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掌握自己生活的道理(浅析围城有一种精神围城)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意思是“围城”的含义,不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钱锺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这个关键词“实获我心”。

——杨绛

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小说《围城》,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主角方鸿渐没有经历生死大难,但经历的学业、婚姻爱情、事业三大人生课题,却让无数读者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纠结。

方鸿渐的性格中有致命伤,在哪个年代都不可能进阶为成功者、幸福者,那就他的执拗: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应了宋代陈师道中的诗句《宿柴城》:“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方鸿渐身陷围城,却自知围城是他一手搭建,无形的障碍,就是他的精神围城。

围城中掌握自己生活的道理(浅析围城有一种精神围城)(1)


一、 身陷人生三座围城:学业、婚姻、事业,却不知是自己一手打造的精神困局。

1、学术上不精通,导致无能的愤怒

方鸿渐到欧洲游学,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方鸿渐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为了哄骗精明的父亲和经济助学丈人;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无可奈何,在图书馆的杂志上看到一份中英文对照的广告,方鸿渐极为心动,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把钱汇到美国,骗了个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

在欧洲留学却获得大西洋彼岸美国的博士学位,本身就是大笑话,但方鸿渐为了虚荣面子,接受了假文凭的包袱,以为回国以后,无人知晓。

却不知道,一张假文凭,让他错失了爱情和事业上的良机,更受到良心的质疑。但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真才实学,没有脚踏实地真本事导致的悲剧。


围城中掌握自己生活的道理(浅析围城有一种精神围城)(2)


王小波先生曾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演员翟天临今年年初的博士后学位造假学历风波,带给我们重要的警示。在高校无论用什么方式去获得文凭,都会在后劲的人生中,被人问及和用处,一段寒窗苦读的记忆,还是褥疮伤疤,终究是要示人的。

“假文凭”背后就是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希望不付出对等的努力,去获得面子工程下的学历证书,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虚幻。

2、思维上的懒惰,导致无尽的借口与抱怨

方鸿渐留学回国后,并无打算。听从岳父周经理的安排,进入小银行帮忙做小职员,如笼中之鸟,一饮一啄,听命于人。在爱情失意之后,痛下决心接受好朋友的邀请,毫无主见,随波逐流长途跋涉去三闾大学任教。

三闾大学虽在穷乡僻壤,也是高校之地,方鸿渐的混沌学业,虚无的技能,从一开始就变成了无用的任职,一直命悬一线,成为校园边缘人物。在学校中,一直被领导调来调去,像一只被踢来踢去的足球。

最终被排挤出校,再一次借着朋友推介,回上海在报馆资料室工作。没工作几日,报馆投靠汪伪政府,方鸿渐主动辞职。

方鸿渐从学业基础不牢固,再到办理假毕业证书,再到稀里糊涂接受未曾谋面的父母媒妁婚姻,就已经注定了事业的一事无成。就像赵辛楣对他的半开玩笑评价:“全无用处”。事实上他已经变成了思维的囚徒。


围城中掌握自己生活的道理(浅析围城有一种精神围城)(3)


柴静在《看见》书中记述制片人陈虻的话,“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说,“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方鸿渐的起点,已经比一般普通老百姓高出很多,但却对生活没有规划,没有思考能力。情愿受各种力量的束缚,也不愿意发挥自身的潜力。

人活一世,都会经历波折动荡,但决定成败的,是对痛苦的思索,触底反弹的能力。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从小家境贫寒,身体孱弱,小学没有毕业,但依旧阻挡不了,他23岁创办了“松下电器制作所”,30岁成为日本首富。

穷困、孱弱和低学历经历,被松下的心智模式构建成生命中收益无穷的恩惠。对痛苦的思考能力,才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3、 情感上的滥情,导致说不清的爱与喜欢

方鸿渐从留学到小说结尾步入婚姻殿堂,和几位女性之间发生了很深的关系。第一位就是未曾谋面的周淑英,父母包办的未婚妻,接受了岳父的资助留学费用。如果周淑英没有因病离世,方鸿渐恐怕早就入一道婚姻围城。

方鸿渐在回国轮船上与交际花发生关系,经受不住性感肉欲的吸引,得过且过。而对于苏文纨相互暧昧,迟迟不肯给苏文纨清晰的关系代际,当苏小姐袒露爱意之时,才缓慢拒绝。

唐晓芙是方鸿渐心中理想的爱情婚姻对象,可惜因为偏偏他触碰了唐晓芙择偶的底线:没有空白的过去。欠的债总是要还的,一张没有真才实学的假文凭让他和心中所爱越走越远。


围城中掌握自己生活的道理(浅析围城有一种精神围城)(4)


