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

说起岑宁儿,你可能会想到去年那首极尽温柔的《Fly》,想到那首大热金曲《追光者》,想到堪称惊艳的《刹那的乌托邦》和与林二汶合唱的《银发白》等。宛若天籁的声音和温暖动人的表达,让她的歌曲有着独属于她的色彩。

又或者,你对岑宁儿上张入围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和最佳制作人的专辑《Nothing is Under Control》还算印象深刻。那么不妨去听完这张刚推出的Mini Album《Bedtime Story》,你会发现两张作品间仍有不少共通之处:

首先,是情绪上的一脉相连,两者都是流动的,以基于生活体悟而来的故事感穿插出细腻相间的情感,歌手将一切娓娓道来。其次,是主题上的相似,两张作品都引申出陪伴的量,Yoyo沿着歌曲思路讲述了一些独属于她的人生,扮演好了一个说书人形象,同我们分享着那些音乐故事。再者,还得益于岑宁儿安静疗愈的演唱,轻柔、温暖、抚慰人心,让人通过音乐暂时忘掉当下的烦扰。

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1)

(左《Nothing is Under Control》,《Bedtime Story》)

当然,也有不同。

两张作品相比较,它时间上的过渡还顺延出与歌手相伴的成长属性——在这段时间里,Yoyo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怀、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看法统统融入作品中。

选歌与生活相关,演唱上是新旧的对撞梳理,将四种不同心境的经典进行重译。迷你专辑《Bedtime Story》里还配上了一些Yoyo自白式的解读,用一篇23分钟的音乐散文体同外界分享着这些烙印上她生命印迹的歌曲。

这些歌曲源自yoyo在不同阶段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意象,以旧物、以记忆、以歌曲,娓娓道来,串联起她人生的风景,成为了最有心的音乐床边故事。

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2)

在正式说到迷你专辑前,还得先从 “Bedtime Story”这个主题说起。

事实上,早在《Bedtime Story》的第一首歌《我》正式发布前,岑宁儿就化身过“说书人”,在互联网连载了十集床边故事直播,绘声绘色地同听众分享一些生活的有趣瞬间,也为之后完整的音乐作品做铺垫。与之同时,她也在直播的同时有条不紊地着手这张Mini Album的各项工作。

这种做法,在快节奏和速食文化泛滥的乐坛很少见,它的慢是推敲式的循序推进,贴近一种接地气的平民姿态,在絮絮叨叨的日常中传递出一种居家的亲近感,很像进入正餐前的前菜。打个比方,虽说不是音乐,但它好比歌曲前一段极富巧思的Intro,以序言的形式揭开 “音乐床边故事”的完整面貌。

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3)

到了正式推出的全新Mini Album,则由一支23分钟“音乐散文体”的长音频引出,涵盖了四首金曲和用口白对歌曲背后故事的展开。上一次有类似做法的是毛不易43分钟“音乐日记体”《小王日记》,用Melody做过渡的音乐篇章;而《Bedtime Story》,则是用声音做衔接,有自白、有过去妈妈给Yoyo讲故事的声音、也有为了歌曲单独去制作的声音……歌曲的前后由自白补充歌曲在故事中的意义,它很像深夜电台放送睡前音乐故事,也是Yoyo送给乐迷的一本“音乐床边故事”册,与传统唱片的产出模式背道而行。

但恰恰是这种背离,让《Bedtime Story》的品质得到了全方面保证。选歌、人声、制作,到最后的呈现,都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清晰脉络。

完整实体LP专辑直接保留了这一首23分钟的音乐散文体。而线上数字专辑,则在1的基础上分割成了“1 4”,即一首长音频和从中拆分出的四首单曲,它像一个分散与集合的AB面。A面可以去感受每一首歌的部分,B面则可以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床边音乐故事中。

其中,按时间线依次呈上几首歌曲:罗大佑的《舞女》,张国荣的《我》,母亲刘天兰的粤语歌《常愿意》,张震岳的《抱着你》和23分钟的《Bedtime Story》。这些温暖的歌,穿插在她生命里的不同阶段,都被岑宁儿以重译的方式进行了全新的演唱。

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4)

