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扬琴和广东扬琴(四川扬琴的传与承)

毗邻成都太古里,有一排古朴简单的房子。与太古里的时尚、潮流、热闹不同,这里是一片清幽之地。看倦了繁华,想寻求一份宁静,沿着大慈寺路寻找,看见一条叫“东顺城南街”的街道,那古朴的房子就在这里。


房子里时不时传出几声清脆悦耳的声音,几句四川风味儿的调子......相信你一定会被这美妙的声音吸引,带着满满的好奇心进去探个究竟。


推开门,正对着你的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舞台,台上约有五六位艺人,他们持有不同的乐器,而中间形状如梯形的就是扬琴,吸引你来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就是由它发出来的,而这古朴的房子就是四川扬琴传承基地


No.1

四大门派之佼佼者


扬琴是中国民族器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但它并非土生土长的民族乐器。


在中世纪时期,击弦乐器德西马琴(Dulcimer)流行于欧洲各地,在匈牙利称之为“钦巴龙”;罗马尼亚称“昌巴尔”;白俄罗斯称“铣巴尔”;传入中国后,先称“洋琴”“蝴蝶琴”“扇面琴”“打琴”,后称“扬琴”


四川扬琴和广东扬琴(四川扬琴的传与承)(1)

(扬琴也称“洋琴”)


清人徐珂著《清稗类钞》(洋琴条)说:“康熙时,有自海外输入之乐器,曰‘洋琴’。半于琴,而略阔。锐其上而宽其下,两端有铜钉,以铜丝为弦,张于上。用锤击之,锤形如箸。其音似筝筑,其形似扇,我国亦能造之矣。”


扬琴虽是舶来品,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之中,成为一种典型的中国乐器,而且还派生出了不同的扬琴演奏流派,较为著名的有广东扬琴、东北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四大流派。


而四川扬琴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曲改会”的座谈记录,已故艺人李德才、雷子云、李明清及还健在的艺人刘松柏、肖必大等人介绍,过去扬琴的演唱是一人多角,自弹自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其曲牌唱腔简单生硬,常有一些难听的尾音,说白时还使用“醒木”,俗称“话鼓扬琴”。通过发展,才形成了如今四川扬琴的“五方”形式


四川扬琴和广东扬琴(四川扬琴的传与承)(2)

(四川扬琴)


据艺人相传,四川扬琴这一演唱形式大约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在嘉庆年间已十分流行。


嘉庆六年,有个叫杨燮的成都举人,写有《锦城竹枝词》百首,其中有“清唱洋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淮书一阵莲花落,都爱廖儿《哭五更》”。诗句提到了当时成都地区的艺人在传统佳节时赛唱扬琴,决出名角的盛况。


道光年间,四川扬琴的发展态势日渐成熟,人们也有了自己喜爱的一些艺人,如谢海楼、康明欣、李莲生、李德才等。


据说改渔鼓为盆鼓始于谢,他不仅将鼓用于扬琴伴奏之中,还在演唱时加有箫、笛、磬、木鱼等乐器。李莲生是盲艺人,人誉“赛天化”,即赛过当时著名艺人胡天嘉和王化友之意。继李莲生之后,最有影响的艺人首推李德才。


李德才善于吸收四川扬琴的各派之长,发展了“哈哈腔”的润腔手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德派”唱腔,其操琴之技尤精,善奏《将军令》,号称四川扬琴的“泰斗”。


四川扬琴和广东扬琴(四川扬琴的传与承)(3)

(五位老艺人上演《大宴董卓》)


旧时艺人行会用“百寿图”记载扬琴艺人的师承世系。在“百寿图”上写上艺人的生卒年月,按班辈排列图上,图之下方留有一些空白,待艺人死后书入此图;每逢年节会期,行会即展出此图,令后辈艺人行礼叩拜。


一些热爱四川扬琴的人不仅现场观看演出,而且也私下学习操琴演唱。有些业余爱好者们的表演水平也很高,他们互称“票友(玩友)”。


建国后,扬琴艺人一跃成为文艺工作者,他们整理传统曲目、改进音乐,尤其对接班人的培养倾注了心血。


在李德才、雷子云等老艺人的专心培育之下,造就了近百名扬琴专业演员,如徐述、刘时燕、付兵等人。这些年轻演员功底扎实,操琴和演唱水平都很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演唱一些现代作品,如《小二黑结婚》《菊花劝母》等。


