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姑嫂不和是非多的话(农村俗语姑做婆)

导读:农村俗语是咱们农民世世代代在生活中所总结的经验,浓缩的精华,通过通俗易懂的口语化约定成俗,口口相传于民间,不仅道理显而易见而且趣味十足,不仅体现了咱们农民的智慧,更方便了大家的理解记忆和交流沟通。

劝姑嫂不和是非多的话(农村俗语姑做婆)(1)

众所周知,农村人一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说东家长西家短的,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个个口才了得,都像是“演说家”似的极其流利,说话一气呵成还不带重复,而且还会引经论典,尤其对各种俗语更是信手拈来,前段时间就听到他们说了一句这样的俗语,即“姑做婆,闹不和”,那到底什么意思呢?又有何道理呢?我们先不妨来听听他们究竟在聊什么?

劝姑嫂不和是非多的话(农村俗语姑做婆)(2)

大家都知道在以前的农村,很多人都不会太关心近亲结婚的危害,更多的是秉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和“亲上加亲”的传统观念,所以以前在农村近亲结婚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可谓见怪不怪,其中咱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就是姑姑的儿子娶了舅舅的女儿,很显然姑姑就变成了婆婆,也就是所谓的“姑做婆”。

劝姑嫂不和是非多的话(农村俗语姑做婆)(3)

老话说:“亲姑妈,假舅妈”,按理来说姑妈是除了父母之外所有亲人之中最疼侄女的人了,更何况成了一家人后更是亲上加亲,理应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然而事实却似乎并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反倒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搞得家里鸡犬不宁,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劝姑嫂不和是非多的话(农村俗语姑做婆)(4)

大家都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就是导致后代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而恰恰他们两口子就生了一个脑子不太好使的娃,而且5岁了连走路都还是靠爬,作为老人也好还是年轻人也好都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但不管怎样大家心里都有很多的埋怨,婆婆(姑姑)怪儿媳(侄女)不会“生”,儿媳自然气不过,嫌婆婆啰嗦,而且婆婆总喜欢拿着以前做姑妈时的架势或者是喜欢站在姑妈的角度去“教育”儿媳,然而年轻人自然不会买它的帐,久而久之,矛盾越积越深,一触即发,所以两人不和就成了必然的事了。

劝姑嫂不和是非多的话(农村俗语姑做婆)(5)

综上所述我相信大家对“姑做婆,闹不和”这样一句俗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婆媳关系本就是大家公认的最难相处的关系,而从姑妈和侄女的关系变为婆媳关系的近亲婚姻家庭就显得更加的复杂,不管是他们之间角色难以改变,还是因为近亲结婚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会让他们更加的难相处。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劝姑嫂不和是非多的话(农村俗语姑做婆)(6)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与本文立场没有任何关系,若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