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1)

海棠周盘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一个酒后初醒的早晨,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由此引出那句著名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海棠,在传统文化素材中,占据了很大地位。说起海棠,我们总会觉得有种春意迟迟的慵懒感,无论是形、意,还是颜色,都美不胜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2)

慕莲·香云纱茶席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海棠花在中国古代的栽培历史。在汉代,海棠花就已经与园林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在汉武帝的林苑中,群臣都争相敬献了珍贵的花卉植物,其中有四株海棠,尤其深得皇帝的喜爱,从此便成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角色。

唐代,海棠无论是在文化发展还是种植范围,甚至是观赏价值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飞跃。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3)

嘉庆款绿地粉彩开光矾红彩诗文海棠式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4)

山月·香云纱杯垫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杨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曾将海棠比作杨贵妃,后来宋代文学家苏轼还曾据此作过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唐代大诗人贾岛《海棠》也有“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的佳句,称道成都锦江两岸的海棠花。

到了宋朝,一个无比风雅的朝代。海棠花达到鼎盛时期,研究海棠的书籍层出不穷,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就是《海棠记》和《海棠谱》。在中国宋朝时期,海棠不但深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宋代的帝王对海棠花更是特别的钟爱。

宋徽宗在宋朝末年的时候,下令在京城开封建成皇家园林,名字叫做“艮岳”,在园中栽培的全是海棠,所以当时的胜景被称作“海棠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5)

宋人海棠蛱蝶图单页

海棠在明朝遍及全国各地,可谓是无处不在。花园、道路、庭院、寺庙等处都留有海棠的足迹。不仅仅是园林和瓷器,就连衣物刺绣、家具建筑都有了海棠花的影子。

清朝时海棠的势头仍然不减,因为瓷器技艺的不断成熟和各种器物的兴起,海棠作为素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其浪漫。

《群芳谱》谓:“海棠盛于蜀,而秦中次之。其株倘然出尘俯视众芳,有超群绝类之势。而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比,盖色之美者惟海棠。……以其有色无香,故唐相贾耽著《花谱》,以为花中神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6)

海棠周盘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文人们常用海棠寓意佳人,表达思念、珍惜、慰籍从容淡泊的情愫。又因为“棠”与“堂”谐音,海棠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寓意“玉棠富贵”;与菊花、蝴蝶相配,寓意“捷报寿满堂”;与五各柿子相配,寓意“五柿同堂”。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7)

凌梅·海棠茶席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礼数(海棠知否)(8)

王穀祥海棠扇页

花,是一种生活的装饰,在枯燥无味的日子中,总能给我们一点逃离俗世的自由。种花,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事,但愿意在这件事上花费时间的人,一定是注重生活品质的人。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故宫博物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