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

全文666618阅读时间大约25分钟。

撰文 | 一只小虾米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

自开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总计向大气排放了超过1.5万亿吨的二氧化碳,其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平均气温在1880年至2020年的140年间,整整上升了约1℃!

对,你没看错,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嚷嚷了几十年的全球气候变暖,其造成的结果也仅仅是使得全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

很多人对此会产生疑问,上升1℃也值得你们如大惊小怪?

嗯,还真值得。为什么呢,我们往下看。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球,其表面积的70%以上都被海水覆盖!

不过,大家一般通过标准版的全球地图看,是远远感受不到地球海洋面积的真正广大的!比如下图。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2)

但实际上,光一个太平洋的面积就远超很多人的想象。在这里笔者就不具体写那些枯燥的数字了,给大家放一张太空视角下的太平洋全图,让大家视觉感受下!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3)

在目之所及的地球表面上,只有边缘露出来了一点点的陆地海岸线,中间的整个蓝色部分,都是太平洋!

而且除了地球这一面儿上看到的太平洋,背面儿还有三个相对较小但实际还是面积很广大的大洋!

在冷则-273.15℃、热则5亿1千万℃的极端宇宙环境中,如此面积广阔、质量巨大的水体,给这个星球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使得其大气气温极度稳定!

那为什么水体会有这么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因为水的超高比热容!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4)

学初中物理时我们知道,水的比热容基本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物质中最高的。

也就是说,同样升高或者降低1℃,相同质量的水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是相同质量的钢铁所吸收或者释放热量的近10倍,是金的30倍!

反过来说就是,吸收或释放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最小!

所以,拥有面积广阔、质量巨大水体的地球,哪怕整体气温仅仅升高或者降低1℃,其所吸收或者释放出来的能量也都是极其极其巨大的!

而每次被吸收或者释放出来的天文数字级别的能量,对人类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具体是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5)

这张图是根据我国气候学方面的顶级权威竺可桢老先生1972年发表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所制作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以现在的年平均气温温度作为基准线的话,中国近500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温度就在这个基准线上下的2摄氏度范围内波动。

其中,较大幅度的降温有6次。

分别为商代末期、汉代末期、唐朝末期、南宋末期、明朝末期、清朝末期。

全部都是王朝末期!

按照古代玄学之说就是,王朝气数将尽,天降各种异象,其中剧烈降温就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是王朝气数将尽导致了剧烈降温。

当然,以上玄学之说作不得真,根据现代气候科学的研究来看,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实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烈降温才导致了王朝覆灭,而不是相反。

看到这儿有的读者就会产生疑问,你说剧烈降温,我看气温才降了1℃左右,怎么个剧烈法?

在这儿笔者需要稍微展开说说。

正常情况下,地球的气温都是随着太阳活动的减弱而降低的,虽然因为水的大量存在,地球的平均气温才降低了1℃左右,但是,各地的实际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简单来说就是,越是靠近江河湖海等大面积水体的低纬度地区,温度降低的感受就越是不明显,因为比热容很高的水体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温度调节器,当温度降低时,水体释放的热量相对来说是很多的;

越是靠近内陆深处的高纬度地区,温度降低的感受就越是明显,因为远离大面积水体的内陆,主要成分为泥土砂石,而泥土砂石的比热容数值远远小于水,当温度降低时,泥土砂石释放的热量就很少。

所以,地球的平均气温每降低1℃,沿海低纬度地区可能仅仅降了一两摄氏度,而内陆高纬度地区可能一口气都降了十几摄氏度,甚至二十几摄氏度。

沿海低纬度地区降个一两摄氏度,虽然光照强度和降雨总量有所减少了,但因为降幅较小且原本富余量足够多,其对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总体来说影响都是较小的,比如原先的降雨总量是800毫米至1600毫米,哪怕降个一二百毫米,也是依然远远高于维持农耕文明所必需的400毫米年降水量的,所以,小日子还算能过得下去;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6)

