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字的汉字演变(有趣的汉字之尘)

尘,看到这个字在《说文》中的字形,我由衷地体会到汉字简化的必要性,不然,别说给外国人教汉语了,就是中国人可能能写明白的也不多。但是当我写出这个字时,也由衷地感叹汉字之美。简体字少了汉字的神韵,但是却为普及汉字做出了贡献,只能说简体字和繁体字对中国文化各有作用,缺一不可。

鹿字的汉字演变(有趣的汉字之尘)(1)

尘——说文小篆

上图是《说文》中的小篆,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我特地写得大一些。上面是三个“鹿”字,下面是“土”字,我们都知道,古人以“三”表示多,所以这个字的本意就是“群鹿飞奔时扬起的尘土”。三个鹿叠在一起,即为“麤”,是“粗”的本字。后面也有简化,将三只鹿简化为一只。可见,汉字的简化是一直在进行的。

鹿字的汉字演变(有趣的汉字之尘)(2)

尘——说文籀文

这是《说文》的籀(zhòu)文,专业术语不再细究,简单而言就是大篆,广义的大篆是小篆出现前的字体,包括金文、籀文(金文繁体),甚至甲骨文。这个“尘”字两边是土,同样也是三只鹿。

可为什么要说是“群鹿飞奔”而不是“群马”呢?明明马也很能跑,而且尘土飞扬啊。带着这个疑问,我又查了些资料,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学术论文来解释。根据资料,我猜,哦不,我分析,马,并不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它于商朝晚期传入中国,而直至春秋战国相交之时才出现“骑兵”这一兵种,所以上古先民在造字时大概率是看不到我们今天熟悉的“万马奔腾”的景象的。至于马的具体历史不再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下。

再说回鹿。“鹿”的甲骨文就是画的鹿,上面是鹿角,中间是鹿身,下面是鹿的四肢,活灵活现,鹿之优雅、灵动跃然纸上,小篆也依然可以看出“鹿”的模样。这个字本身就表示“鹿”这种动物,而鹿在上古时期是非常常见的,并且经常成为人们的猎物,所以才有(打猎时,也许)群鹿奔跑而扬起尘土的画面。

鹿字的汉字演变(有趣的汉字之尘)(3)

鹿——甲骨文及小篆

鹿字的汉字演变(有趣的汉字之尘)(4)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鹿”的引申义不必多说,它在古代就是一种瑞兽,加上和“禄”谐音,因而这个字有很好的寓意。但我也看到有学者说“鹿”是“禄”的本字,含义是官员的俸禄,对于这个观点,我持保留意见。因为从甲骨文明确可以看出“鹿”就是一种动物,之所以现在看不出“鹿”的模样是由于汉字的演化,而并非造字者的初衷,而“禄”自有字源,二者不能混同。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