方鸿渐在爱情和婚姻中的态度,和他追求事业的态度一样,得过且过,什么都沾染,什么都没所得。对爱的人没有能力和勇气继续追求,对不爱的人没有能力拒绝,一直是被动接受,注定陷入爱情困局。

优柔寡断,半推半就的婚姻,本身就是个糟糕的开始。无法辨别爱与喜欢,更是婚姻围城的高墙围筑。

二、 精神围城:高者无力得到,低者不屑迁就,高不成低不就的挫败人生。

精神围城,就是一次次的“精神困境”?那么何为“精神困境”?哲学家萨特对精神困境做过更加形象的说明:

精神困境就如悬崖,我们走在悬崖边,并不苦恼,害怕掉下悬崖才是我们真正的苦恼。如果用“死亡”作为精神困境的象征物,那么死亡本身并不令人苦恼,真正令人苦恼的是如何避免死亡。

方鸿渐是留洋回来的知识分子,他能够很敏感的捕捉自己对于现状处境的不满。他能清晰的感受到“精神困境”给他带来的困苦与无奈,但却始终缺乏承担精神,以为离开了此处,到另一个地方去,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殊不知,逃避只是懦夫的行为。

方鸿渐一次次由一座围城,进入另一座围城,逃避是他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鸿渐代表的是人的“普遍性”,想的永远比做的多。“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但却全然找不出原因。

方鸿渐展示的一个群体,不受年代限制的人之共性,那就是对现实生活并不满意,却不肯找到拼搏的目标,一边自怨自艾,一边负重前行。


围城中掌握自己生活的道理(浅析围城有一种精神围城)(5)

书评中,大量网友慨叹:方鸿渐就是现实中的我们,在该努力学习的年纪,浪费清楚挥霍资本,当就业来临,却吃尽闭门羹,却又责怪世间无伯乐赏识自己的才华。

在面对向往的爱人面前,被拒绝后,责怪命运不公,没有一个好出身。再婚姻柴米油盐中,面对异地鸡马,不愿直面,埋怨婚姻是坟墓,不该走进去。

精神困局,是一个人深陷泥潭的原罪根源,是勇往直前还是萎靡不振,全在一念之间。

三、如何走出精神围城,心在天地?

1、抛弃抵触情绪带来的压力, 拆掉自己构建的世界,看到真实的部分。

我们想走自己的路,当事情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要学会抛弃抵触情绪带来的压力。学会放松和安静下来,消除提出情绪,头脑就会变得异常清醒。

我们很习惯看世界中想看到的样子,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我们在脑子里构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

围城中掌握自己生活的道理(浅析围城有一种精神围城)(6)

2、清晰的认知自己,学会自省。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自省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多多观察和审视自己的表现,时常问问自己:事情为什么没每个人而言,只有自己才能承担起选择态度的责任。我们不能把责任转嫁给别人。

丰子恺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

海涅曾写下一句话: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成长是艰难的自省过程,你必须抛弃别人对你的夸赞,从自负和虚妄走出来,正视自己的不足与无能,然后作出改变。

3、心智模式升级:混沌-觉察-觉醒-超越

我们常年生活在我们自己构建的心智模式中,就好像鱼生活在水中,混混沌沌,不知不觉

我们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你需要看到两个世界之间细小或者巨大的差异,有了差距体验的你,才会开始慢慢的对你想像的世界有所察觉,我们称为,后知后觉。随着经历的增加,你会越来越快的意识到这些差距,这叫做当知当觉的醒觉

最后你终于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替换自己的固有模式,而挑选更好的模式来应对,这个时候你先知先觉,开始自我超越


围城中掌握自己生活的道理(浅析围城有一种精神围城)(7)

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提出心智模式升级的四步骤,也提出呼吁:今天这个世界,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改变。按照外界的条件变化,破除无效的心智模式,升级你的心智模式。

身在围城,心在天地,通达之心智模式,是改变处境的健康精神环境。

四、结语:

人生围墙,是人类因本身认知的局限性,为自己设立的一道道精神困境。

人终究都会向往更高端的结果,而忽视是不是和自己匹配。纵然对欲求的向往终究逃不过失望的结果,但追求的过程,如果全力以赴,才会更清晰自己的方向。

这个世界上,不缺乏倾其所有的人,只为了梦想照进现实里。还有很多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丢兵弃甲,一败涂地,还有一些人,所向披靡追逐上了梦想,却发现已经体无完肤,早已找不到信誓旦旦的自己。

希望每个人都能垫垫脚够得着的梦想,一步步努力而为,突破一道道精神围墙,实现与之匹配的人生梦想。《当幸福来敲门》中那句台词:“我不要似是而非的人生,我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刻骨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