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语法错误也能看懂(学习汉字需要避免歧义)

汉字的语法错误也能看懂(学习汉字需要避免歧义)(1)

中国的语言文字可谓是博大精深,无论是读音或者含义,理解的角度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如果稍有不慎,还会弄出许多笑话出来。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父亲叫儿子去市场买竹竿。儿子到了市场上,买了一些猪肝,又用多余的钱偷偷买了两只熟的猪耳朵,准备自己享用。回到家里,儿子把猪耳朵藏在口袋里,把猪肝交给了父亲。父亲一见儿子听错了话,买错了东西,肺都气炸了,就向儿子喝问:“耳朵哪里去了?”儿子听了大吃一惊,他怎么知道我买了猪耳朵?只好把猪耳朵掏出来交给父亲说:“耳朵在这里。”

汉字的语法错误也能看懂(学习汉字需要避免歧义)(2)

看完这个故事,相信不少人都会“呵呵”一笑。试问一句:这个儿子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我们来简单整理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父亲让儿子买竹竿,也许是父亲发音不准,或者是儿子没有听清楚,把竹竿当做了猪肝。然后呢,儿子偷偷买了猪耳朵。回到家,父亲很生气,让你买竹竿,你却买了竹竿,就质问儿子,你长耳朵是干嘛的?儿子却误以为父亲是在追问猪耳朵的下落,结果误打误撞,命中了事实。

汉字的语法错误也能看懂(学习汉字需要避免歧义)(3)

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经历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很多,像上面的例子中,就是因为口语表述不够准确导致的,而一旦写在了纸上,就不会存在了。因此,在遇到这种由于口语表述模糊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追问,确认一下对方需要传递的准确信息。此外,在听到一句话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大脑中简单思考一下,对方的话中究竟包含着哪些信息,是不是和自己想象的是一个意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出相应的判断,就会把产生的歧义降低到最小程度。

汉字的语法错误也能看懂(学习汉字需要避免歧义)(4)

对于汉字的这种歧义现象,许多老外纷纷表示,汉字太难学了。的确,汉字相比其他语言文字来说,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找准产生歧义的原因,就能从根本上寻求克服歧义的方法,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字了。一般来说,歧义句主要由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造成的,书面语主要由多义词造成的,还有语言组合造成的。组合的歧义中又有语法组合的歧义和语义组合的歧义。我们来看几组示例:

汉字的语法错误也能看懂(学习汉字需要避免歧义)(5)

第一种: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这件事情,我处理不好。这里可以理解为“我”能力有限,处理不好,换成别人可能就处理好了。也可以理解为“我”的身份特殊,不方便参与。第二种: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如:进口冷冻食品。既可以理解为这个冷冻食品是从国外进口的,属于偏正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从国外进口冷冻食品,属于动宾结构。第三种:词类不同造成歧义。比方说:饭菜不热了。我们可以理解为饭菜已经凉了,没有温度了。也可以理解为饭菜可以吃了,不需要再加热了。

汉字的语法错误也能看懂(学习汉字需要避免歧义)(6)

当然,产生歧义还有多种原因,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体会和分析。这就需要我们在和别人对话时,多留一个心眼,摸透其中的含义,才能够准确有效地做出合适的答复。对于汉字的歧义,您遇到过哪些尴尬事,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