而内陆高纬度地区一口气降一二十摄氏度,影响可就大了去了,首先就是原本刚好能够维持基本生态的降雨总量大幅度减少了,比如维持游牧文明所必需的200毫米年降雨量,直接就给干没了而原先年降雨量稍稍高于400毫米的农业文明地区,就只能放牧了,其次就是由于高纬度的原因内陆地区光照强度也大幅度降低了,于是,在生命赖以生存的阳光和雨水双双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在荣枯线附近苦苦挣扎的脆弱生态直接就崩了。

生活其上的游牧文明,原先气候湿润,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套马的汉子们一天啃一个羊腿就能维持生存,两张羊皮袄就能过冬;后来气温剧降,水草消失,牲口锐减,套马的姑娘们一天都得啃两个羊腿才能维持生存,三张羊皮袄才能勉强过冬。

简单来说,就是收入大幅减少,开支大幅增多,小日子完全没法儿过了!

怎么办,南下零元购吧!

于是,世界范围内的北方游牧族群开始大规模南下。

比如,中国近5000年的这个时间段内,第一次气温剧降时的商代末期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7)

西方的羌方部族和北方的鬼方部族开始不断南下侵扰殷商王朝。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8)

而殷商王朝这个时期正是武丁执政,于是大家熟知的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就开始替夫出征,妇好率军一口气把上图中所有的势力都平定了一遍,尤其是重创了倾巢出动的西方羌方部族和北方鬼方部族。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西方的羌方部族和北方的鬼方部族如此拼命的往中原攻击前进呢?

站在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答案是很清晰的,那就是因为气温剧降,身处内陆地区的他们没饭吃活不下去了,于是饿急眼的情况下,拼命往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安阳、鹤壁一带攻击抢食吃。

以更宏大的视野来看,东亚地区这一波的族群对抗,其实就是发源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古印欧人族群由于气温剧降无法生存被迫开始四下讨生活而导致的。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9)

这波饿急眼的古印欧人为了生存下去,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远比生活一直较为安逸的南方农耕文明国家要强,他们逐渐横扫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

而往东走的这一支古印欧人,在公元前1225年左右,到达了殷商王朝的势力圈外围,一号女战神妇好率领殷商王朝近一半的军事力量,在今山西省朔州市、河北省张家口市以及内蒙古一带,成功击溃并俘虏了不少饿急眼过来抢食的古印欧人游牧族群。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0)

图源:知乎布哈林

后来这些被俘虏的古印欧人,随着妇好的逝去而被陪葬,所以1972年考古发掘妇好墓时,就出土了不少古雅利安白种人骸骨,当时不明情况的一帮西方学者还兴高采烈的叫嚷着说,这些骸骨证明了中华文明来自于西方。

嗯,骸骨确实是西方来的,只不过是陪葬品。

抵御了拼命入侵的古印欧人群后,殷商王朝也因气候的变冷而开始将战略经营重点转向更南的淮河流域,但一波波因气候变冷拼命东进的西戎却依然在不断地冲击着殷商王朝的西部势力圈,于是商王朝就默许西北方向的周势力从豳州【bīn】南下占领风水极佳的岐山,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抵御愈发肆虐的西戎。(饿急了眼当然很肆虐)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1)

周势力成功抵御西戎东侵之后,势力逐渐开始坐大,最终趁着商王帝辛东征东夷,朝歌兵力空虚之时,北渡孟津,在牧野大败商势力而建立周王朝。

仅仅因为2℃的降温,就引起了如此大范围和长时间的族群迁徙,文明对抗,以及改朝换代,可见气候的威力和影响有多大!

然后,气温继续一路下降,西周末年气温达到谷底时,日子又过不下去的西北犬戎,沿着周灭商的路线攻入了西周王城镐京。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2)

随后气温剧烈反弹了2℃多一点,以强盛著称的秦汉拉开了中华文明的第二轮强盛周期,期间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虽时有南下零元购,但主要不是因为饿急了眼,而是因为知道南方的日子更美开始有了进取心。