最重要的是城东区曲艺队扬琴组于1986年应邀赴巴黎参加国际艺术节活动,四川扬琴,甚至是中国扬琴首次登上国际舞台,被法国艺术家誉为“真正的艺术”


No.2

坐地传情


四川扬琴的“五方人”,分为生、旦、净、末、丑。他们各唱一角,并兼操乐器。当剧中人物较多时,可一人兼多角。


四川扬琴表演接近戏剧,它虽近剧而非剧,因为其主要特点是“坐地传情”。它不是用表演,而是坐着操琴演唱,“以声曲传情” 。用音乐来塑造刻画人物,用声腔来抒发传达感情。


人物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要在观众的耳朵中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扬琴大师李德才曾说:“四川扬琴是根据人物性格定情发声。”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境遇、特定情节出发,运用不同的发声部位、共鸣腔体、音色变化、润腔手法去表现人物性格、境遇、感情。


四川扬琴和广东扬琴(四川扬琴的传与承)(4)

(“天府锦绣”展演)


李德才用声音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明生动,各具特色。比如他演唱秦香莲怒斥陈世美的情节,运用了喷口唱法,牙关紧闭喷出声音,愤怒斥责陈世美的三不孝,令观众不由自主地对演唱陈世美的演员怒目相视。


发展传统扬琴,要求演员要掌握声乐技巧,这样在表演复杂的唱腔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比如唱“哈哈腔"时,运用横膈膜与腹肌配合,形成一次又一次的对抗运动,用一股冲击力量,通过咽腔部位打出来,声音效果圆润、纤细、灵巧。


传承人刘时燕在谈到唱《秋江》时说:“ ‘水流因河急,心焦为郎才'的一串‘哈哈腔’,用声弱唱得欲断又连,使人感到一个柔弱女子内心深处的颤栗。”


关于“坐地传情”,传承人付兵讲道:“前辈艺人在‘坐地传情’上下了很大功夫,除了在伴奏乐器上不断改变,追求和谐动听之外,在唱腔的曲调、发音吐字等方面也不断创造和改进。这使得四川扬琴成为成都曲坛上音乐性极强的曲种之一。”


No.3

毕其一生,仅为一事


传承人付兵可谓是真正的“琴痴”。在四川扬琴传承基地,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坐在台子中间,一边排练即将演出的曲子,一边认真指点着一群年轻艺人。


每一首曲子他都做到极致。虽是年迈,但他却精神抖擞,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头上戴着时尚的鸭舌帽,初次见面就用“比心”的手势表示心与心的交流,虽是四川人,却说一口标准又稍带北方口音的普通话,说到惊讶处会说“哇塞”,讲到很认同的地方会冒一句"Verygood" ....这位老人很新潮。


勤学技艺

付兵从8岁开始就与扬琴结缘,师从四川扬琴大师雷子云。付兵说他的扬琴技艺是家传的,他的祖辈、父辈都是四川清音艺人,父亲付万才是位琵琶琴师,母亲吴碧华是位盲人,唱得一口好清音,得名“赛月秋”。


出身在音乐世家的付兵,拥有比常人高的音乐天赋。在师父雷子云的教导下,付兵勤学唱腔,生、旦、净、末、丑,又苦练“五方人”,即扬琴、京胡、三弦、碗碗琴、鼓板,一人包揽整个舞台的所有技艺。


四川扬琴和广东扬琴(四川扬琴的传与承)(5)

(四川扬琴《三祭江》)


提及恩师雷子云,付兵有说不尽的感激、敬意和缅怀。他说:“我的师父雷子云是位盲人,但十分尽职。记得有一次师父拄着拐杖来为我上课,因为有个地方修路,地上有个大坑,他不小心栽进坑里,整个踝关节都摔断了,但是他毅然爬起来,拖着断了的腿,咬牙坚持为我上课。我看着鲜血淋漓的师父,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师父对我的希望,努力把四川扬琴传承下去。”


在付兵心里,雷子云十分温和。有一次,付兵在书场学艺,因调皮贪玩记不住词,父亲用鸡毛掸子把他打得嚎啕大哭,雷子云听见哭声后,在书场一排又一排的木椅中慌张地到处摸索,欲救他于棒下。在师父的教导之下,付兵学有所成,有了自己的处女作《杜鹃山》,这在当时的曲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直至今日仍被视为教学蓝本。


