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讲的是鬼故事吗 聊斋里的土化兔是怎么回事

靖逆侯张勇镇兰州时,出猎获兔甚多,中有半身或两股尚为土质。一时秦中争传土能化兔。此亦物理之不可解者。

上文是清人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土化兔》,一般人看过之后一哂而过,不以为真,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土化兔确有其事。

聊斋讲的是鬼故事吗 聊斋里的土化兔是怎么回事(1)

第一,此篇中人物并非虚构。注释【张勇:陕西成宁人。原为明之副将,顺治间降清。初授游击,继任甘肃总兵,驻军兰州。后在乎定吴三桂的叛乱中,屡立战功,授靖逆将军,晋靖逆侯】。

第二,篇幅甚短,简单记录而已,是轰动当时的一件事,不是无中生有。

第三,《聊斋志异》本身可信度很高。“志”者,记也,不是凭想象力编造,蒲公是收集民间怪异之事记录下来,蒲松龄也自名“异史氏”。

《聊斋》中大多都是有名有姓,有时间地点,有来处,根本不是臆造的,比如在《祝翁》篇中,作者交代来处说,“康熙二十一年,翁弟妇佣于毕刺史之家,言之甚悉。”还比如《诸城某甲》篇开头:“学师孙景夏先生言:其邑中某甲者……”注释说【学师孙景夏:孙瑚,字景夏,山东诸城人。举人。康熙四年任淄川县儒学教谕。后升任鳌山卫教授,泾县知县。见《淄川县志》四】。而某甲叫什么,因为蒲松龄不知道,也不编造姓名,就用某甲代之。这样的比比皆是。看文风和情节,也不是我们现在写小说的概念,就是忠实记录而已,导致现在拍的《聊斋》影视剧,为了更具戏剧性,都是在原著基础上大改了的。

聊斋讲的是鬼故事吗 聊斋里的土化兔是怎么回事(2)

土化兔确有其事,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佛经中可以找到相关内容。《楞严经》卷七:“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土枭、破镜鸟,可以在进入某种状态后,像老母鸡抱窝那样,将无情的土块或水果变成它的孩子。

《楞严经》卷十:“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指掌疏》解释说:“日月薄蚀者:黑气相迫曰薄,蔽其精耀曰蚀,即今日月交食是也。然日为阳精,月为阴精,各有光华之气,周遍散注;当其薄蚀之际,不得散注,直贯于地。地上之金玉芝草,麟凤龟鹤,得之可以久生,可以毓秀,故云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者,为物仙,为禽仙,为兽仙……”那么,土化兔很有可能是日食或者月食等特定情况下,土块得了日月等精华,而由无情转为有情,出现了半身或者两腿是土质的情况,没有转化完全。自古就有无情物或者动植物成精的传说,恐怕也不全是谣传。以现代科学来说,用一根头发可以克隆出一个鲜活的生命,不就是变无情为有情吗?

那么有情众生可否转为无情?记得小时候的课文里有一篇《猎人海力布》,人化为石头的故事。还有望夫石的故事,出海打渔是很凶险的,妻子在海边翘首期盼丈夫归来。一波一波的渔民都回来了,也不见丈夫的影子,苦等多日,终于精神崩溃,化作石形。美国佛教的先驱、万佛圣城的创立者宣化上人在开示中也几次说到情与无情转化的事,读来让人心惊。

无情物是毫无意识,还是人类无法和它们沟通?单从日常来看,有的动物灵性已经非常低了,只剩下最简单的应激性,而有的植物不但有生命,还能够捕食昆虫或者小动物,动植物的界限又有多明显?

聊斋讲的是鬼故事吗 聊斋里的土化兔是怎么回事(3)

1966年2月的一天,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仪专家克里夫·巴克斯特在给庭院的花草浇水,一时心血来潮,把测谎仪的电极连到一株牛舌兰的叶片上,并向根部浇水。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他惊奇地发现:测慌仪的电流计并没有像预料中那样出现电阻减小的迹象,在电流计图纸上,自动记录笔不是向上,而是向下记下一大堆锯齿形的图形,这种曲线与人在高兴时的曲线图形很相似。巴克斯特随后改装了一台记录测量仪,并把它与植物相互连接起来。他想用火烧植物的叶子,仅在心中想了一下这一燃烧,示踪图瞬间就发生了变化,在表格上不停地向上扫描。随后他取来火柴,刚刚划着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再次出现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的摆动,出现了极强烈的恐惧表现。巴克斯特和同事们在各地的其他机构用其他植物和其他测谎仪做了类似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对25种以上不同的植物和果树进行试验,其中包括莴苣、洋葱、橘、香蕉等,得到的是相同的观察结果。

在美国耶鲁大学,巴克斯特曾当众将一只蜘蛛与植物置于同一屋内,当触动蜘蛛使其爬动时,仪器记录纸上出现了奇迹--早在蜘蛛开始爬行前,植物便产生了反应。这表明了植物具有感知蜘蛛行动意图的超感能力。为研究植物的记忆能力,巴克斯特将两棵植物并排置于同一屋内,让一名学生当着一株植物的面将另一株植物毁掉。然后让这名学生混在几个学生中间,都穿一样的服装,并戴上面具,一一向活着的那株植物走去,最后当“毁坏者”走过去时,植物在仪器记录纸上立刻留下极为强烈的信号指示,表露出了对“毁坏者”的恐惧。

1973年,彼得·托姆金斯和克里斯朵夫-伯得的《植物生命奥秘》(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一书,不仅重复了巴克斯特的实验,并且进一步显示植物还对语言、思维、祈祷有反应。这项研究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植物心理学。近十几年来,许多的生物学家对这项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加入这一研究行列,揭示了植物生命的诸多奥秘,证实了植物具有意识、思维及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还具备着人所不及的超感官功能。

世界光怪陆离,生命又是多么奇妙。宇宙从洪大至微密,人类知道和掌握的实在太少,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奇奇怪怪和难以置信,才可能打开一片新的广阔天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