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十四陵(此地位于西安郊区)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公元1910年,存在仅13年的大韩帝国被日本彻底吞并。国家灭亡之际,爱国人士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祖国,开始在各地积极组织救国运动。公元1919年3月1日,爱国者们在汉城发表独立宣言,超过两百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但不幸遭到日军的残酷镇压,无数爱国志士血溅当场,还有许多爱国人士被迫逃亡中国,从而开始了一段传奇而曲折的经历。

西安明十四陵(此地位于西安郊区)(1)

▲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同年4月1日,流亡中国的韩国人在上海法租界内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这里,爱国者们宣布正式废除君主制,召开了大韩民国第一次政府代表会议,成立了大韩民国第一个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并选举出了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第一任总理和第一任所有部长级长官。因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被韩国人视作“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临时政府成立的1919年被视作开国元年,历任韩国总统均会前往参拜。

西安明十四陵(此地位于西安郊区)(2)

▲尹奉吉胸挂诀别书在国旗下宣誓

虽然临时政府面临随时可能覆灭、财政入不敷出等种种问题,但爱国志士们仍然矢志不渝地为国奔走。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4月29日,日军正在上海虹口公园举办庆典,韩国青年尹奉吉突然向日军检阅台发动袭击,手雷随即在阅兵台上爆炸,日本驻沪留民团行政委员长河瑞贞次当场毙命,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因身受重伤而不治身亡,包括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在内的数十名名高级官员受伤。“上海虹口公园爆炸案”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蒋得知此事后钦佩不已,于是决定会见此事的策划者,韩国临时政府领导人之一的金九。

西安明十四陵(此地位于西安郊区)(3)

▲被日军当场抓捕的尹奉吉

蒋与金九会面后,提出国民政府向其予以帮助,建议他们放弃暗杀,转而建立隶属于临时政府的军队,为此国民政府可以无偿提供军事训练。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9月17日,韩国光复军在重庆嘉陇宾馆成立,次年将总部迁往西安二府街,并长期驻军于西安杜曲镇。虽然这支军队开始只有三十人,但就这三十人点燃了大韩民族的抗战热情,给了大韩民族希望,西安一时之间成了大韩民族复国的希望之都。

西安明十四陵(此地位于西安郊区)(4)

▲韩国志士旧照

许多韩国青年跋山涉水来到西安,争相加入光复军。在复国信念的支撑下,这些韩国青年接受着中国教官的训练,迅速成长为合格的抗日战士,并和中国军队一起参加抗日活动。在当时,临时政府招募的对象主要有六种:华北各地的韩国独立军旧部、曾经的韩国独立军士兵、身处沦陷区的韩国人、在东北和韩国的韩国人、混在日军内部的韩国伪军、被俘虏的韩国人。

光复军在西安驻扎不过短短六年时间,就从原来的三十人壮大到五万人。他们归蒋直接领导,在帮助国民政府收集情报的同时,也参与对日战斗。在此期间,光复军与西安当地老百姓相处和谐,他们友善的行为冲破了语言上的障碍。事实上,韩国军人从未骚扰过当地的百姓,还经常免费给村民看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西安明十四陵(此地位于西安郊区)(5)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返国纪念照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5月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告无条件投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也在这一年迁回祖国。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西安杜曲则依然保留了当年韩国光复军的驻军旧址,每年都有数千韩国人来此瞻仰,将其视作“复国圣地”,冲着原址的方位礼拜鞠躬,甚至还学着当年韩国军人那样绕着杜曲粮站做操跑步。可以说,西安杜曲是韩国志士满腔热血的见证,也是中韩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贡献的见证,更是中韩人民友谊的见证。

参考文献: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汇编》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