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普济寺最完整顺序(闲说前寺)

游玩浙江普陀山,普济禅寺不能不去。一般游玩普陀山的路线与通常景点不同,不是由下而上,而是由上而下。这样不走回头路,可以看到更多想看的景点。

普济寺又名前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供奉观音的主刹,为观世音菩萨应化处。众所周知,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济禅寺的前身,叫“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普济寺最完整顺序(闲说前寺)(1)

唐大中年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途经普陀山莲花洋时,海面上飘出朵朵铁莲花。大风与铁莲花,阻止了慧锷的行程。他只得上岸,与当地山民张氏在灵鹫山麓潮音洞边,建了间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观音菩萨。这是普陀山最早的寺院。

几经兴废,今天的普济禅寺蔚为壮观。寺院有三座门,平时中间大门不开,游客和香客,只能从左右侧门进入。

普陀山历经唐、宋、元、明、清,愈发因为深厚的佛教文化和在佛教界的地位闻名。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金、赐田、赐经等。其中,清朝康熙皇帝与普陀山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历朝帝王中对普陀山佛教兴盛贡献最大的一位。

普陀山普济寺最完整顺序(闲说前寺)(2)

说起来,康熙六次南巡,却一次没有亲自驾临过普陀山。不过,他每次都与普陀山亲密接触,或接见高僧、亲书匾额,或赋诗谈禅,或拨帑金,赠送佛像,修缮殿宇。敬佛礼佛的康熙皇帝,给普陀山带来巨大福音。

据说康熙帝有一次在宁波遇见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醒悟后遂拨重资重修普济寺的圆通大殿。这个圆通大殿,被称为“活大殿”,有“百人站不满,千人站不挤”的传说。从此有了皇帝不来普济寺大门不开的说法。不知真假。

圆通,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号。大殿中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这是一座难得一见的宏大殿堂。大殿为重檐歇山建筑,黄琉璃屋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了二龙戏珠。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可容数千人同时活动。“活大殿”之说名不虚传。

大殿前平台的周围有石雕栏板,一座四米左右高度的钢铸鼎炉上“普济禅寺”、“千秋宝鼎”、“光绪辛丑冬月吉旦”等字,团团围了一圈。

普陀山普济寺最完整顺序(闲说前寺)(3)

圆通宝殿正中,端坐着观音菩萨。菩萨造像高达八点八米,塑了金身。一如我们见过的观音菩萨一样,两边是善财童子和龙女,一对金童玉女。

东西两壁墙上,各塑了十六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合称观音三十二应身。一心慈悲的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不同说法形象。

普济寺前,有一个名叫海印池的放生池,是明代建筑。对于游客来说,不能从大门入寺多少有点遗憾。那么就到三座桥上走一走,稍稍弥补吧。三座桥各有自己的名字。中间这座叫御桥,又叫平桥。是三座桥中唯一一座平面桥。

平桥北接着普济寺的正门,南与御碑亭相连。平桥的名字因了桥中的湖心亭。亭子八角,取四平八稳之意。在平桥山走一走,祈福平平安安。

夏日走平桥,最是惬意。人在桥上,被放生池玉液拥抱,被古寺的粉墙环绕。池面上绿叶田田,红花亭亭。凭栏赏景,但觉得清香阵阵,浑身通泰。酷热的暑气,烟消云散。过湖心亭走到桥南,是建于雍正九年的御碑亭。

普陀山普济寺最完整顺序(闲说前寺)(4)

亭中竖立雍正所书、记载普陀山历史的白玉碑一方,碑高三米,宽一点五米。

东测的拱桥,名为永寿桥。永寿桥建于明万历十四年。桥上有石栏柱头,雕刻了四十座石狮子。狮子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呈现古朴典雅的特点。桥前菩萨墙影壁上,书了“观自在菩萨”五个大字。每个字高达五尺,字体苍劲、雄浑、有力透墙壁之感。

站在永寿桥上,能看到华东地区著名的普陀山多宝塔。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老话,用在多宝塔身上一样适用。因为这座宝塔,乃是一座元代石塔,与山西的应县木塔年龄仿佛,是难得一见的宝贝。只是,普陀山的名气太盛,盖过了多宝塔的风头。

西侧的桥叫“瑶池桥”。顾名思义,神仙佳处,洞天福地的瑶池,落到了人间,只有普陀山,能担此荣耀。如果遇到细雨霏霏,瑶池桥犹如蓬莱仙境,在漫漶的烟雾里忽隐忽现。荷香中听雨,怎样的享受?

普陀山普济寺最完整顺序(闲说前寺)(5)

若是满月的晚上,放生池荷花伴了月影,如梦如幻。是著名的普陀山十景之一“莲池夜月”。想想自己站在银色的月光下,清风明月梵音,忍不住笑出声来。可惜去过普陀山多次,也在山上住过,却没有机会看到这“非人间”盛景。缘分不到,强求不来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