四川扬琴规范化第一人

付兵不仅是四川扬琴的传承人,更是四川扬琴众多历史资料的守护人,四川扬琴规范化的第一人。


“1959年出了一本书:《四川扬琴音乐》。但由于时代原因,只能从盲人艺人的口述中总结扬琴艺术,所以关于扬琴的历史等问题总是模糊不清。后来通过努力之后,四川扬琴从源流、沿革、伴奏等,都有了规范。”


30岁时,付兵已经开始思考扬琴的规范化问题。他用了10年时间著了一本书:《四川扬琴》。该书囊括了四川扬琴的源流沿革、艺术特色、伴奏及演奏等等,也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


四川扬琴和广东扬琴(四川扬琴的传与承)(6)

(《四川扬琴》)


付兵花了3年时间在四川广播电台整理修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残缺的录音资料,并复刻了一份录音带。1988年,四川省遭到一场特大的水灾,四川广播电台的仓库被淹没,扬琴的原始录音资料和修复的录音资料也都因洪水毁于一旦。幸运的是,付兵保存着这些录音资料的复刻版本,这算是对珍贵资料很有远见的一次“抢救”。


付兵把复刻版本的录音资料进行整理,把以前口耳相传的曲目,完整清楚地规划类别并用文字记下歌词,谱成五线谱,又对之前很多只是“传说”“相传” 之类的说法进行考证,这才有了《四川扬琴》。


而他做的贡献不限于此。据了解,付兵还将出版另外一本书:《四川扬琴传统演奏技法及伴奏》。付兵介绍,在这本书里,不但有传统乐曲的五线谱,还准确指出了四川扬琴的27种技法标记。这些都承载了他对四川扬琴的执着与深沉的爱,也是“琴痴”付兵对四川扬琴今后发展的希望。


从学四川扬琴至今,付兵已经倾注65个年华,无论是表演技法方面还是理论方面,他对四川扬琴都有自已特有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他将演奏扬琴时左右手各执一琴竹(也叫签子,四川扬琴演奏工具)的竹法,总结为38种,包括单音、左右弹轮、双音、长轮(密竹)滚奏、反竹、衬音、顿音、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等。他介绍道,四川扬琴弹出的各种轻重缓急的声音刻画着一定场景,传递着人的各种感情。


传承新解

在付兵的工作室,两幅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琴缘”和“琴艺”。这两幅书法笔力苍劲,富有韵味,也是付兵一生对四川扬琴的总结(此外还包括“琴韵”)。


“琴缘”是付兵与四川扬琴的缘分,也包括因四川扬琴与人结下的缘分。


付兵弹得一手好琴,很多人都想向他拜师学艺,他的徒弟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是国家一级演唱家,有的是国家二级演唱家,有的在大学担任四川扬琴教师。就与人的缘分来说,付兵把它视作人生的第一层。


第二层“琴艺”,即他对四川扬琴技法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第三层“琴韵”,付兵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对四川扬琴进行创新,又在此基础上将之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走向国际。这也是他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视为最高层。


四川扬琴和广东扬琴(四川扬琴的传与承)(7)

(一杯茶,一首曲,观众座无虚席)


关于四川扬琴的传承,付兵有着特殊的理解。他说“传”和“承”的关系是母体和子体的关系,“传”是先贤们一字不落地、一首曲子一个版式都不能动地教给他们,是他们在先贤们的基础上,在新的唱词或剧目中进行变革,利用现代扬琴演奏技巧,在“传”的基础上进行“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这样四川扬琴才能保持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传承四川扬琴首先要抓住“传”的根,然后再在根的基础上,掌握多种不同风格、演奏技巧和演唱方法,然后再“承”,再发展。


付兵基本掌握了四川扬琴的所有技巧,他把先贤们的技艺传下来,并进行了一些创新,把四川扬琴继承下来。


对四川扬琴的未来,付兵坚信八个字:执着、奋进、刻苦、努力。这是他对四川扬琴传承道路的概括,也是对后人的寄托。


付兵毕其一生仅做了一件事情,而且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四川扬琴的辉煌不只是代表过去,更激励了新一代扬琴爱好者去探索,去追求更高的艺术高峰。


- THE END -

图丨部分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