汉代末期的第二次气温剧降,使得大汉帝国元气大伤而最终崩溃,至公元400年左右气温降至谷底时,晋代五胡乱华拉开了第二波游牧族群入侵的序幕。

不过,随后气温剧烈反弹了1℃多一点,隋唐王朝又开启了中华文明的第三轮强盛周期。

但唐代末期的第三次气温剧降,又使得大唐帝国元气大伤而最终崩溃,至公元1200年左右的北宋末期时气温降至谷底,在这谷底的二三百年的时间段内,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又又开始不断南侵宋朝,北宋、南宋相继被吃不上饭而南下牧马的游牧文明所灭,华夏文明本土遭遇第三和第四次游牧族群入侵。

而且自唐以后直至新中国建国前后这将近1000年的时间里,东亚大陆的气温再也没有回到夏商、秦汉、隋唐这三个强盛时期的水平。

后来,明朝末期的第五次气温剧降,又是元气大伤的明王朝,又又又遇到了吃不饱饭而南下的二代目女真,于是在王朝内乱和外族入侵的双重重压下,最终以崇祯皇帝殉国而崩溃,这算是华夏文明本土第五次游牧族群入侵事件。

总结来说,对于严重依赖气候吃饭的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当气温相对较高时,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日子都好过,大规模的冲突对抗比较少见,大家一般相安无事,这个时期都是盛世;而当气温相对低时,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日子都不好过,大规模的冲突对抗就开始了,这个时期都是乱世。

当然,造成农耕文明政权崩溃的原因很复杂,我们这篇文章因为是站在气候的角度看问题,所以简单化的把气候这个因素单拉出来说事儿,但不得不说气候变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给农耕文明政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内伤,使得其政策的容错空间很小,一旦遇到拼命入侵的游牧文明,祸不单行的农耕文明就很容易崩溃。

所以,气候的变化就是如此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现在,全球气候又开始变暖了,

虽然工业文明不像农业文明那样严重依赖光照和降雨,但更多的光照和降雨对东亚大陆季风性气候地区带来的生态修复,还是能大大助力这一地区的工业文明发展的。

不过,我之蜜糖,很可能就是彼之砒霜了。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总体来说,就是让中国更湿润,而让欧美更涝或者更旱,所以,欧美等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件事儿上就比中国急迫很多!

我们先来说中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等降雨量线北移,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使得曾经较为干旱的中国西北部地区变得更为宜居,可进行生产生活的国土面积将大大增加,比如内蒙、甘肃、新疆等原先是戈壁沙滩的地方,将变得适合农耕和畜牧;

二是使得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华北平原能够得到有效水源补充,京津冀都市圈的用水紧张局面也将得到根本性缓解,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会得到更有力的保证;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3)

地下水高度超采的华北平原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4)

1964年-1998年,邯郸、石家庄、保定三个地区不断下降的地下水位

三是使得饱受风沙袭击的中国北方地区,以后见到大规模沙尘暴的天数大幅减少。

当然,坏处也是不少。

首先就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北极地区冬季时控制冷空气南下的能力大为降低,以后每年中国的冬季,寒流可能将会愈发频繁,雨雪显著增加;

其次就是夏季更为强劲的东南季风遇上不再强劲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后,降雨云将会北推至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并因太行山脉和秦岭余脉的阻挡抬升,而在此地区长时间徘徊,使得这一地区的降雨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比如郑州刚刚发生的7.20特大暴雨和8月22日躲过去的新一轮特大暴雨。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5)

这里多说一句,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形的原因,很可能以后郑州发生特大暴雨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具体原因我们来展开说说。

首先从全球视野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大气温度普遍升高,将会使得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明显增加,而水汽作为比二氧化碳更高效的一种温室气体,其在空气中含量的增加将会进一步加速大气升温这一趋势,这在较为寒冷的北极地区尤为显著。

而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将会带来两个重要影响。

一是北极地区控制冷空气南下的能力将会大为减弱,今后北极南下的冷空气将更加频繁;

二是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北极-热带的温度梯度减小,使得以郑州等城市为代表的中国中纬度地区带状风减弱,进而使中纬度地区的雨雪等天气系统持续时间更长,极端天气事件更多!

