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1)

宋代,白描独立成科。李公麟创造出“扫去粉黛,淡毫轻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白描,完善了白描的写实特点,从此白描具有了情感与审美的功能,产生了质的改变,它不再只是作为正式创作前的没有生命的小稿,蜕变为充满活力的独立画科。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2)

北宋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城(今属于安徽)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中进士。产先后任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和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病辞退,归老龙眠山。

李公麟 21 岁入仕,在朝 30 多年,无心政治。他一生专注于绘画,由宋徽宗词条授意编著的《宣和画谱》词条,共收录魏晋至北宋画家 231 人,仅李公麟一人作品就多达 107 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作,就是这件曾经被怀疑毁于战火的《五马图》。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认为李公麟画的马骨肉兼备,超过了唐朝以画马著称的韩幹。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3)

五马图局部

《五马图》是古代鞍马画的经典传世佳作,画卷分五段,每段画一匹西域进贡的名马,并由一名奚官或圉人(专职养马的人)牵引,每段上还有同时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黄庭坚的题跋,记录了马名、来源、身长等信息,配合李公麟精彩绝伦的画迹,共同体现了宋人格物治理的精神。

这幅画一经问世,即被奉为神品,标志着单线勾勒的技法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将“白描”确立为一种独立画科。在这以前白描还只是作为绘画粉本来勾描的。

画面中的每匹马各自代表了宋人观念中一类特殊毛色的马,但并非“纪实”的职贡绘画,而是以李公麟为中心的北宋文人对于唐代韩幹马画传统的理解和阐发,折射出一种影响深远的艺术方式。看似简单的白描勾画,线条粗细、墨色浓淡却恰到好处,马与人物比例精当,形象生动,甚至能让人感觉出马的肥瘦、光泽及性情。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4)

五马图局部图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5)

五马图局部图

画中的每匹马后都有好友黄庭坚词条的题字,写明了马的名字、年龄、进贡时间和收于何厩,所以,这也是一幅有真实对象的“写生画”。古人画画,落墨即成象,没有草图之说。宋人的绘画之所以是一座高峰,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自然极其细致的观察,和落于笔端准确生动的表达。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6)

五马图局部图 ①凤头骢,八岁,五尺四寸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7)

五马图局部图 ②锦膊骢,八岁,四尺六寸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8)

五马图局部图 ③好头赤,九岁,四尺六寸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9)

五马图局部图 ④照夜白,未记年岁和身高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10)

五马图局部图 ⑤无黄庭坚的题跋,经考证可能为满川花

前四段有黄庭坚题跋,乃几无争议的李公麟真迹精品。第五段无跋文,笔法与前四段亦有差异,故而学界多认为其乃后人补绘。该卷经溥仪之手流散至日本后,近百年间踪迹成谜,2019年却突然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特展中现身,从而让世人得见“摄去神骏精魄”之李公麟笔墨的真实风貌。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11)

黄庭坚长跋

完成这幅画的时候,李公麟大约 40 岁,正值创作成熟期。先由宋代内府收藏,后入元、明,经柯九思词条、张霆发等递藏,乾隆年间入清宫长达 200 多年,最后,由溥仪转售日本人。

(请横屏阅览↓)

北宋李公麟 《五马图》

卷 纸本 浅设色 29.5*225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湖心亭看雪只用白描手法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12)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