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曲谱(首演和初恋的双重失败)

1853 年 10 月 28 日,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评论《新的道路》,文中对年仅20岁的勃拉姆斯大加赞赏,称其“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最高最理想的表达”。这篇文章帮助初出茅庐的勃拉姆斯在作曲界奠定了其声名和地位,同时也让本来就自我要求极高的他变得更加谨慎严苛,从而进入了一个创作的低产期。在舒曼不断鼓励下,勃拉姆斯开始尝试创作大型管弦乐类作品,这部D 小调钢琴协奏曲就是这个艰难探索时期的代表作。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曲谱(首演和初恋的双重失败)(1)

克拉拉与勃拉姆斯

1854年初,勃拉姆斯开始准备创作一首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完成之后,他又打算把它改编成交响曲,最后在好朋友格林和约阿希姆的建议和帮助下,勃拉姆斯把它改成了一首钢琴协奏曲,并于1858年最终完成。与此同时,困扰舒曼多年的精神问题愈发严重,1854年他试图跳河自杀,随后被送入精神病院,两年之后死于肺炎。毫无疑问,这个悲剧事件对勃拉姆斯的影响很大,也曾有人指出,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直接受到了此事的影响。

D小调钢琴协奏曲采用了传统的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开始的乐队主题庄严沉重,又饱含激情和张力,隆隆作响的定音鼓声,仿佛阴云密布的天空,而激昂的乐队全奏,如倾盆大雨般倾泻而下,气势磅礴。钢琴进入后,气氛变得稍微缓和,抒情的旋律线条如轻轻起伏的波浪,从容大度。这个乐章非常长,结构也很复杂,而钢琴又缺少抓人眼球的炫技段落,这可能是它后来首演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二乐章为柔板,带有梦幻色彩和浪漫温馨的气息。勃拉姆斯在给克拉拉的信中写道,“我正在为你创作一幅肖像画,它就是这首协奏曲的柔板乐章。”第三乐章为快板,回旋曲式,充满热情和活力,颇具交响色彩,风格上与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终曲,有着某种相似和关联。

D 小调钢琴协奏曲于 1859 年 1 月 22 日在汉诺威首演,勃拉姆斯本人担任独奏,观众反应冷淡,但还算礼貌。而几天后的莱比锡首演则是彻底失败,演出结束后观众席甚至嘘声四起。勃拉姆斯在给约阿希姆信中写到:“也许这是件好事,失败能够让我重新整理自己的想法,我仍在寻找和摸索前进的方向。但是无论如何,嘘声实在是太大了。”

同年3月24日,第三次演出在汉堡举行,相对于前两次,这次演出算的上相当成功。但随后的两次演出再次陷入低谷,其中第五次演出由克拉拉担任独奏,勃拉姆斯亲自指挥。克拉拉后来在日记中写道:“我是整个音乐厅里最幸福的人,美妙的音乐彻底征服了我。但是观众对此一无所知,反应冷淡。”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曲谱(首演和初恋的双重失败)(2)

勃拉姆斯与阿嘉特

D小调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的第一首大型作品,而首演的失败不但对他的自信心造成很大打击,也对他的个人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1859年,勃拉姆斯曾经与阿嘉特订婚,但很快就解除了婚约。勃拉姆斯后来跟诗人魏特曼提到此事时说道,“我当时确实想结婚,但是我的音乐遭受了失败,观众们不是反应冷淡,就是嘘声四起。虽然我知道自己音乐的价值,也能够承受失败所带来的一切后果,但是我不敢想象一个失败的丈夫在妻子面前的尴尬和痛苦。”这段话很好的表达出了勃拉姆斯当时的心境,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他终生未婚的原因。

如今看来,一个年仅20多岁的年轻人,能够创作出如此厚重深沉的作品,确实让人惊叹。而且他能够打破陈规,大胆超前,只为保持艺术的纯粹,更是难能可贵。正如舒曼所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高表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