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为什么是明朝转折点(从万历十五年里看明朝万历年间那些事)

明朝建立到王国,共历16位帝王,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到末代帝王思宗朱由检。这200年间大明帝国兴衰变幻,这艘帝国的大船由历代帝王,臣子,大明子民不断地努力推进着这个帝国前进(其中有各自的动机,或因天下皇权,或因家族集团,或因钱财,或因文臣风骨),也无可奈何地看着明帝国逐渐走向消亡。历代关于明史的著作中可以感受到,这段既荡气回肠又风云诡谲的明帝国。

关于明帝国历史内容的文献主要有:《明史》:正宗二十四史之一,由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 《明实录》: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国榷》: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历时30余年编撰的明朝编年体史书。因忠于史实,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成为禁书。 《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

有别于这些历史文献,关于明史也有很有意思的著作,由这些著作中,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去看明王朝,也可以在正史的思路上,有更多的角度去品味明王朝。使我们在更立体的角度去思考。其中尤为有趣的两部可以有时间去看原著,其中: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和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今天从《万历十五年》的角度看看万历年间的大名王朝。

前几年一部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目中一本书也被反复提及,这本书就是《万历十五年》。在电视剧大火的同时,这本书也逐步走到大众视野。万历十五年的精髓,在于写史行文风格, 在全篇结构,在细节刻画,在犀利的切入角度。

万历为什么是明朝转折点(从万历十五年里看明朝万历年间那些事)(1)

万历十五年封面

第一精髓正念的思路

首先,简单聊一下《万历十五年》的作者,是美籍华裔作家黄仁宇的成名作。也是黄老的代表作之一。其实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一条精髓,作者以一个真实还原历史的态度,以客观秉正的精神来著作这本书。这点在作者的自序中一段话可以印证“中国的过去,禁忌特多,所以说话作文时有隐晦,或指彼而喻此,或借古以讽今,这在明朝人更为惯技。本书论述明朝时事,举凡有所议论臧否,都是针对16世纪的历史而发的。如果我要对今人今事有所议论,自当秉笔直书,决不愿学明朝人的办法,否则就是违反了自己写书的目的。当然另一方面,以古为鉴,今人也未尝不能得到若干启示。”由此段话可看出作者的态度,这个正念的思路,应当成为此书的第一精髓。

第二精髓非线性阅读,别有滋味

非线性阅读,别有滋味。此书的结构也是不同于大多数的历史著作。多数史书的结构按照历史时间线进行线性叙述,客观记录。《万历十五年》则截取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几个历史人物。通过叙述这些重要人物的重大变故,来反应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变化。每一个人独立叙述,却又和其他章节的人物有着或有或无,或近或疏的联系。侧面反映出明王朝特有的官僚体系的冰山一角。这部分的精髓在于读者需要在阅读每一个人的命运的时候,都需要在头脑里时刻增加一个分支关系,因为在万历年间的任何人,包括万历皇帝,都逃不开明王朝巨大惯性的裹挟与压力。喜欢线性阅读的人需要调整阅读思路才可感受到阅读此书的阅读快感。整理全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万历皇帝

第二章,首辅申时行

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作者通过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这一年发生的细微小事,已经去世的张居正,名将戚继光殒命,海瑞当年去世,而帝国之外的东北方向,清朝的努尔哈赤慢慢崛起,国际上西班牙的舰队开始驰骋海洋。感觉风平浪静的一年,却是明王朝,和世界历史的巨变前的最后的宁静。

第三精髓是作者的神刀解析

在本书行文中,作者会在重要的时间事件上,或者是极其有意思的历史细节上,或者是令人感慨的记录上,加上最恰当的解读,亦或者是感慨。以下为摘抄2段分享:

关于崩溃前的帝王:【第一章,万历皇帝】“现在到了1587年,万历皇帝还只有24岁,但登上天子的宝座却已经15年了。对他来说这15年似乎显得特别漫长,因为有许多重复的事件和不变的礼仪需要他去应付。… … 上一年,他主持的殿试,试题的内容是“无为而治”,他对生活的厌倦已经越出了内心世界而要开始见诸行动了“。

万历为什么是明朝转折点(从万历十五年里看明朝万历年间那些事)(2)

明皇帝的帽子,权利更多的是无奈

关于经济法律:【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使这位好心的巡抚更加无法理解的,则是农村信用贷款不能合理的解决的症结。我们的帝国缺乏有效的货币制度和商业法律。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高利贷就无法避免。”

关于军事:【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戚继光的不幸遭遇是因为他在一镇中推行的整套措施业已在事实上打破了文官集团所力图保持的平衡。既然如此,他就必须付出代价。… …而这阳历1588年1月17日清晨,将星西殒之际,我们一个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

万历为什么是明朝转折点(从万历十五年里看明朝万历年间那些事)(3)

民族英雄戚继光,值得后人敬仰

最后的精髓,放大镜般的细节,发现秘密般的快感

最后的精髓,放大镜般的阅读历史细节,有种发现秘密的快感。

《万历十五年》切入历史的视角,细致,不妨更细致些。虽说是聚焦一年,却有着俯瞰整个明王朝历史更替的宏大气度。在描述当时的中心人物的同时,细节刻画更加凸显当时那个年代的种种问题。如关于皇帝读书这段:“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只有讲官可以口将指划,其他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在皇帝亦不能例外。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绝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恢复端坐的形态为止。”诸如此类的细节,书中比比皆是。

能做到如此,离不开《万历十五年》聚焦的历史细节,源自详尽数目参考。据书中介绍:黄仁宇先生参考的书目多达130多种,注释五百余条。这才能够支撑如此细节描述的结构。

所以,想要读懂大明帝国,不要只看《明史》,要在更多的史料著作中探寻。有时一个细微的细节记录的翅膀震动,也可以折射整个帝国的风暴状态。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蝴蝶效应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