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四面有隐隐约约的亮光,仿佛是一抹橙黄色的雾。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好像一瓣桔子。

前言——

《宝葫芦的秘密》是作者张天翼发表于1958年的童话小说,早在1963年被导演杨小仲拍摄成了黑白色的中国儿童剧情电影,此后又在2007年被朱家欣、钟智行联合执导拍摄成了同名彩色动画影片。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1)

这不经让人好奇: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优秀作品,才能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改编拍摄呢?

该作品讲了主人公王葆是一个少先队员,他天真活泼,喜欢做梦幻想,从小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幻想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宝葫芦。突然有一天,他在钓鱼的时候“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王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比如:得到宝葫芦后他想要一桶鱼,宝葫芦就立马帮他“变”一个出来,他要“吃”对方的马,也如愿以偿的吃到了,就连他不会写的作业,卷子上做不出来的考题,宝葫芦都会想办法帮他解决:它会变出一张写着答案正确的卷子,写上王葆的名字交给老师……但是后来王葆发现,他对所有事情都没有了热情,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并不能让他感到开心,因为他发现所有得到的都是从别的地方偷来的,就是宝葫芦的不可告人“秘密”。

相对于作家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书籍讽刺意味十足,揭露社会黑暗和不平等不同,《宝葫芦的秘密》更多的是从教育方面出发,带给儿童读者收获,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

《宝葫芦的秘密》是作家张天翼的最后一部长篇童话作品,本文将从四个角度粗浅分析一下小说中的叙事方法和写作手法,还有主人公王葆,宝葫芦这两人物角色以及小说对于现实的意义。

1.作家张天翼的叙事方法和写作手法
  • 关于作家张天翼

作家张天翼,原名张元定,号一之,祖籍在湖南,出生于南京。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他在1928年二十三岁那年以笔名“张天翼”发表了一部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从此便开始了漫长的写作之旅。他曾在以现实主义手法,嘲讽,讽刺的小说风格,写下来许多巨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安徒生”。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2)

《宝葫芦的秘密》是作家张天翼年过半百后写下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创作于五十年代,数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儿童中最受欢迎的故事书之一。其文章充满许许多多张天翼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算是放到如今的21世纪同样有所收获,这些道理照样适用。

  • 《宝葫芦的秘密》中所用到的叙事方法。

一般我们所知小说中常用的叙述方式有正叙、倒叙、插叙、平叙等。

正叙是指按时间发展先后依次叙述情节,倒叙是将故事中某些发生较晚的情节或结尾先行交代,再回过头来叙述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插叙就是指在正叙中暂时中断主要情节的进展,而插入相关事。

《宝葫芦的秘密》就使用了最常见的正叙加插叙的叙事方法,以主人公王葆第一人称方式进行记叙,给读者一种有共鸣感,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

  • 《宝葫芦的秘密》中所用到的写作手法。

在该小说中作家张天翼讲述王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王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1.多处适用口语化描写。

口语化描写是指以对话,口头语,方言等来描述一件事物,或者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开一面摆手。

“不烫啊?冷了好一会了。”

“那,我怕冷。”

以上片段于王葆奶奶想要给王葆洗脚,却被百般推辞后产生的一系列对话,作家张天翼在一开始就使用了非常口语化的描写,使我们在观看过程中就知道奶奶十分的宠溺和纵容王葆,没有过多旁白解释,就向我们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3)

张天翼所有童话作品都能十分自然的以儿童的口语来表达幽默,具有小孩子的“天马行空”的思维模式和“幼稚有趣”的语言特点,读起来通俗易懂,这些口语对话词汇展现了儿童的现实社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既朴素易懂,又简洁凝炼,深深吸引着儿童读者。

2.语言风格极具幽默性

陈伯吹曾说如果要写童话小说:“他需要自己化身为孩子,用孩子心灵想,用孩子眼睛看,然后用孩子嘴巴说话……”

“格咕噜,格咕噜。在这儿,在这个。”

“你叹气呀,叹气也白搭,反正你失了信。”

