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

今天,你被 #冠军队员集体出演中国女排# 刷屏了吗?

是啊,有谁能比女排冠军队员本色出演更真实、更燃的呢?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

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把中国女排集结起来,讲述一个中国故事?

——陈可辛。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2)

随着香港电影八九十年代的辉煌淡去,香港导演纷纷进军内地,或导演或监制,走上了“北漂”之路。其中,戴着眼镜、留着中长发,显得温吞的陈可辛,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他甚至被誉为“融入内地市场最彻底的香港导演”。究竟他有何能耐,来跟着小编看一看~

一、着眼现实,关注时代下的个体

陈可辛,1962年出生在香港,12岁随家人移居泰国,18岁到美国学电影,21岁返港。1983年,陈可辛以泰语翻译的身份,参与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英雄无泪》,从此入行。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3)

·1991年,陈可辛的导演处女作《双城故事》被香港导演协会选为最佳影片。

·1996年,陈可辛监制并拍摄了由黎明和张曼玉领衔主演的爱情电影《甜蜜蜜》,该片获得了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和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 ,陈可辛则凭借该片获得了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13年,执导并监制的剧情片《中国合伙人》上映,该片由黄晓明、邓超、佟大为联合主演,获得了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陈可辛则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

·2014年,陈可辛拍摄的剧情片《亲爱的》同样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2016年,陈可辛担任监制的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贡献了周冬雨和马思纯双影后。

·2019年,执导的传记电影《李娜》杀青(未上映)。

·2020年,陈可辛执导由巩俐和黄渤主演的电影《中国女排》于大年初一上映。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4)

陈可辛成绩不俗的履历让人瞩目,实际上,他拍摄现实主义题材已近三十年,讲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是他的拿手好戏。

《双城故事》里,志伟从旧金山到香港,一生漂泊。他想念家乡,渴望与爱人、密友长聚不散,却坐上了一条永不靠岸的船。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5)

1996年上映的《甜蜜蜜》,通过黎小军和李翘的漂泊聚散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变迁——20世纪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艰辛岁月、香港回归前夕人们的迷茫,并以歌后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贯穿始终。用真实细腻的镜头语言描写男女主角被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在香港相遇、相知、相爱;因为股灾和豹哥的落难而被迫分离;最终,重逢在美国街头的店铺橱窗前。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6)

更不用说,2013年上映的以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中国合伙人》,讲述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影片里,诗歌、华尔街、中国式英语等时代符号比比皆是。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7)

2014年,直击中国社会痛点、让无数人泪洒电影院的剧情电影《亲爱的》,勾勒出一幅以“寻子”为中心的浮世绘,呈现出各人不同价值立场的碰撞。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8)

二、调教演员,赋予角色生气和血肉

把活在剧本的角色演绎得有血有肉,离不开导演的耐心指导和慧眼判断,而陈可辛就是其中的楷模。

在《甜蜜蜜》中,李翘(张曼玉饰演)在异乡指认豹哥(曾志伟饰演)尸体,看到豹哥背上的纹身时,竟然转向身旁的人笑了起来,随后又因确认躺在面前了无生气的人是豹哥时,崩溃得大哭。起初,张曼玉看到这条戏的时候觉得不好,想要重拍,而陈可辛觉得这样的反应很真实,更能打动观众而选择保留。事实证明,陈可辛是正确的,张曼玉这场先笑后哭的戏,成为影史经典,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9)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0)

陈可辛调教演员很有一手。赵薇出演《还珠格格》之后,红遍大江南北,高起点的同时也是桎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赵薇演啥都有“小燕子”的影子,让人们出戏。但是在《亲爱的》中农村母亲一角中,人们看到了她的成长与突破。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1)

油腻,是“教主”黄晓明一直挥之不去的形容词,但他在《中国合伙人》饰演的“土鳖”成东青,较好地表现出了人物耿直朴实的一面,被认为是其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并一举拿下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2)

如果说让演员洗尽铅华,在作品中呈现不一般的光彩还算比较容易的话,调教素人就相对比较困难了。而陈可辛在这方面,也能交出让人惊艳的答卷,甚至有行走的“影帝影后挖掘机”一称。

2018年短片《李娜传》由退役的网球女王李娜本色出演,取材于其真实生活经历。网友们看完后,纷纷大呼李娜是专业演员吧!

不信你看,李娜在餐厅初见“父亲”时,她诧异、惊喜,但仍努力保持表面的镇定。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3)

“父亲”抚摸她手上的茧子时,她微笑中既有作为职业球员的骄傲,又有作为女儿的委屈。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4)

“你努力走自己的路而不去做别人,爸爸为你骄傲。”曾经的不理解在这番对话中和解,李娜的隐忍克制终于土崩瓦解,眼泪夺眶而出。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5)

从矜持到释然,李娜的表演毫无痕迹却层次分明、十分戳心。这一方面当然源自真实的情感,而另一方面,要归功于陈可辛让李娜把心中压抑的自己释放出来。

三、慢,是另一种快

陈可辛是一个速度很慢的导演。

《李娜》的剧本筹备四年,几乎全部推翻重来,在陈可辛宣布要拍《李娜》后,很长时间项目近乎没有进展,外界甚至传言这个项目已经搁置。实际上,他在寻找,他不仅想拍出一个80后偶像的故事,更想要吸引90后,引起人们的共鸣。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6)

可惜的是,今年2月《李娜》终于迎来杀青,却迟迟未与大众见面。

这样的拍片速度,无疑是养不活团队的,于是陈可辛选择做监制。对于他来说,监制更像是一门生意,要统筹好市场、营销、行政等琐碎事务。尽管监制的权力不及导演大,但是压力却小得多,陈可辛还喜欢做监制时,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审视作品,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知识。此外,陈可辛坦言,如果碰到符合市场需求,而自己不是太喜欢或者不适合自己拍的电影,做监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7)

可是,陈可辛做监制也依然很慢。常常题材还是热门的,但是等到陈可辛找导演,组团队拍好后,似乎流行的风潮已经过了。就像《七月与安生》拍好的时候,陈可辛发现,观众已经开始吐槽青春片了,而吐槽的点正巧《七月与安生》里都有。

陈可辛的电影之路(追着潮流的尾巴)(18)

陈可辛说:“不着急,也不用总是走在前面,只要内容做好,不管怎么发展都还是需要我的东西。现在这种心态,我活的很好,而且拍得更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