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堂品悟老子第六十一讲 微观国学之老子篇

1.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每一部都是经典文学 之宝。最近几年,传统文化在国内悄然流行 ,自从央视播出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后,很多地方单位,学校也效仿举行诗词大赛。

国学讲堂品悟老子第六十一讲 微观国学之老子篇(1)

教育部甚至提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国学》课程。

那我们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呢?

《微观国学》的作者余世存给了我们答案。

他说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需要传统、经典创造当代的文明,进行当代史的叙事,需要重建关于传统的现代共识。他说我们读经典作品,回到经典作家们的言路和思路中,可以使我们卑微平常的生活跟真实、美好、诗意的大道相连。

国学讲堂品悟老子第六十一讲 微观国学之老子篇(2)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假如你们的行为不比我们现在或过去的行为更公正、更和平、思想不能更理性的话,那么你们就等着 被魔鬼带走吧。”

《微观国学》这本书是文化学者余世存的十年读经笔记,他用53篇文章、,8部经典中的精进之道,让我们读懂古人朴素的道理,过好自己的一生。

2.

首先,我们来到本书的第一章:老子

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学经典,而很多人觉得老子的《道德经》的重要思想是“反智”,老子真的反智吗?细读《道德经》,才真正懂得老子的反智,其实并不是反对“智慧”,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到老子对知、智、明三个字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老子的“知”,是“了解”、“知道”的意思,而老子否定的“知”,是指人的欲念。比如“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里的智是指耍“小聪明”的意思,这是老子反对的。而至于“智慧”,老子是用“明”来表示。老子的“愚”也不是愚昧的意思,而是朴实无华的意思。

国学讲堂品悟老子第六十一讲 微观国学之老子篇(3)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老实、踏实的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也是老实的颜回。那些自作聪明,耍小聪明的人,是不讨人喜欢的。

耍小聪明的人,总以为自己很厉害,占了便宜,得了利益,而往往很多时候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 ,刚开始,中国疫情严重,很多人纷纷出国躲避役情,可万万没想到 ,后来国外的役情也开始火速蔓延,而这时,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老子对无为的精神是情有独钟的 ,他在《道德经》里写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为无为,则无不治” ,而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让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主张人要积极的生活,顺应自然 顺应社会之道。

国学讲堂品悟老子第六十一讲 微观国学之老子篇(4)

德国有句谚语说:“只有魔鬼才匆匆忙忙”,老子也主张人们要懂得生活,他说:“闲散的生活,才能有收获”。而如今,现代文学也有很多跟老子的这种思想稳合的。比如《精进》这本书的作者采铜也主张“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的理念,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说:“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

3.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功是有时段的,不可能永远一辈子都处在成功当中,那一个成功人士是应该在什么时候退下舞台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成功,我们普通的人认为成功就是显耀自己的穿戴,自己的富贵,自己的土豪和洋气。但老子确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的意思是说事物壮大了就会走向衰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所以成功必然伴随而来的行为是身退,成功了便隐退,是天道,天的法则。

国学讲堂品悟老子第六十一讲 微观国学之老子篇(5)

其实,我们现代人也有这样做的 ,以上图片就是马云在2019年9月10日正式宣布退出阿里巴巴董事长职位的描述,马云这种做法正是应了老子的成功便隐退的法则。前不久,著名情感专家涂磊也宣布退出天津电视台《婚姻保卫战》的主持工作 ,也算是一种功成身退吧。

古人的很多道理,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你总是会从中找到新的东西,所以经典的传统文化是怎么读都读不尽的

国学讲堂品悟老子第六十一讲 微观国学之老子篇(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