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海底捞(推出烧烤食材外送业务)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王君

近日,火锅行业头部企业海底捞宣布推出烧烤食材外送业务。

除了海底捞,呷哺呷哺集团旗下高端品牌湊湊前CEO张振纬在辞任后,也开出“火锅 烧烤 酒吧”的综合业态餐厅。

“火锅 ”的复合业态模式似乎正在成为趋势。那么,海底捞“火锅+烧烤食材外送”门店生意如何?《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相关门店。

套餐海底捞(推出烧烤食材外送业务)(1)

海底捞火锅食材超市自提店 王君/摄

海底捞开启烧烤食材外送业务

3月7日,海底捞宣布开启烧烤食材外送业务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具体来看,海底捞出售烧烤半成品,并提供炉具、工具以及调料等让消费者可以在家自己制作烧烤。

据悉,目前海底捞已在北京、成都等地的部分外送门店上线烧烤食材产品,产品包括羊肉类、排骨类、猪肉类、牛肉类、鸡翅类、锡纸类(粉丝、土豆片等),每份单价在11元-28元之间。

3月8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东五环外朝阳区三间房的海底捞外送食材自提店(朝阳路店)。这家食材自提门店位于一家小区底商,紧邻商场、居民区和高校。除了海底捞自有品牌及蜀海、千味央厨等供应链的火锅相关食材外,该自提店还提供了羊肉串、牛肉串等串类烧烤食材及涮锅、烧烤锅等锅具。不过,该自提门店烧烤产品品类有限,例如金针菇、土豆等蔬菜烧烤产品并未涉及。

该门店店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门店的烧烤食材多为肉串类产品,比较有限,同时,店内烤锅、涮锅都只能买不能租用。

作为火锅行业头部企业,海底捞为什么会跨界新增烧烤食材外送业务?“为补充居家消费场景需求,拓宽外送板块的产品选择,海底捞外送北京、成都部分站点以及海底捞外送抖音小店增加了烧烤食材。”3月8日,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天气回暖,海底捞外送提供烧烤食材也能丰富踏青郊游用餐选择,“未来会根据市场情况做相应补充或调整。”

外送食材自提门店经营情况如何?为何在火锅外送基础上拓展烧烤外送?对此问题,海底捞方面没有给予回应。

海底捞“火锅 烧烤”模式与国内另外一家以火锅烧烤食材为主业的零售企业“锅圈”类似。锅圈食汇以火锅烧烤食材“配送 自提”作为切入点,以加盟形式飞速扩张。在供应链体系上的深入布局,加之社区团购的打通及线下门店的扩张,让锅圈食汇成为食材供应链赛道内资本追捧的对象,累计融资金额已达30亿元。

套餐海底捞(推出烧烤食材外送业务)(2)

锅圈食汇线下店 王君/摄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锅圈食汇北京西三环店发现,经营门店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店内面积不大,除了门店中间冰箱/柜里的丸滑肉类等火锅、烧烤食材外,锅圈同样出售锅具。不过,店内几乎很难看到顾客。

“火锅 ”业态新品牌崛起

事实上,“火锅 烧烤”的业态愈发常见。

湊湊前CEO张振纬离职后,推出了新的餐饮创业项目——谢谢锅,其模式相当于是湊湊“火锅 茶饮”的进阶版,增加了烧烤与酒水,同时还配有驻场演唱。复合型业态让谢谢锅实现了“白天奶茶晚上酒,火锅烧烤贯穿始终”的全时段运营。

“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后,火锅与烧烤是餐饮业中复苏最快与成长最多的热门品类,涮火锅与吃烧烤的消费场景成为人们放松休闲、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吃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隐藏在‘吃’这个消费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张振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谢谢锅推出“涮 烤 饮”创新模式,满足时下年轻人休闲需求,目标是成为市场瞩目的新形态“涮 烤 饮”热门品牌。

“火锅 ”业态背后,越来越多新品牌崛起。除了以加盟为主的贤合庄、火凤祥、小龙坎不断扩店抢占市场外,越来越多的餐饮/零售企业开始跨界。《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和府捞面、吉野家等餐饮企业,生鲜零售企业盒马鲜生也推出“生鲜 火锅”,试图在火锅领域分一杯羹。

据国泰君安的研报显示,近五年,火锅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9.5%,2025年火锅市场总收入将达到850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行业壁垒有限的火锅企业而言,通过拓展更多品类来获取更高客单价有利于门店增加坪效,复合业态将成为火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编辑 上官梦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