作家张天翼的童话小说大多使用第一人称,或以儿童的口吻来叙述事件,显得生动有趣,阅读起来也十分轻松。

3.全文多处描写生活片段,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宝葫芦的秘密》讲述的是主人公王宝的故事。其中作者张天翼多次描写王葆在家里和在学校的事情,场景反复多次出现,加强了读者记忆,这些在家里,在学校和朋友们发生的事情,都让读者产生似曾相识的共鸣感,仿佛就在诉说自己的故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4)

2.分析作家张天翼笔下的主人公王葆以“本我”与“超我”为矛盾,从一开始的“迷失”再到“寻找”自我。
  • “本我”与“超我”的矛盾。

查阅百度可知本我是指人在潜意识下的思想,本我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简单来说就是以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等约束本我,两者成相互对立的状态。

你想,那还了得起!我要一个电磁起重机——马上就会出现。我要一个飞机模型——那容易!喏,这儿!我要一篇文章去投稿,难道会没有么?有,有,现成!谁要是乐意跟我比赛——请他出题目就是。栽树也好,钓鱼也好……

王葆一开始钓到宝葫芦时,本我下意识就想拥有这个出现在奶奶故事中的心心念念许久的宝葫芦,想要拥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从以上这个片段就可以看出来王葆对于宝葫芦的突然出现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他只在意宝葫芦是否可以让他拥有自己所说的一切。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5)

但当王葆答应保守秘密,拥有了宝葫芦之后,他就一直不断处于本我与超我的各种纠结与矛盾中。

他一边想要告诉所有的人他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一边又只能保密,怕自己告密后不能拥有宝葫芦,一边要用宝葫芦的魔力,来为自己实现愿望,一边面对突如其来的拥有的东西不知所措,面对朋友,家人的询问,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这令王葆根本无法开心,充满烦恼,却无法和他人所说。

  • 从“迷失”到“寻找”自我。

该故事文字功底深厚,语言亲切幽默,极具教育色彩,表面看来不过是小学生王葆拥有宝葫芦后做的异想天开的美梦,可作家张天翼想要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表面看起来如此简单。

一开始王葆迷失了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想着让宝葫芦“变”出来,他沉迷在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假相中,直到宝葫芦一次又一次的“失误”,让他感受到了宝葫芦虽好,但是却很麻烦。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6)

比如他让宝葫芦变出来了一桶鱼,可谁知道被好朋友郑小登的姐姐质疑:“河里只有鲤鱼,没有金鱼。”,这让他不知道怎么解释,因为他从来没有自己钓上来一条鱼,他也不知道小河里到底有什么品种的鱼。

比如他答应给郑小登的姐姐借《科学画报》,但是没有借到,宝葫芦就“聪明”的替他放到了书包里,这使他打破自己不撒谎的原则开始骗人,不断出糗。

可是在一开始他并没有感觉到宝葫芦所带来的不便,他将所有的不顺全部怪在宝葫芦头上,直到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他离最初的自己越走越远时,他终于开始下定决心扔掉宝葫芦,找回自己,因为他明白:世界上任何东西只有自己亲自做出来才是真正的宝贝。

3.细数儿童童话故事中出现的“宝葫芦”,宝葫芦作为书中第二个主人公到底有何作用?

小时候第一次看《宝葫芦的秘密》时每天都羡慕王葆,在想如果我能拥有一个宝葫芦该有多好,宝葫芦会替我完成我所有不想做的事情,会让我实现所有的愿望。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7)

看过童话故事的人,总会发现不少故事中会有一个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以帮你实现愿望的角色,比如在我国童话故事中最常听见的阿拉丁神灯,魔毯,七色花,神笔马良等。

在该小说中承担这一角色的是宝葫芦,它的作用就是帮助王葆完成所有的愿望,让王葆幸福快乐,而故事中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着王葆和宝葫芦描写,加入了幻想和现实元素,使作品呈现出亦假亦真的模样。

对于宝葫芦的出现,作家张天翼可能考虑到50年代儿童的接受度给了它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下文:

“宝葫芦,你还是住在龙宫里么?”