最早推出的歌曲《我》,虽然曲序上是第二首,却是《Bedtime Story》的第一章节:《我》亦是对“我”的结构,这首《我》也是真实不掩饰的岑宁儿。

在这首歌中,有着最典型的“去繁复”的编曲特质,突出Vocal的部分,以柔软干净的嗓音和细腻情感表达来化大为小,赋予了这首歌属于她自己的理解。

如果你真正进入这首歌的状态,你会发现这首歌里有许多Yoyo儿时的念头和心思,唱《我》时的整个状态都像和年少自己的沟通、互相取暖、相互拥抱。

这版的差别,在于它切入点并不如张国荣版本的宏大,而是略微蜻蜓点水式地拖出对这首歌的理解——“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的赤裸裸”。没有延续原版直抒式的表达,没有气势上的状况,而是用声音和情绪去梳理出另外一种温柔的诉说。很像电影《日常对话》中对现实的淡淡描摹。唱《我》时,也变成了与自己和听众的深夜促膝而谈。

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5)

曲序上的第一首《舞女》,则是故事对应的第一章节,“舞女”折射出童年懵懂时的缤纷光影,是年少时的自由梦想。在简单寒暄后,岑宁儿用口白部分补充了对这首歌的注解,这也是一首关于童年的歌曲,“感觉八岁的自己就站在我旁边,对我说‘好久不见’”随后无缝切入歌曲。

当然,若是你对这首好像不太热门的歌曲还算熟悉的话,那么你应该也知道早在2019年的“周3聚乐部:罗大佑与音乐疯子的传奇派对”系列倒数第三场主题演唱会「管乐零零柒」上,罗大佑就曾和岑宁儿同台演出过这首作品。那年3月,是罗大佑好友罗曼菲逝世13周年之际,和岑宁儿特别挑选了这首由罗大佑创作的《舞女》向其致敬。

不过与当时承载意义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相比,这次放在《Bedtime Story》做独唱版就更为自如一些了,旋转的意象打造出一丝玄幻感。它与年少不谙世事的状态对应,采样了真实的八音盒音色,做出了一些设计感的部分。

而岑宁儿的演绎则以一种柔和轻透的气质表达,扭改了歌曲中落寞的时代气息,变得活泼而温暖,让人在旋律中重回童年时光。

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6)

在这张《Bedtime Story》有不少关于“妈妈”的部分。

创作的概念灵感就源自于小时候与妈妈一起说故事的回忆,而开场更是将 2 岁时妈妈为她录下的珍贵音档片段收录其中。当然,Mini Album里也有一首由妈妈刘天兰演唱的粤语歌《常愿意》,放在第三首的位置,是一首非常特别的歌曲,也引出了作品里的陪伴与呵护的主题。

特别之处在于这首歌是给女儿的,收录在刘天兰1987年的专辑中。而在2020年,时间跨度33年之久后衍生出全新的编曲和演唱。由女儿岑宁儿将这首歌唱回给妈妈和所有当了妈妈的朋友,是一种亲情的常驻,这份心意也通过歌曲完成了两代人在时空中的彼此相逢。

自然,这首歌的私密性也由此被打破,岑宁儿这版入味的演唱,将歌曲里的呵护变成了一种更为广袤的温柔的力量。在《常愿意》中,那种独属于粤语歌的美感,被倾注在这首摇篮曲流行小调中,给人真实的音乐温暖。

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7)

到了最后一首《抱着你》,岑宁儿对歌曲的重译,还和她的人生相关联。那些在孤独和寂寞中品尝过的人生百态,都赋予了她拥抱别人和拥抱自己的勇气。

张震岳是关于爱情的感言,而岑宁儿歌咏的却是人生的常态,独具一格的温暖嗓音重新诠释出《抱着你》的全新打开方式。

作为音乐床边故事里音乐的最后一部分,这首歌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和maps很像的歌曲(BedtimeStory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8)

而将歌曲和口白连成一个完整作品的《Bedtime Story》也很好地糅合了这些情绪,用私人的温柔呢喃,用那些温暖走心的演唱,同我们分享着岑宁儿的音乐床边故事。这里面有感动,有爱,有真实和梦想,有呵护和拥抱,也有那些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感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