江北肇兴之地)(1)

闯关东雕塑,清末民初,大批山东等地的老百姓闯关东来到黑龙江

由于黑龙江军队驻防财力困难,1860年(咸丰十年),署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为解决官兵俸饷拖欠导致军务松弛状况,上奏朝廷,称黑龙江“地方困苦无资,差务日增繁费,官兵俸饷不继,运转难艰”,奏请仿照吉林章程,招民试垦呼兰所属蒙古尔山等地120万余晌(垧),“藉裕度支,兼防窥伺”,以移民实边防止沙俄侵略。在奏折中,特普钦强调,黑龙江省“惟地方辽阔,稽查难周,且向无居民,易启觊觎,尤宜豫为之计。是前因招垦恐与防务有碍,今因防务转不能不亟筹招垦者也。”“与其拘泥照前封禁,致有用之地,抛弃如遗,而仍不免偷种,莫如据实陈明,招民试种,得一分租赋,即可裕一分度支,且旷地既有居民,预防俄夷窥伺,并可藉资抵御,亦免临时周章。”谕令准行,招民垦荒。此后黑龙江陆续开放,招垦放荒。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中国东北境内修建东清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东清铁路破土动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朝政府为了与沙俄中东铁路附属地争夺主权,遏制铁路沿线被肆意扩张、侵占,也为了防止帝俄日后横出旁溢,乘机侵占荒原,扩大地域,就地安置流民,解决财政亏空压力,加快了垦荒政策的实施。清廷批准,在中东铁路沿线的松嫩平原出放荒,移民屯垦,并允许关内的汉人进入肇州地区开垦荒地。

1904年(光绪三十年)黑龙江设立垦务总局,将全省官荒划为10个荒段,逐段设立分局,同时全面实行“旗民兼放”政策。

黑龙江将军萨保委任道员、中东铁路黑龙江交涉局总办周冕,亲赴郭尔罗斯后旗,统领放荒、规模屯垦。

肇东松花江沿岸规划最新消息(松花江北肇兴之地)(2)

中东铁路黑龙江交涉局总办周冕

周冕,字少逸,浙江省嘉兴府人(今浙江省嘉兴市),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青少年曾为贡生,精通经史,学识渊博,清咸丰年间入进士,官至少卿,清光绪初年,曾任湖南候补道。

同年,周冕亲自带领随员,考察、测绘,规划,在此放荒,周冕参照海伦市(通肯)采用的井田法,即先正井界,长宽各六里为一井,每井划为九区,每区分作四方,每方纵横260弓(没弓5尺),合毛荒45垧,这样每井共划为36方,及1620垧。按这种办法在铁路南端仅靠松花江的地方先划出一井,由东向西连划八井,将这八井用《千字文》的第一个字,统称为“天” 字井,按着井的顺序编为天字一井、二井、三井等,然后还是按着《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陈宿列张等顺序分别排列为地字井、玄字井、黄字井等,昌五地处荒字五井,因荒字不吉利,为了避嫌就用谐音“昌”字代替,即成为“昌”字五井,简称为昌五。按《千字文》次序由南到北排放荒段,根据移民先后领荒垦殖。同时,委托朝廷卸甲武官李公焕等按昌字五井设计、修筑“昌五城”。据说,周冕派人带着风水先生坐着大马车对放荒地域进行视察,发现昌五这个地方形似高台上的莲花盆,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宅这里修筑城池,设置机构,使昌五成为肇东的发源地和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昌五也是我省西南部地区的一个开发较早的重镇。

肇东松花江沿岸规划最新消息(松花江北肇兴之地)(3)

丈量耕地

周冕率先垂范,亲领蒙荒,招募垦民,开辟同仁堂(今东发办事处同仁堂屯),并作为第二故乡而为之呕心沥血,捐资修路、植树,创办学校,兴办药铺,修建粮仓。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在郭尔罗斯后旗垦地置肇州直隶厅,隶属于黑龙江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肇州直隶厅在昌五城(今肇东市昌五镇)设分防,因分防管辖肇州直隶厅境内的东部,故称肇东分防。据民国十六年统计,肇东分防境内已出放蒙荒290万亩,开垦耕地200余万亩。黑龙江农耕文明在清末民初进入了鼎盛时期,肇东作为松花江流域拓荒屯垦的首选地。

如今肇东境内的昌五镇大四井、小四井、五井屯、大六井、小六井;向阳乡的二井屯、小二井、三井屯;明久乡的七井屯、八井屯、九井村;姜家镇的头井屯;洪河乡的七井屯、小七井、八井屯等村屯都是因此而得名。

黑龙江解禁垦荒,正式开启了黑龙江的农耕时代,垦荒面积最大,迁入人口最多的就是周冕放荒的“三肇”地区。

肇东松花江沿岸规划最新消息(松花江北肇兴之地)(4)

开垦荒地

周冕在放荒时,在今天的肇东里木店镇境内建了三栋房子,主要供他来往巡查时居住,后来又有不少垦荒者来到这里定居,便形成了一个村,周冕当时的官职是道台,所以,人们就把这里叫做了道台屯。

周冕开疆放荒范围遍及肇东全境,随后,又在肇东域外陆续扩大和出放荒原面积,沉睡的松嫩平原得到了开发和利用。由于这次放荒招垦,使肇东分防境域人口大量增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肇”总人口不满万人,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仅13年时间,肇东分防境域人口已达7.5万人。人口剧增逐渐形成了许多村屯和一些集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