其次就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后,更加强劲且携带更多水汽的东南季风,将经常性的北进至太行山系和桐柏山系一线,由于山地的抬升冷却效应和北方冷空气的更加频繁南下,这一线附近的降雨将会显著增加,而处在太行山系和桐柏山系汇聚之地的郑州,出现特大暴雨的概率将会更加显著增加。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6)

这给郑州市的防涝防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最后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会使得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发达地区受到一定程度的海侵,经济损失很大。

当然,总体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那我们再来简单看看欧洲,欧洲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件事儿上,可以说获得的增益不多,但遭受的损害将会不小,其中最主要的损害就是本就已经足够湿润的欧洲,随着降雨的进一步增加,洪涝将会增多,低地将会被淹,比如前段时间德国暴雨导致的严重城市内涝以后将会经常出现,荷兰、法国等低地国家将因为海平面上升而遭受更为严重的海侵事件,甚至不少国土将会被淹入海中。

总的来说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对欧洲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看看美国,根据研究,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美国中部地区的密西西比河平原更加干燥,农业生产严重崩溃,而西部地区的加州等地,雨水将更加稀少,山火将更加频繁。

同时,由于美国的地形是东西两边高,中间从北往南一溜大平原,没有任何横向的山脉能够阻挡北极地区越来越频繁南下的冷空气,所以美国以后的冬季连最南方的佛罗里达州都无法幸免北极的冷空气急速南下,频繁的特大暴风雪以及带来的大面积停电事件将显著增多。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7)

作为对比,中国在这一方面就要强很多,北极南下的冷空气需要一路翻过蒙古高原、阴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山脉。等好不容易到达南方时,强度已经被削弱了很多,造成的损害远不会像美国那样严重。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8)

所以,全球气候变暖对美国来说也是弊大于利的。

综合以上来说,在这个比烂的时代,虽然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即将遭遇的挑战不小,但能够与我们产生竞争的欧美等主要地区,即将遭遇的挑战显然要更大,此消彼长之后,我们的进步相对来说就很大了。

故此,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件事儿上,是远远没有欧美那样急迫的。

不过,不急迫不代表不上心。

毕竟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再怎么有利,也还是很需要我们埋头苦干用心发展的,否则,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灾难和不利,比如,如果没有长期以来用心坚持推进的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工作,那北方今后更多的降雨,带来的将会是更多的水土流失!

全球变暖三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19)

所以,虽然笔者在这里一直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的是,对我们发展起根本性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

通过努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

哪怕欧美国家站在所谓道德制高点上推出的,意图剥夺我们发展权利阻碍我们完成工业化的碳排放交易阴谋,现在也成了加速我们发展的一大助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碳排放交易阴谋。

所谓碳排放交易阴谋,说白了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自己工业化完成后,以工业化过程非常污染环境且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为借口,要求全球各国今后按照他们的碳排放水平,进行一定配额的碳排放,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延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而且如果这个碳排放配额用不完,可以通过交易卖给那些碳排放配额不够用的国家。

表面上来说其目的是倒逼各个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延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那些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碳排放量的国家甚至还能卖配额挣小钱钱,很有道义,也很公平。

但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阴谋!

因为已经完成工业化的他们,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很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必然要远远少于正在进行工业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以他们现在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制定的排放配额,也必然是要远远低于后发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所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这样一来后发国家要想完成工业化,就必然需要掏钱购买欧美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的碳排放配额。

说白了就是我工业化的时候可以污染环境排放二氧化碳,你们后来的就不行,要真想排放的话也可以,那就拿钱来买配额吧。

可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称之为发展中国家,就是因为没有钱,否则,称发达国家不好么,毕竟谁都喜欢被说成是有钱的。

所以这么搞相当于很高明的剥夺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

不买碳排放配额,你就是蓄意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买了碳排放配额,本就捉襟见肘的发展资本将会更加短缺。

反正左右都是陷阱,总有一个坑等着我们。

但我们后来愣是凭借着一直努力发展而拥有的实力,在他们设定的游戏规则里,生生把这个意图收割我们的碳排放交易陷阱,整成了一个助力我们发展的工具。

下一篇我们在《(下)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民族复兴历史进程!》,来具体展开讲讲我们是如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化腐朽为神奇,利用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契机,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发展优势的。

来源,浮夸控半局


分享一点小知识,谢谢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