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经典故事原文(书评伊索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500年插画与故事》精选了100篇寓言故事,共选用了15世纪至20世纪的53位画师的318幅插画,将富有智慧的文化遗产再一次带到读者面前。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原文(书评伊索寓言故事)(1)

《伊索寓言:500年插画与故事》

“来跟我玩吧。”小王子提议。

“我不能跟你玩,我还没被驯养。”狐狸说。

——《小王子》

“驯养”就是建立一种关系。

“读书”也是一种驯养,是人对书的驯养,也是书对人的驯养。

在阅读过程中,你和作者笔下的文字产生联结,它们映入你的眼底,潜入你的脑海,成为你精神的滋养,你会因为它们想哭,想笑,觉得畅快淋漓或者沉痛不已……一行行地阅读完,驯养的过程也结束了:它不再是印刷车间成千上万的产品之一,不是图书馆书架上摆放的一本可供借阅的普通图书,它成为你案头的一本书,成为你书架上珍贵的陈列,成为你无论白天黑夜看到都会闪光的存在。

阅读这本《伊索寓言:500年插画与故事》之前,我以为自己了解伊索寓言,起码是了解它的大概,当我读完书里的寓言故事,欣赏完一幅幅插画,有了更加多维的认知,才算与它真正建立起某种关系——既治愈又惊醒。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原文(书评伊索寓言故事)(2)

“老鼠开会”插图

插画:文字的外衣

插画,西文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照亮之意,意即插画可以使文字意念变得更明确清晰。在《辞海》中,“插画”主要针对书籍插图,指:“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

我很赞同一个生活观点,“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衣服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表达。而一幅幅插画就好像一段段文字的外衣,既是文字的装饰,也是文字的解读。

本书选用的插画有雕刻版画、木刻版画、蚀刻版画、钢笔画、水彩画、石版画等,早期的版画多为写实风格,黑白色,之后逐渐出现彩色木刻版画;相比版画,水彩画色彩绚烂,风格也从写实逐渐演变为极具个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就好像风格迥异的服装。

大量的插画,使得《伊索寓言:500年插画与故事》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本绘本。

在书里,你能看到绘本鼻祖——【英】沃尔特·克兰的插画作品,明亮的色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态,图像与简短的英文故事梗概相得益彰,古典的布局让人欣喜。

【美】J.M.孔戴的插画则是另一种风格,画面简洁,线条老辣,讽刺意味扑面而来。

快去看看,还有好玩的发现:这里的海豚好似《山海经》里的海怪,而伏地而卧的老虎好像也在中国年画里出现过。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原文(书评伊索寓言故事)(3)

画册式圆脊精装大开本

寓言:智者的创造

伊索,虽曾是古希腊时期的一名奴隶,但他机智幽默,并有机会游历希腊各地,因此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并广为流传。

当今,普遍认为伊索寓言是公元前古希腊时期的寓言合集,并借用伊索的名字统一命名。它同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俄罗斯克雷洛夫寓言诗一起,构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丰碑。耳熟能详的“农夫与蛇”“野兔与乌龟”“乌鸦与水罐”,等等,都出自于《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有人类,更多的是动物如狐狸、狮子、乌鸦、驴等,常常使用拟人的手法叙述故事,借用动物的形象来阐释人间的哲学和真理。在这本《伊索寓言:500年插画与故事》中,狐狸出现了13次,或狡诈,或智慧,这与狐狸的动物特质息息相关,即便是狡诈的狐狸也远比毫无趣味的大人吸引人。

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寓言是理性的诗歌。”

我想,诗歌大抵是有文采的舞蹈。

只有富有智慧、知识渊博、善于观察,极具想象力的人才能够创造这两者。

别讲道理,讲故事

书里,一些寓言故事后会有一句话或者一小段的总结,另外一些寓言故事则没有任何总结评论,文字的结尾就是故事的结尾。形式的不统一再一次让我察觉到自己是在被书“驯养”着:疑惑为什么这篇寓言故事会有这样的结论,也会疑惑为什么这篇寓言故事不给出任何评价。

面对总结时,有时你会诧异编者意想不到的见解,有时你会厌恶他老生常谈的解读,觉得不过是多此一举的说教;当没有总结时,故事背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内容,就得由读者自己去理解和提炼。也许他说的对,也许你说的对,那就不要讲道理,讲故事吧。

“我真是个倒霉的家伙。我预料到会遭到攻击的陆地一边倒很安全,但在我指望得到保护的海上却遇到了敌人。”

——《瞎了一只眼的鹿》

书中总结:“我们的灾难常常来自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地方。”

或许,在特殊时期遭遇封控后的一部分人,所面临的就是鹿所想的吧。

如果,你只是单纯地有这样的感慨,那么这本书还没有完全“驯养”你。当你开始为了避免预料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做出努力,去寻找预料不到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当人生走到低谷,缓慢爬坡,无数次跌倒,找到自己的“狐狸”,驯养它,成为你最宝贵的独一无二的力量。

“当蹙额的命运挫败了你的满腔渴望,高尚的目标遭遇失望,千万不要垂头丧气;要振足精神,从头再来,这样才能胜过庸碌之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