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黄河源头(黄河之源头被找到)

前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我从哪里来对自己根源的疑问是每个人都曾做过的事。不仅如此,对于千年之前发生的事,也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并作为饭后谈资为国人所热衷。黄河作为我们文明发源的重要瑰宝,国人对她有着强烈的儒慕之情,正是因为她同母亲一般,不知倦怠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古今无数文人墨客,数度挥毫泼墨,创作出一篇篇歌颂她的文章诗句,借以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揭秘黄河源头(黄河之源头被找到)(1)

妇孺皆知,作为中原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的黄河,不仅仅作为无数华夏儿女的四渎之宗,更是作为开疆扩土的起源。时至今日,我们对于寻找黄河源头一事仍格外在意,这也正是因为对这条于文明传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河流,关于它的源头究竟在何处有着近乎本能的探索。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寥寥数句便勾勒出黄河气势雄浑之态,字里行间犹如亲临黄河之水,波涛汹涌,令人激动不已,亘古长流的滔滔黄河虽然已经在宋代改道,却给当地留下肥沃的土地,这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是需要世代修行才会降临的福祉,其中饱含深切的感慨与悠远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出许多对黄河的眷恋及敬畏。只是历代传颂的诗文中,关于黄河源头从未有过记录,古人将所有未解之谜归于鬼神天象之说,便有唐时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赞叹。

揭秘黄河源头(黄河之源头被找到)(2)

黄河源头

涓涓细流便是源头

得益于高速发展的科技,比之古人,我们有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并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黄河之源,科研表明黄河的发源地分为三处,皆系于青海一地中的于古宗列曲卡日曲扎曲三处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黄河南源,即位于巴颜克拉山脉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

源泉与人们认知中的黄沙滚滚相距甚远,发源于青海雪山的它清澈见底,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始发地仅有碗口大小,与我们在壶口所见奔涌不息,大浪淘沙之景相去甚远。

揭秘黄河源头(黄河之源头被找到)(3)

得知黄河的庐山真面目后,人们无不惊异,根本无法将眼前这条清澈的小溪与雄浑磅礴的黄河与之联系。黄河的千姿百态,无不让人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

便有人揣测,黄河之所以从一尘不染成为如今的大浪淘沙,归咎于人们对中原大地植被的乱砍滥伐,挥霍无度使得生态毁坏严重,土壤沙化,途径黄土高坡、戈壁等地卷走大量砂石,这才导致形成如今所见的浑浊之势。但也得益于黄河流经途中卷走海量砂石,才造成千里良田,造福后世

揭秘黄河源头(黄河之源头被找到)(4)

设为禁地的源头

中国自古便有叶落归根之说,出于保护生态,不能葬在养育我们万载的始源地,但许多人仍希望可以亲自前去一看,但无一不被被厉行禁止。虽然有着保护生态的考虑,一旦允许游览,人数众多未免管理不便,加之许多人素质堪忧,乱涂滥扔屡禁不止,出于母亲河的安宁与黄河水质的考量,必须禁止。除此之外,便是出于安全考量了,源地还隐藏许多安全隐患。因为周遭土壤含水量极高,造成土质松软,地下也有许多未经发现的水流,常人一旦踏入便会深陷其中。

最后便是对于当地生态的保护,正因为人迹罕至,当地存有许多野生动物。所以,不论出于保护生态还是人身安全,都是黄河源头都禁止任何人靠近。

揭秘黄河源头(黄河之源头被找到)(5)

结语

中国作为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如今文明传承保护最为优秀的国家。在印度恒河早已污糟不堪,埃及的尼罗河不断水位持续下降之际,我国的黄河却仍然千年而不息。

正是因为黄河的滋养,才使得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绵延数代。水源作为生命之本,是我们所不可或缺的,在有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我们更应该保护她,避免浪费,节约使用,不只考虑当下,也要为后世留下希望,文明发源无不在大江大河两侧,且不提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等诸多古国也都是因为水源充足,文明才能加速发展,并流传后世,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节约用水”。

引用文献:

  • 《浪淘沙》
  • 《尔雅·释水》
  • 《登大伾山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