“哎,现在还兴什么龙宫!”——那声音真的是从河心的水面发出来的,字音也咬得很准确,不过总不大像是普通人的嗓音就了,“以前到兴过,从前我爷爷就在龙宫里带过……”

我忍不住要打断它的话:“怎么,你还有爷爷?”

“谁没有爷爷?没有爷爷哪来的爸爸?没有爸爸哪来的我?”

宝葫芦和所有人都一样它有自己的爷爷和爸爸,也会经历生老病死,唯一不同的就是它有“魔法”,可以实现愿望,拉近读者距离,使读者记忆深刻,不会觉得遥不可及。

宝葫芦确实帮助王葆实现了以前不可能的愿望,让他受到了同学们的特殊关注和刮目相看,满足了王葆的“虚荣心”,但也让王葆变得撒谎骗人,懒惰,更加依赖宝葫芦。

作家张天翼写宝葫芦的作用,看起来是个人人都希望拥有的宝葫芦,可实际上却以主人公王葆的烦恼和“痛苦”经历告诉我们宝葫芦的弊端,它虽能让我们拥有所有美好的一切,却无法让我们逃过内心煎熬,获得真正的开心。

4.作家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秘密》对于现实有何教育意义?

①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

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太多难题和无力解决的事情让我们感觉束手无策,所以我相信有很多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曾幻想拥有一个宝葫芦,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可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8)

从小老一辈的人就教育我们: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不要老想着不劳而获,脚踏实地少说多做,才能创作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主人公王葆虽然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但是,他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

这天晚上我好久好久没睡着。

奶奶说得对,我从来不撒谎。可是现在——唉,奶奶你哪知道!——我跟爸爸也不能说真话了。现在,越是亲密的人,越是爱我的人,我就越是得提心吊胆地防着他。我也怕见我最想见的好朋友们和同学们。

从王葆的心理话可以看出奶奶和朋友们一致坚定的认为王葆从来不会说谎,可是从拥有宝葫芦的那一刻起他就变得开始撒谎,远离朋友,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去圆谎,辜负其他人对他的信赖,承受着不安,宝葫芦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也不能让王葆变得开心。

②“愿望”不是自己完成的,终究是黄粱一梦。

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小说中所有的情节最终不过是王葆做的一场梦,梦里有宝葫芦,有已完成的梦想,吃喝玩乐都不愁,梦里什么都有,唯独离亲情,友情越来越远。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9)

最后王葆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所以他在梦里告诉大家有关于宝葫芦的秘密,希望能够得到原谅,还好这些都只是一场梦。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是真的,而不是一场梦那么,王葆已经为了追求表面的“美好”而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了。所以,这个世界上任何美好的梦,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的实现,否则都是南柯一梦。

③被假象所迷惑,会迷失自我。

宝葫芦就像是一个暗中的操作者,用“花言巧语”迷惑王葆,让王葆慢慢陷入它为他织的甜蜜网中,就像是作家张天翼的另一本小说《大林和小林》一样,有钱人的生活,深深吸引着大林,所以他最后变成了一个失去了思考能力,行动能力,饿死在富翁岛的大胖子。

我自己可也从此得了一个经验教训。我说:“王葆哇,往后可别做这一号梦了!要做,就得做一点儿别的梦。”


宝葫芦的秘密印象深刻的2-3个情节(豆瓣8.4分深受大众喜爱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10)

但是,从以上最后结尾片段可知在这个故事中王葆最终没有变成和大林一样的人失去自我,他迷途知返,放弃曾经羡慕不已的生活,坦白一切,并且刻苦学习,努力创作自己美好的生活。

结语——

《宝葫芦的秘密》讲述了主人公王葆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做了一场奇思妙想的梦,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教育儿童读者打消不劳而获的想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给众多读者感悟。

作家张天翼喜欢观察生活,了解儿童,善于描写他们的心理变化和状态,所以在故事中幽默风趣的风格,将人物角色形象和口语化语言刻画的十分逼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陪孩子们一起阅读《宝葫芦的秘密》,我相信一定受益非浅。

撰文:白栀

图片来源: 网络(侵权即删)

部分资料来源: 百度 书籍《宝葫芦的秘密》

欢迎关注白栀说 下次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