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初中化学复习课)

一、从教材实验入手,探究实现深度挖掘

【案例1】冶铁原理的追踪探究

教师在执教《铁的轮回》第五章复习课时,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初中化学复习课)(1)

教师演示:

①注入一氧化碳排尽空气,夹紧气球上的止水夹。

②用酒精灯加热浅V型玻璃管,待装置中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

③待装置冷却,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吸取装置中的气体,振荡,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④固体产物验证,用磁铁吸引浅V型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发现能被磁铁吸引,产物可能是铁。

⑤进一步验证,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同时取少量铁粉于另一试管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对比观察,发现铁粉中有气泡冒出,产物中没有气泡,证明产物不是铁。

师生活动:

①对比教材实验(酒精灯替换了酒精喷灯),分析没有得到铁的可能原因。

②资料收集,证据推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初中化学复习课)(2)

③分析探讨,加深认识。

教材实验对操作的要求较高,如酒精喷灯的使用、尾气的处理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酒精喷灯熄灭,或者CO燃烧引起爆炸。该条件下产物为铁粉,因此学生对产物验证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刻,经常认为只要能被磁铁吸引,即是铁粉,没有必要再用稀盐酸做进一步的验证。复习课中这个实验的改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绿色环保,既重温了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又用加热温度在400∽500℃的酒精灯代替酒精喷灯,制得“非目标产物”Fe3O4。在对产物的验证中,学生发现Fe3O4也是有磁性的,也能被磁铁吸引,加深了对检验产物铁的方法的理解(为了增强趣味性,在进一步验证固体产物的环节,也可以将铁粉和产物粉末分别撒在酒精灯火焰上,铁粉星光点点,产物粉末无变化)。同时,学生体会到在不同条件下,物质之间的反应可能产生不同的物质,理解了用CO冶铁的条件应写“高温”而不是“加热”。

二、从典型物质入手,串联构建知识网络

【案例2】金属的专题复习教学片段

展示设问:易拉罐的材质是什么?提供样品A和样品B,样品A取自椰树牌椰汁易拉罐,样品B取自可口可乐易拉罐。

猜想假设:学生认为可能是铝、铁、锌、镁……

设计实验:如何确定样品是哪种金属?(学生兴趣盎然,启动思考)

合作探究:用磁铁吸,样品A能被吸起(可能含铁);再取两片样品A,打磨后分别放入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中,放入稀硫酸中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表面产生了红色物质。

方法延伸:给出资料:溶液中Fe2 可以与铁氰化钾K3[Fe(CN)6]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

追本溯源:铁是如何得到的?工业冶铁的原料、原理、设备是什么?

拓展视野:铝的冶炼。

铁具备极好的生活基础,围绕铁的实验设计整合了金属的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酸和某些盐溶液的置换、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氧化)等核心知识。让学生在已经掌握一定化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设计、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课堂活跃、灵动,不再枯燥乏味,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邸凤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