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1)

昭君出塞曾经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

可谓美丽与高贵同在。

就连她和亲去匈奴的路上,流传的故事也没有停:

传说昭君去匈奴路上,曾在马上弹奏琵琶,曲调深深震撼了匈奴人民。在匈奴期间,昭君所弹的琵琶深为胡人珍视,所以大家开始模仿它制作新的乐器,可惜既粗陋又不相像,昭君笑曰:‘浑不似’,所以这种仿制的乐器就有了“浑不似”的小名。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2)

这个传说里流传的乐器,它的正经大名,就是蒙古族的宫廷弹拨乐器——火不思。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3)

历史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4)

火不思一词为突厥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小名有很多: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胡拨四等等,但无论叫什么都是音译,本来的词语是“琴”的意思。

历史悠久的火不思,出现于公元前1世纪初,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创制的一种弹弦乐器。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5)

火不思的图像,最早见于唐代古画中。1905年在新疆吐鲁番以西的招哈和屯(这里原是古代高昌地区),发掘出的9世纪初的唐代高昌古画,就有“一儿童抱弹长颈、勺形、四弦轴并列一侧的弹拨乐器”。可见,早在唐宋时期,火不思已流行于我国西北广大地区。

但是火不思真正盛行的时代却是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才得以重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广泛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

构造

火不思的形制,最早见于元代史籍。形容中:“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6)

传统的火不思,形似饭勺,琴杆较长,共鸣箱较小,由于音箱蒙有皮膜,因而音色富有浓厚的草原风味。”其中“四弦、长柄、无品、梨形音箱”成为了古代火不思的典型特征。弹拨乐器大多是需要左手按弦右手拨弦的,它这个长柄无品的设计就显得很有趣了。

出土的一些古代火不思的造型,明显比现在要“瘦”很多。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7)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有一面明代制作的传世火不思。通体用红木制成,全长83.5厘米、腹宽12.5厘米,共鸣箱呈半葫芦形,下半部蒙以蟒皮,琴首平顶无饰,弦槽后开,左侧横置四轸,颈细而长,表面平滑无品,竹制琴马,张四条丝弦,琴背通体雕刻精美花纹,此琴工艺细腻,外表美观,堪称精品,有着乐器鉴赏和艺术品收 藏双重价值。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8)

现代使用的火不思,在广大乐器研究工作者的手中得到了复原和改良,使之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适应现代乐曲演奏。

乐器造型设计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共鸣箱呈扁葫芦状,再采用硬木为背、面部蒙皮的传统工艺,改为全木制的共鸣箱,面、背板中部都做拱形凸起,内腔较传统的音箱增大近两倍。面板中下部两侧,开有民族图案云朵形的音孔。在音箱的边缘部分,绘有蒙古族人民喜爱的花边饰缘。吸收某些弦乐器的设计,在音箱中增加了音梁,使发音集中,音响洪亮、浑厚,音色优美。

琴首顶端犹如箭筒,琴头左侧并列的四个琴轸。为演奏和携带方便 ,缩短了琴杆,在琴颈上增设了红木指板。为发挥演奏、伴奏中的民族特色,在指板上粘有24个~26个骨制音品,品上嵌有铜制品峰,音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琴轸系弦的一端,采用可微调的齿轮铜轴,张四条尼龙钢丝弦。

发展

朱元璋灭亡元朝以后,许多蒙古族风俗习惯都被明朝继承下来,但火不思已不入国乐,继续在蒙古族中流传,并联系沟通蒙汉之间的文化。15世纪中叶时,蒙古瓦剌部强盛,明廷赠送给瓦剌可汗的礼物中就有火不思。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9)

到了清代,蒙古族的再度兴盛起了火不思,这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入关前,满族的文化受蒙古族文化影响较大。入关后,清朝除继承以汉族为主的中原文化外,又有意识地提倡满蒙文化。清朝把蒙古族音乐列为国乐之一,在许多设宴和庆祝场合,宫廷都要把火不思作为合奏乐器。很多地方戏剧也沿用了火不思做伴奏之一。

蒙古可以手弹的乐器(失而复得的蒙古族宫廷乐器)(10)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民族音乐遗产的继承和发掘工作,使古老的火不思重获新生。20世纪60年代初期,呼和浩特市民族乐器厂的制琴师们,与内蒙古歌舞团、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的音乐工作者拉苏荣、青格勒图等人合作,开展了对火不思的研制工作,通过对古老火不思的复原和改良,才有了现代的火不思的基本模型。

这种新型火不思,发音清晰、明亮,音响圆润、淳厚,音色柔和、优美,富有辽阔草原之情调。可用于弹唱、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